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处,有一位身影巍峨的先祖,他手持赭鞭,行走于莽莽山林,用舌尖触碰百草的性味,以身躯丈量自然的馈赠。他便是神农氏,那位“亲尝百草辨五谷、识药性”的人文始祖,而由他开创的本草医药智慧,最终凝结为华夏第一部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这部典籍不仅是先民与自然博弈、共生的经验结晶,更成为流淌在中华血脉中的医药基因,跨越数千年时光,依旧闪耀着照亮生命健康的智慧光芒。

一、洪荒岁月中的生存求索:神农尝百草的缘起

上古之时,天地初开,洪水泛滥,猛兽横行,先民们裹着兽皮、手持石器,在蛮荒中艰难求生。彼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尚处于蒙昧阶段,饥饿与疾病如同两把悬顶之剑,时刻威胁着族群的存续。采集野果、捕猎野兽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但野果有甜有苦,草木有良有毒,误食毒草而丧命、误食野粮而腹泻的惨剧,每天都在部落中上演。

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正是在这样的生存困境下,神农氏挺身而出。传说他是少典之子,牛首人身,天生便带着对自然的感知力——他能分辨土地的肥瘦,能察觉草木的细微变化,更有着为族群牺牲的勇气。目睹族人因误食毒物而痛苦呻吟,神农氏下定决心:“我当尽知天下草木之性,以济民生。”

为了探明草木的功效,神农氏开始了“尝百草”的壮举。他并非盲目尝试,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一是分辨哪些草木可以作为粮食,解决族群的温饱;二是识别哪些草木能够治疗疾病,缓解族人的痛苦。他随身携带着一根赭鞭,这根鞭子并非武器,而是他探索自然的工具——传说赭鞭具有“辨味识性”的神力,草木一经鞭打,便能显现出其寒热温凉的性味与有毒无毒的本质。但即便如此,神农氏仍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种草木,他都会先以赭鞭试探,再亲口品尝,记录下入口的滋味、腹中的感受,以及对身体的影响。

春日的山林里,他尝过青翠的麦苗,那清甜的滋味与饱腹的感觉,让他认定这是可种之粮;夏日的河畔边,他尝过味苦的黄连,那入口的苦涩虽难以下咽,却能缓解腹中的绞痛,让他知晓这是清热的良药;秋日的崖壁上,他尝过酸涩的山楂,那酸中带甜的味道,能化解肉食积滞,让他记下这是消食的佳品;冬日的雪地里,他尝过根茎肥厚的人参,那微甘的滋味入腹后,能让人精神振奋、驱散寒冷,让他明白这是补气的珍宝。

但探索的道路从非坦途,毒草的威胁如影随形。《搜神记》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有一次,他误食了开着白色小花的钩吻,毒性瞬间蔓延全身,口唇发麻、腹痛如绞,他强撑着记录下“钩吻,味辛,有毒,误食杀人”,便昏死过去,幸得身边随从及时喂食解毒的甘草,才捡回一条性命。还有一次,他尝了叶片呈箭状的半夏,顿时恶心呕吐、喉头肿胀,他急忙寻找生姜,嚼食后症状才得以缓解——也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发现了生姜“温中解毒”的功效,更开创了“药对”配伍的先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神农氏的足迹遍布山川河流。他从山林中带回了稻、黍、稷、麦、菽的种子,教导族人开垦土地、播种五谷,将采集文明推向农耕文明,彻底解决了族群的温饱问题;他从草木中筛选出甘草、黄连、人参、当归等数百种药材,教会族人如何辨识、采摘、炮制,用草药治疗风寒、咳嗽、腹痛等常见疾病,让族群的存活率大幅提升。先民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尊为“农皇”,称他“德合天地,恩沾万物”。

