陈默收到老谢的核查报告时,手指在 “瑞士联合银行青南分行行长” 的名字上反复划过 —— 报告显示,这位所谓 “与周家有几十年交情” 的行长,2020 年才入职,之前一直在新加坡分行工作,跟周若雪父亲根本没交集;而周若雪给的开曼空壳公司地址,实际是间废弃的律师事务所,连门牌都没挂。“她在骗我们,”
陈默把报告拍在桌上,语气带着冷意,“周家要么是没能力查海外账户,要么是故意给假线索,想把咱们的注意力引偏。”
老吴凑过来,翻着报告里的空壳公司照片:“国际刑警那边说,金广发在海外的账户大多用‘代持人’,有的甚至是战乱国家的难民身份,查起来像大海捞针,没有实地调查,根本摸不清实控人。可咱们的人要是用真实身份出去,金广发的人在机场、银行都有眼线,一落地就会被盯上,别说查案,安全都成问题。”
周若雪的 “同盟” 假面还没完全撕开,海外调查又陷入死局,陈默坐在椅子上,想起之前办跨境贩毒案时,跟泰国扫黑部门的警长巴颂建立的联系 —— 当时巴颂帮他们抓了个毒枭,欠了个人情,说不定能通过他找路子。
“给巴颂发消息,问他能不能帮忙弄几本‘能过关的护照’,” 陈默拿起手机,“不是街边的假证,要海关系统能查到的那种。”
两天后,巴颂的回复来了,只有一行字:“曼谷拉玛九路,湄南茶馆,找穿黑夹克的人,提‘老茶客’。” 附带一个加密附件,里面是见面时间和注意事项:“只带现金,不超过 50 万泰铢,别问太多,拿到东西就走。”
“黑夹克?湄南茶馆?这明显是黑帮的路子,” 老吴看着附件,眉头皱起来,“跟黑帮打交道太危险,万一被他们坑了,或者被警方盯上,咱们的人就完了。”
陈默却摇了摇头:“巴颂不会害咱们,他要靠咱们后续合作打击跨境犯罪,而且这种‘真护照’,只有黑帮能弄到 —— 他们贿赂当地移民局官员,用真实存在但常年不在国的人的身份信息办护照,照片换成咱们的,海关刷系统能看到完整身份记录,比假证安全多了,就像给侦查员套了个‘真身份壳子’。”
行动组开始筛选侦查员 —— 不能是参与过湿地案的,怕被金广发的人认出来;得背景干净,无海外亲属,语言能力强;还得机敏,能应对突发情况。
最终,28 岁的小李入选了 —— 他是财务专业出身,之前负责查三家 “白手套” 机构的流水,心思细,大学过了英语六级,还自学过泰语,从没在公开场合露过面,是最合适的人选。
出发前一天,陈默在市局地下车库见了小李,手里提着个黑色双肩包,里面是 50 万泰铢(约合 10 万人民币),用真空袋包着,外面套了层茶叶罐。
“到了茶馆,别主动说话,对方问什么答什么,拿到护照就赶紧走,别回头,” 陈默拍着小李的肩膀,“护照里有张纸条,写着假身份的背景:陈明,32 岁,青南建材公司老板,去泰国考察瓷砖生意,顺便去开曼群岛见客户 —— 这些信息要背熟,连生日、公司地址都不能错。”
小李点点头,把背包斜挎在肩上,眼神坚定:“陈队放心,我不会露馅,一定把开曼空壳公司的情况查清楚。”
他还带了个加密 U 盘,里面存着金广发关联公司的名单,还有一个微型定位器,藏在腰带夹层里,能实时给国内传位置。
第二天下午,小李从青南机场出发,经曼谷转机,晚上八点抵达湄南茶馆。
茶馆在一条窄巷里,门口挂着红灯笼,里面光线昏暗,只有几个穿格子衫的客人在喝茶,角落里坐着个穿黑夹克的男人,手指上纹着蛇,面前放着个青花瓷碗。
小李走过去,放下茶叶罐,低声说:“老茶客。” 黑夹克男人没抬头,用泰语问:“要什么茶?”“普洱,三年陈。” 这是巴颂给的暗号。
男人终于抬头,从怀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推到小李面前,又指了指茶叶罐。小李把茶叶罐递过去,男人打开看了眼,用紫外线灯照了照泰铢,确认是真币,才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小李拿着信封,快步走出茶馆,在巷口打了辆出租车,才敢打开信封 —— 里面是两本护照,一本泰国的,一本开曼群岛的 “商务访问护照”,照片都是他的,泰国护照上的名字是 “陈明”,开曼护照上还有当地移民局的钢印,翻开到签证页,贴着泰国的旅游签,有效期一个月。他用手机拍了张护照内页,通过加密邮箱发给陈默,附言:“货已收到,明天去开曼。”
陈默收到邮件时,正在办公室跟老谢看监控 —— 小李的定位器显示在曼谷素坤逸路的酒店,一切正常。
“老谢,查一下‘陈明’这个身份,在泰国移民局的系统里能不能查到,” 陈默说。半小时后,老谢兴奋地喊:“查到了!系统里有陈明的入境记录,2023 年还来泰国旅游过,连酒店订单都有,跟真的一样!”
原来,黑帮弄的 “真护照”,是找了个常年在国外打工的福建人,给了他一笔钱,用他的身份信息办了多本护照,照片换成需要的人,移民局系统里能查到完整的出入境记录,根本看不出破绽。
这种护照比假证安全,但风险也大 —— 要是身份本人突然回国,可能会露馅,所以黑帮一般找 “常年不回国、没亲属” 的人,用一次换一个身份。
第三天上午,小李从曼谷飞往开曼群岛,在机场过关时,海关人员拿着他的护照,在系统里刷了一下,又看了看他的脸,问:“去开曼做什么?”“见客户,谈建材出口的事。”
小李笑着回答,语气自然,还拿出手机,展示了几张建材样品的照片 —— 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海关人员没再追问,在护照上盖了章,放他过关。
小李走出机场,给国内发了个暗号:“已到,开始工作。”
陈默收到消息时,正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远处的夕阳,心里松了口气 —— 这一步终于走通了,只要小李能查到开曼空壳公司的实控人,就能顺着摸到金广发的海外资金核心,甚至可能找到他的藏身之处。
但他也清楚,危险才刚刚开始 —— 开曼群岛是 “避税天堂”,到处都是空壳公司,金广发的人说不定就在那里等着,小李的每一步都得小心。
他给巴颂发了条消息,让他帮忙盯着曼谷的黑帮,别泄露小李的身份,又让老谢加强对小李定位器的监控,一旦有异常,立刻联系当地警方。
夜色渐深,小李在开曼群岛的酒店里,打开加密电脑,开始查 “开曼环球投资公司”(金广发的空壳公司)的注册信息 —— 通过当地的工商查询网站,他看到公司的注册代理人是个律师,地址在乔治敦的一栋写字楼里。他把这个地址记下来,打算明天一早去实地查看,同时给国内发了第一条调查进展:“空壳公司注册代理人找到,明天去核实。”
陈默看着小李发来的消息,在行动日志上写下:“海外调查启动,假护照生效,后续需重点监控注册代理人,争取找到金广发线索。”
他知道,这场跨境追赃之战,终于从国内延伸到了海外,虽然危险重重,但只要小李能顺利查到线索,他们离抓住金广发、彻底揭开 “青南湿地案” 的真相,就又近了一步。
而那本从黑帮手里买来的 “真护照”,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海外真相的大门,也让他们在这场复杂的官场博弈中,多了一分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