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河潮生,万族候山
涿鹿战场上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黄河却已先一步褪去了战时的浑浊。澄澈河水裹挟着两岸新生的草木气息,一路向东奔涌,仿佛在为人族这场跨越百年的统一庆典铺路。
轩辕氏身着玄色冕服立于河畔,冕旒上十二串白玉珠随着他的呼吸轻晃。身后,炎黄联军的甲士们列成整齐方阵,青铜铠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冽光泽,腰间佩剑的剑穗清一色系着赤红色丝绦——那是蚩尤部落归降时献上的染料,如今成了人族统一的象征。
“陛下,泰山方向已传来消息,”贴身侍卫玄甲快步上前,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九黎部落的巫祝已带着族中至宝玄玉圭候在山脚下,还有……昆仑虚那边,鸿蒙宗的玄空大长老也到了。”
轩辕氏抬手拂过冕服上绣着的日月星辰纹,目光望向东南方那座直插云霄的山峰。泰山,自盘古开天以来便被洪荒生灵视作“天地之中”,当年巫妖二族争夺洪荒霸权时,也曾在此山立下过盟约,如今却要见证人族的崛起。
不多时,远方传来阵阵兽吼。青龙驾着祥云从东方而来,龙鳞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白虎踏着狂风自西方疾驰,四爪落地时卷起漫天枯叶却不伤分毫;朱雀与玄武紧随其后,前者羽翼掠过之处,花苞瞬间绽放,后者龟甲上的玄奥纹路则引动大地灵气,在地面织就出一幅太极图。
“四大神兽竟也来了?”联军中有人低呼。要知道自龙汉初劫后,四大神兽便鲜少踏足洪荒中部,如今却为轩辕封禅而来,足见人族地位已非昔日可比。
轩辕氏对着四大神兽拱手行礼,青龙却率先化为人形,一袭青衫上绣着波涛纹:“人皇无需多礼,吾等奉道尊之命而来,为你镇场,也为洪荒记此盛事。”
话音刚落,天空突然响起清脆的仙乐。只见一队身着羽衣的仙娥自云层中飘下,为首者手持鎏金请柬,正是天庭派来的仙使。“吾乃昊天陛下座下仙官,特携天庭印信前来见证人皇封禅,”仙使将请柬递上,语气恭敬,“鸿钧老祖已在紫霄宫观礼,愿人族自此长治久安。”
轩辕氏接过请柬,指尖触到请柬上流转的道韵,心中愈发坚定。他转身对身后的族人高声道:“今日,吾等登泰山告天地,非为彰显个人功绩,而是要告诉洪荒万族——人族,自此立于天地之间!”
二、石阶映史,巫祝通神
泰山脚下,九黎部落的巫祝们早已摆好祭坛。玄玉圭被置于祭坛中央,圭身上刻着的山川纹路在灵气滋养下渐渐亮起,与泰山的地脉相连。当轩辕氏率领族人抵达时,巫祝首领蚩央拄着蛇头杖上前,杖身上的九颗铜铃轻轻作响。
“人皇,”蚩央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他曾是蚩尤最信任的巫祝,如今却亲手为轩辕封禅主持仪式,“九黎部落愿奉上玄玉圭,助您与天地沟通。此圭乃上古传下,能引地脉灵气,通神明之语。”
轩辕氏点头,接过玄玉圭。入手温润,圭身传来一股厚重的力量,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心跳。他踏上泰山石阶,每一步落下,石阶上便浮现出一道浅痕——那是人族先民在此山活动的印记,如今被他的脚步唤醒,串联成一幅从蛮荒到文明的画卷。
随行的神农氏走在左侧,不时弯腰触摸石阶旁的草木,轻声道:“此山灵气充裕,草木皆有灵性。当年吾尝百草时,曾在此采过赤芝,如今看来,倒是与今日之景相得益彰。”
右侧的伏羲氏则抬头望着山顶,指尖无意识地划动,空中渐渐浮现出八卦纹路:“泰山乃天地枢纽,登此山封禅,可引天命入人族。吾观天象,今日紫气东来,乃是大吉之兆。”
行至半山腰时,突然传来一阵孩童的笑声。只见一群人族孩童捧着野果跑来,将果子递到轩辕氏面前:“人皇,这是我们在山上摘的果子,您吃了就能更快到山顶啦!”