二、从口耳相传到典籍成册:《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历程

神农氏尝百草的事迹,最初并非以文字形式流传,而是通过部落中“巫医”与“长老”的口耳相传。在上古社会,巫医不分家,他们既是沟通人神的使者,也是掌握医药知识的智者。每当部落中有人生病,巫医便会根据祖辈流传的“神农经验”,采摘相应的草药为其治疗;每当播种季节来临,长老便会依照“神农识谷”的记忆,指导族人选择适宜的作物。这些零散的知识,如同散落的珍珠,在岁月的流转中,被一代代先民小心守护、不断补充。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逐渐出现,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记录知识的载体也从龟甲、青铜器变为竹简、木牍。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但思想文化却迎来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医药领域也不例外。此时,一些掌握医药知识的学者开始意识到,将散落在民间的本草经验整理成册,不仅能避免知识的流失,更能让医药智慧惠及更多人。

于是,一场历时数百年的“编着工程”悄然展开。战国时期的医家们,首先对流传的“神农故事”与“本草经验”进行梳理,剔除其中荒诞不经的神话色彩,保留真实可信的实践记录;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药交流更加频繁——北方的药材传入南方,西方的疗法融入东方,医家们又将这些新的经验补充进来,对原有内容进行修订与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神农本草经》并非由某一位作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完成,而是经过了“战国奠基、秦汉成书”的漫长过程。医家们之所以将这部典籍托名“神农”,一方面是为了纪念神农氏开创本草医药的功绩,彰显这部典籍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信服、接受书中的知识——在古人心中,神农氏是“圣人”,圣人留下的智慧,自然值得尊崇与践行。

关于《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时间,学术界虽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其最终定型应当在东汉时期。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书中记载的部分药材,如“丹参”“玄参”等,在东汉之前的文献中鲜有提及,而在东汉的医药着作中开始出现;二是书中使用的文字风格,如“性味”“归经”等术语,与东汉时期的医药理论体系高度契合;三是东汉时期的着名医家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多次引用《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如“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这表明在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已经成为医家们公认的经典。

最终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以竹简的形式流传,全书分为三卷,系统地总结了上古至东汉时期的本草经验。它不仅记录了药材的性味、功效、产地、采摘时间,更提出了“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重要的医药理论,为中华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华夏民族有了第一部专门论述本草的典籍,神农氏“尝草着经”的壮举,也从传说变为了可考、可学、可用的智慧结晶。

三、典籍中的医药智慧:《神农本草经》的核心内容

《神农本草经》全书虽仅三万余字(今本残缺,仅存两千余字),但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药材记载、理论体系、用药原则等多个方面,堪称上古至东汉时期医药经验的“百科全书”。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品分类法”:最早的药材分类体系

《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了“三品分类法”,将书中记载的365种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这是中国医药史上最早的药材分类体系,其分类标准主要基于药材的功效与安全性,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医药思想。

- 上品药材:共120种,多为“养命以应天”的补益类药材,具有“无毒,久服不伤人”的特点。这类药材主要用于滋养身体、延年益寿,如人参、甘草、茯苓、枸杞等。书中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上品药材多为药食同源之品,即便健康人长期服用,也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 中品药材:共120种,多为“养性以应人”的调理类药材,具有“有毒或无毒,斟酌其宜”的特点。这类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疾病、调理身体,如黄连、麻黄、桂枝、当归等。书中记载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麻黄“味辛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中品药材的使用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来调整剂量,既不能过量导致中毒,也不能剂量不足影响疗效。

- 下品药材:共125种,多为“治病以应地”的攻伐类药材,具有“多毒,不可久服”的特点。这类药材主要用于治疗急危重症、祛除邪气,如附子、半夏、钩吻、巴豆等。书中记载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下品药材毒性较强,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与疗程,病情好转后便需停药,以防损伤正气。

“三品分类法”的提出,不仅为药材的识别、使用提供了清晰的标准,更蕴含着深刻的医药哲学——它强调“上品养命、中品养性、下品治病”,主张以补益类药材为主、调理类药材为辅、攻伐类药材为应急,这一思想对后世医药学影响深远,即便在现代,中医“扶正固本”“辨证施治”的原则,也能看到“三品分类法”的影子。

(二)“四气五味”:药材功效的核心理论

《神农本草经》在开篇便提出了“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的理论,这是中国医药学首次系统地阐述药材的性味与功效之间的关系,为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四气:即药材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也称为“四性”,它反映了药材对人体寒热病理状态的调节作用。寒性、凉性的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症,如黄连性寒,可治疗高热、口渴、咽痛等“热症”;温性、热性的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寒性病症,如附子性热,可治疗畏寒、腹痛、四肢厥冷等“寒证”。此外,部分药材药性平和,不偏寒也不偏热,被称为“平性”药材,如茯苓,这类药材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日常调理。

- 五味:即药材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不同的味道对应着不同的功效。酸味药材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山楂味酸,可收敛止泻、固涩止血;苦味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如黄芩味苦,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甘味药材具有“补益、调和”的作用,如甘草味甘,可补中益气、调和诸药;辛味药材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如生姜味辛,可发散风寒、行气止呕;咸味药材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如海藻味咸,可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四气五味”理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结合、共同决定药材的功效。例如,同样是辛味药材,生姜性温,可发散风寒;薄荷性凉,可疏散风热——这便是“味同气异,功效不同”。同样是寒性药材,黄连味苦,可清热燥湿;芦根味甘,可清热生津——这便是“气同味异,功效有别”。医家在使用药材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寒证或热证)、体质(虚或实),结合药材的“四气五味”,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三)“君臣佐使”: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

除了药材分类与药性理论,《神农本草经》还提出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这是中国医药学关于方剂组成的核心理论,为中药方剂的加减变化提供了指导。

书中记载:“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也。君药一剂之主,臣药辅君药,佐药应臣药,使药引诸药。”其具体含义如下:

- 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材,是方剂的核心,不可或缺。例如,治疗风寒感冒的“麻黄汤”中,麻黄能发散风寒、宣肺平喘,针对风寒感冒的主症,便是君药。

- 臣药:有两层含义,一是辅助君药,增强君药的治疗作用;二是针对兼病、兼证起治疗作用。在“麻黄汤”中,桂枝能温通经脉、助麻黄发散风寒,增强君药的功效,便是臣药。

- 佐药:分为三类,一是“佐助药”,辅助君药、臣药,增强疗效;二是“佐制药”,制约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使其作用更温和;三是“反佐药”,在病情复杂时,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但能在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药材。例如,在治疗寒积腹痛的“温脾汤”中,大黄性寒,能泻下通便,但与附子、干姜等热性药材配伍,既能增强泻下作用,又能制约其寒性,便是佐药。

- 使药:也分为两类,一是“引经药”,能引导方剂中其他药材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二是“调和药”,能调和方剂中各药材的药性,使其作用更协调。例如,在治疗头痛的方剂中,若头痛在巅顶,常用藁本作为引经药,引导药力到达巅顶;而甘草在许多方剂中都作为调和药,调和诸药的性味,使其不致过于峻猛。

“君臣佐使”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医药学从“单味药使用”进入“复方药使用”的阶段,它强调方剂中各药材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追求“方证对应”“药力专一”的治疗效果。这一原则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应用,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等经典方剂,均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即便在现代,中药方剂的研发与应用,也依然以“君臣佐使”为重要指导。

四、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影响:《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

《神农本草经》成书后,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在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中国医药学的“开山之作”,更对世界医药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奠定中华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在《神农本草经》之前,中华医药学的知识多为零散的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而《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了“三品分类法”“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核心理论,将零散的本草经验上升为系统的医药理论,为中华医药学的发展搭建了框架。