轩辕氏接过一颗红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他摸了摸孩童的头:“多谢你们。将来,这泰山,这洪荒,都会是你们的家园。”
孩童们笑着跑开,轩辕氏继续登山。石阶两旁的景象渐渐变化,从茂密的丛林到裸露的岩石,再到山顶的平坦广场。当他终于站在祭坛前时,太阳恰好升至中天,金色的阳光洒满整个泰山,将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蚩央手持蛇头杖走到祭坛旁,高声吟唱起来。古老的巫咒在山间回荡,玄玉圭上的纹路愈发明亮,一道光柱从圭身升起,直冲天穹。天空中的云层渐渐散开,露出一片澄澈的蓝天,仿佛天地真的在聆听人族的声音。
三、告天祭地,印绶承运
轩辕氏手持玄玉圭,缓步走上祭坛。他先是对着东方拜了三拜,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人族文明的起点;再对着西方拜了三拜,那里是昆仑山所在,是鸿蒙宗与道尊的居所;最后对着南方和北方各拜三拜,分别代表着炎黄部落与九黎部落的发源地。
“天地在上,吾轩辕氏,谨代表人族,告祭于此,”他的声音洪亮,透过巫咒引动的灵气,传遍整个泰山,甚至传到了远方的洪荒大地,“昔日,人族受制于凶兽,困于蛮荒;今日,吾等败蚩尤,合炎黄,统九黎,终成人族一体。”
说到此处,轩辕氏抬手将玄玉圭举过头顶,圭身的光柱骤然增强,与天空中的紫气相连。“吾愿人族自此之后,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安。愿与洪荒万族和平共处,共守这天地秩序。”
话音刚落,天空突然降下一道金光,落在轩辕氏手中。金光散去,一枚刻着“人皇”二字的玉印出现在他掌心。玉印上流转着淡淡的道韵,与天庭送来的请柬上的气息隐隐呼应——这是天地认可的人皇印绶。
“人皇印成!”蚩央高声喊道,声音里带着激动,“天地认可,人族定鼎!”
山下的族人纷纷跪拜,山呼“人皇万岁”。四大神兽化作流光,在泰山上空盘旋一周,留下四道彩色光晕;天庭的仙使也躬身行礼:“恭喜人皇获天地认可,天庭愿与人族永结友好。”
轩辕氏手持人皇印,走到祭坛边缘,俯瞰着山下的族人。他看到神农氏正在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伏羲氏则在为孩童们讲解八卦,九黎部落的巫祝们在传授草药知识——这便是他想要的人族,不再有部落之分,只有携手共进的同胞。
“传吾命令,”轩辕氏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人皇的威严,“今日起,定百家姓,以部落图腾为姓,姬、姜、蚩等姓皆为人族正统;编《黄帝内经》,上卷传于各族医者,助民治病;下卷藏于鸿蒙宗藏经阁,为后人留修行之法。”
玄空大长老走上前,对着轩辕氏拱手:“人皇仁心,道尊已知晓。鸿蒙宗愿为《黄帝内经》提供庇护,也愿传授人族基础道法,助尔等壮大。”
轩辕氏点头,将《黄帝内经》的手稿递给玄空。手稿上的字迹工整,记录着他与岐伯论医的点点滴滴,也承载着人族对未来的期盼。
四、山巅盟誓,洪荒新生
夕阳西下时,封禅仪式已近尾声。轩辕氏率领各族首领在泰山之巅立下盟约,将人皇印置于祭坛中央,各族首领依次上前,将自己的精血滴在印绶上——这是人族内部的盟誓,也是对天地的承诺。
“吾等在此立誓,”轩辕氏高举右手,各族首领纷纷效仿,“此生必护人族,不分部落,不分姓氏,共抗外敌,共促繁荣。若有违背,天地共弃!”
精血融入人皇印,印绶上的“人皇”二字愈发清晰,甚至隐隐浮现出各族图腾的虚影。天空中再次降下金光,将整个泰山笼罩其中,山间的草木疯狂生长,灵气也变得更加浓郁——这是天地对人族盟誓的回应。
夜幕降临时,泰山上燃起了篝火。各族人民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食物,讲述着故事。炎黄部落的人说起涿鹿之战的惊险,九黎部落的人说起蚩尤的英勇,孩童们则围着伏羲氏,听他讲八卦中的奥秘。
轩辕氏坐在篝火旁,手中把玩着人皇印。玄空大长老走到他身边,轻声道:“人皇可知,今日封禅,不仅是人族的大事,也是洪荒的转折点。自巫妖劫后,洪荒便陷入混乱,如今人族崛起,终能撑起一方秩序。”
轩辕氏抬头望向星空,只见紫霄宫方向有一道微弱的光闪过,那是鸿钧老祖观礼的痕迹。“吾只愿人族能长久安定,”他轻声道,“封神劫的隐兆已现,未来之路,恐怕不会轻松。”
“道尊会护佑人族的,”玄空微微一笑,“今日四大神兽前来,便是道尊的心意。只要人族坚守本心,定能度过难关。”