后世的医药学家,无论是东汉的张仲景、西晋的皇甫谧,还是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都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完善医药理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依据《神农本草经》的“四气五味”理论,创立了“辨证施治”的方法,成为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原则;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继承了《神农本草经》的“三品分类法”,并补充了大量新的药材与方剂,将本草医药推向新的高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以《神农本草经》为蓝本,对历代本草典籍进行整理、考证,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补充了数千种药材,但其分类思想与药性理论,仍未脱离《神农本草经》的框架。可以说,没有《神农本草经》,便没有中华医药学的系统性与传承性。

(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圣经”

《神农本草经》不仅是理论典籍,更是临床实践的“指南”。书中记载的365种药材,绝大多数至今仍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其记载的功效与用法,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例如,书中记载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这一描述精准概括了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的核心功效。在现代临床中,甘草仍是中医处方中的“常客”——治疗风寒感冒的“桂枝汤”中,甘草调和桂枝的温燥与白芍的寒凉,让全方药性更平和;治疗脾胃虚弱的“四君子汤”中,甘草辅助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增强“长肌肉、倍力”的效果;即便在应对痈肿疮毒时,甘草也能通过“解百药毒”的特性,缓解其他攻毒药材的烈性,保护正气。

再如书中对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的记载,至今仍是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核心依据。当患者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而喘的症状时,医家常会选用以麻黄为君药的方剂,通过其“发表出汗”的功效,将体内的风寒邪气排出体外,这与《神农本草经》中“去邪热气”的记载一脉相承。甚至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麻黄中的麻黄碱成分具有解热、镇咳、平喘的作用,从科学层面印证了《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准确性。

《神农本草经》对药材用法的记录,同样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书中提到“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明确了不同剂型的适用场景——丸剂作用缓和、药效持久,适合慢性病调理;散剂吸收迅速、作用峻猛,适合急症治疗;汤剂灵活加减、药力直达病所,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这种对剂型的划分,不仅规范了古代中药的制备方法,也为现代中药制剂(如中成药丸、散、膏、丹)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三)推动世界传统医药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更随着文化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传统医药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日本,公元7世纪(奈良时代),《神农本草经》便随遣唐使传入,成为日本传统医药“汉方医学”的核心典籍。日本医家将《神农本草经》的“三品分类法”与本土医药经验结合,编撰了《本草和名》(日本第一部本草着作),书中对药材的分类、性味、功效的记载,均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即便在现代,日本汉方医学临床上使用的“麻黄汤”“桂枝汤”等经典方剂,其组方原理与药材选择,仍遵循《神农本草经》的理论。

在韩国,《神农本草经》是“韩医学”的重要源头。朝鲜王朝时期(14世纪-19世纪),医家许浚编撰的《东医宝鉴》(韩国传统医学的经典着作),大量引用《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仅在“药材篇”中,就引用了《神农本草经》记载的200余种药材及其功效。书中提出的“辨病施治”原则,也与《神农本草经》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理论一脉相承。2009年,《东医宝鉴》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背后蕴含的《神农本草经》智慧,也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的共同财富。

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热”在全球的兴起,《神农本草经》的价值再次被国际关注。许多西方学者开始研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材,试图从中寻找治疗现代疾病的思路——例如,针对甘草“解百药毒”的记载,西方药理学家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抗炎、保肝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针对人参“补五脏、安精神”的记载,学者们对人参皂苷的研究,为抗衰老、改善免疫力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方向。可以说,《神农本草经》不仅是中华医药的瑰宝,更是世界传统医药领域的重要遗产。

五、文明长河中的永恒价值:《神农本草经》的现代启示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神农本草经》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反而以其蕴含的生态智慧、生命哲学与实践经验,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神农本草经》的诞生,源于神农氏“尝百草、识五谷”的实践,而这一实践的本质,是先民对“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探索。书中记载的每一种药材,都与特定的生长环境(如“人参生上党山谷”“黄连生巫峡山谷”)、采摘时间(如“枸杞春夏采叶,秋采茎,冬采根”)相关联,体现了“顺时取材、因地制宜”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地域的变化获取自然资源,才能保证药材的品质与功效,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对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需求的增长,部分地区出现了过度采挖野生药材(如野生人参、野生黄连)、盲目规模化种植(忽视土壤与气候适配性)的问题,导致野生药材资源枯竭、人工种植药材品质下降。而《神农本草经》“顺时取材、因地制宜”的理念提醒我们:发展中医药产业,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建立野生药材保护机制,推广“仿野生种植”(模拟药材原生生长环境),才能在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

(二)“辨证施治”的生命哲学:个体差异的尊重

《神农本草经》提出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理论,本质上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不同的人(体质有强弱、年龄有大小)、不同的病(病症有寒热、病情有轻重),需要使用不同的药材、不同的方剂,这便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源头。例如,同样是治疗咳嗽,若患者表现为“痰黄、咽痛”(热证),则选用性寒的黄芩、知母;若表现为“痰白、畏寒”(寒证),则选用性温的生姜、半夏——这种“一人一方、因病施治”的思路,与现代医学“精准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这些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调理,且个体差异极大。《神农本草经》“辨证施治”的理念,为慢性疾病的调理提供了重要思路:不追求“一刀切”的治疗方案,而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病情阶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通过“扶正固本”的方式,改善身体机能,从根本上缓解疾病。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疗思路,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需求。

(三)“经验与创新”的传承逻辑: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

《神农本草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记载的“经验”,更在于其为后世提供的“创新基础”。从神农氏尝百草的口耳相传,到战国秦汉时期的典籍成册,再到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与完善,《神农本草经》的传承过程,是“经验积累—理论总结—实践创新”的循环。这种传承逻辑,对现代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中医药的创新,不能脱离传统,而应在继承《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典籍核心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源于对《神农本草经》的现代解读。例如,基于《神农本草经》中麻黄“平喘”的记载,科研人员通过现代提取技术,从麻黄中分离出麻黄碱,研发出治疗哮喘的药物;基于甘草“解百药毒”的记载,研发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甚至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医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其组方思路也源于《神农本草经》中“发表出汗、清热解毒”的理论,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方剂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肺部炎症的作用。这些案例表明,《神农本草经》中的传统智慧,只要经过科学的现代转化,就能在现代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六、结语:永远的“农皇”与不朽的典籍

从洪荒岁月中神农氏手持赭鞭尝百草的身影,到竹简上《神农本草经》字字珠玑的记载;从古代医家案头翻阅的经典,到现代实验室里研究的样本——《神农本草经》跨越了数千年的时光,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一部医药典籍,更是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求真务实”精神的象征。

神农氏“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勇气,是为族群牺牲的担当;《神农本草经》“辨五谷、识药性”的智慧,是先民与自然共生的结晶。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生态保护、慢性疾病治疗、传统医药创新等时代课题时,《神农本草经》依然能为我们提供答案与力量。

这部不朽的典籍,如同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我们在回望文明源头时,能清晰地看到先民的智慧与担当;也让我们在走向未来时,能带着传统的力量,探索更健康、更和谐的生活方式。而神农氏那位“牛首人身”的身影,也将永远矗立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成为激励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符号——因为他不仅是“农皇”,更是华夏民族“敢为人先、造福众生”的精神象征。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总裁老公:高先生的金丝雀飞了!风华正茂再重逢斩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重生逆天凰后:帝尊,你再撩!凤落紫霄之嫡女倾华假死后,彪悍农女拐个猎户生崽崽九天叶飘零瑶妃传浅予禇知白无明深渊快穿攻略之务实任务者原神:仙兽的我成为了执行官副本boss恋爱脑,娇娇宝快跑玄门小祖宗重生后再次封神【快穿】好孕尤物粉嫩嫩说好免费领福袋,你怎么骗我修仙从火影开始还散楼都市位面聊天群嫡女重生后,娇宠了高冷将军苟了千年,她的村民都成神了异世重生之:哥哥是个智能体快穿:宿主大大又抢男主了最后还是跟了你姚远小说全本免费阅读克苏鲁世界:我在那开诊所的日子蔚蓝档案重新的故事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养老世界,玩成末日求生惊悚直播:人畜无害小白兔?猫猫我啊,靠养皇子升咖啦叙世羽奥特:带着游戏技能系统穿越了时空绮梦:王爷拥有读心术快穿之炮灰只想修炼姐姐的名字宫门深海来自旧时光我们的家人啊先婚后宠的妻神秘复苏,但是无敌原神:别跑呀,我的树王大人柯南:我的人设很柯学前夫,认输吧!我身价千亿你高攀不起独爱天价暖妻我的小青梅好可爱开局爆打懒儿,宿主她凶残成性至尊霸爱:火爆召唤师太妖孽穿越之许笑笑的修仙人生从五雷神火令开始:捕快修仙
315中文网搜藏榜:婚然心动,总裁的独家盛爱被休后:我带娘家登顶为王极品男漂亮女七零嫁糙汉,我两胎生了五个崽夜月之暗东隅虽逝穿越莲花楼之李莲花,你要好好活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世子爷的心尖宠:长公主婚后日常重生之霸气嫡女勇谋权快穿:宿主是个呆萌小花妖你咋掉到七十年代去啦?你妹又作妖啦充电风云录携随身厨房,穿到四合院,发大财爱你如旧霸总的冰冷特工妻聊天群从魔改版火影开始暗黑向日葵我在侯府当调解员,被全家宠了退婚夜,疯批大佬撩她吻她失控了主母换嫁!美强惨夫君追妻火葬场逃荒后,我怀孕了快穿:美凶残女配她又在线崩人设豪门恩宠:总裁求爱记异次游戏怦然心动第五人格之在庄园中嗑到嗨!修仙:从感受杀气开始从医十八年,重生到高考报志愿前末世重生我靠囤货零元购硬核求生猎户家的小娇娇撩不停武祖之巅地府驻外临时工我的宿主有点傻穿书七零小知青撩爆偏执大佬回到二十年前,我成了阿飘心机王妃驾到,王爷哪里跑反派乖乖!我是来生崽的【快穿】汝本明珠海贼:开局被卡普忽悠进海军绑定系统后,宿主又不想花钱了被始皇读心后,文武百官卷疯了!超神道士修仙龙族:开局就A级的路明非快穿:钓系宿主疯癫,但过分美艳这不是意外你就是我的天堂港片:大佬的全球帝国港综:我靓坤头马,苟在洪兴搞钱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末世回溯:时间边缘的守望者清纯圣女很可爱,心思却坏坏食仙之骨开局军功被顶替,小学生扛枪出征凡人打渔我修仙,太平洋是我渔场葬天碑主外卖骑手陈默的末世日志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青霄孤鸿录一路躺平,只愿当咸鱼末眼保洁混元证道:从科研狗到天道拆解者绝区零:穿越大魔法师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双女王:豪门盛宠先天之体是体,先天废体不是体?四合院到港综打开系统的正确姿势惊悚灵异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时腐龙,亿万次回溯只为渎神综漫:悲剧粉碎拳!儒林外史大白话逆天改命:我的美女上司仙子啊她被炸飞啦活佛济公第四部我只练三剑,剑出即无敌盗墓:开局吓跑阿宁和胖子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乾坤轮锁幽镜原神,我才不是什么神明代言人腹黑青梅秒变温柔女友?!!仙门的摆烂日常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我不想做女人,我要做男人!咸鱼王妃靠吃瓜逆袭都市异能,我只会亿点点异能斗姆归来,从僵约到洪荒穿越异界我觉醒金庸古龙武学系统武魄不灭:焚天烬道我在女频世界艰难求生!贫女修仙,我的背包能复制灵石道爷我在娱乐圈当公关崩铁:让你拍卖你却剧透万界未来开局掠夺机缘,我成了天命大反派玄武玉佩快穿:天魔之路少年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