篝火渐渐熄灭,东方泛起鱼肚白。轩辕氏站起身,望着即将升起的太阳,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封禅泰山不是结束,而是人族新篇章的开始。未来,他们将面对封神劫的考验,将在洪荒大地上建立更辉煌的文明,但只要各族同心,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泰山之巅时,轩辕氏手持人皇印,率领族人走下泰山。山脚下,万族代表早已等候在此,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却都带着善意的笑容——人族的崛起,让洪荒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也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大地,迎来了新的生机。
五、古道传讯,道尊观礼
昆仑虚深处,鸿蒙宗起源殿内,龙宇指尖轻捻,鸿蒙盘悬浮于半空,盘面流转的星轨正映着泰山封禅的全貌。玄冥静立在侧,望着盘中轩辕氏手持人皇印的身影,眉梢微扬:“这轩辕倒有几分魄力,能让九黎部落甘心归降,还引得天地赐印。”
龙宇轻笑,指尖划过鸿蒙盘,画面中泰山巅的金光骤然清晰:“人族本就有‘厚德载物’之性,轩辕能放下部落成见,合炎黄、纳九黎,这份胸襟足以承天地气运。你看那玄玉圭引动的地脉灵气,已与洪荒本源相连,往后人族气运,便与这方天地绑在一起了。”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脚步声,玄空大长老捧着《黄帝内经》手稿走进来,躬身道:“尊上,人皇已将《黄帝内经》下卷交予藏经阁,还托弟子带话,谢您暗中派四大神兽相助。”
“举手之劳罢了。”龙宇抬手示意玄空起身,目光落到手稿上,“这典籍倒是难得,上卷传医道济民,下卷留修行根基,既不张扬,又能护佑人族,轩辕考虑得周全。”
玄冥走到手稿旁,指尖拂过纸页上的字迹:“当年我见未来碎片时,曾看到人族有‘医道昌明’之景,想来便是由此开端。只是封神劫将近,人族这刚立的根基,怕是要经些波折。”
龙宇颔首,鸿蒙盘上的星轨突然闪烁,映出紫霄宫的景象——鸿钧老祖端坐莲台,目光透过虚空望向泰山,昊天与瑶池侍立两侧,神色肃穆。“鸿钧既已观礼,便不会坐视人族覆灭,”龙宇语气笃定,“他让昊天筹备天庭,本就是为了承巫妖劫后的天地秩序,人族兴,则天庭有依托,这层因果,他比谁都清楚。”
六、归途定策,百家姓始
泰山脚下,轩辕氏率领族人返程,队伍中旌旗招展,各族图腾交织在一起,再无昔日的隔阂。行至黄河渡口时,他召来仓颉、岐伯等重臣,驻足于河畔巨石前。
“今日封禅,天地认可人族,但我等不可懈怠。”轩辕氏指着巨石,“仓颉,你随我多年,擅观鸟兽足迹,可依此造字,将人族之事记录下来,传于后世;岐伯,你与我合着的《黄帝内经》上卷,需尽快誊抄,分送各族医者,让百姓免受病痛之苦。”
仓颉躬身应诺,指尖在巨石上比划,很快便勾勒出“人”“天”“地”三字,字迹虽简,却带着古朴的气韵。岐伯也上前一步:“陛下放心,臣已命弟子整理医案,待回到部落,便将《黄帝内经》上卷刻于竹简,传遍人族。”
轩辕氏点头,又看向身后的各族首领:“还有一事,今日起,人族定百家姓。炎黄部落以‘姬’‘姜’为姓,九黎部落以‘蚩’‘黎’为姓,其余小部落可依图腾或居住地为姓,如此一来,族人虽来自不同部落,却有了共同的归属。”
首领们纷纷赞同,九黎部落的蚩央更是激动:“人皇此举,是真把我九黎当一家人啊!往后,我族子弟便以‘蚩’为姓,永世记着这份恩情。”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马蹄声,一名斥候疾驰而来,翻身下马:“陛下,前方发现凶兽踪迹,似是想袭扰我们的队伍!”
轩辕氏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抬手抽出腰间佩剑:“各族勇士听令,随我迎敌!今日便让这些凶兽看看,人族如今的力量!”
神农氏与伏羲氏也上前一步,前者取出药囊,后者指尖浮现八卦纹路。四大神兽虽已返回昆仑虚,却留下了四道灵气印记,此刻印记亮起,在队伍周围织成一道防护屏障。
凶兽群很快便冲了过来,为首的是一头青眼巨熊,咆哮着扑向人群。轩辕氏纵身跃起,佩剑划过一道寒光,直刺巨熊双目。巨熊吃痛,嘶吼着后退,却被伏羲氏布下的八卦阵困住,动弹不得。
“杀!”各族勇士齐声呐喊,手持青铜兵器冲向凶兽群。九黎部落的勇士擅长近身搏杀,炎黄部落的士兵则善用阵法,两者配合默契,很快便将凶兽群击溃。
看着四散奔逃的凶兽,轩辕氏收剑入鞘,对族人笑道:“这便是团结的力量。往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人族同心,便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七、星夜传信,天庭回应
夜幕降临时,队伍抵达轩辕部落的都城。轩辕氏刚踏入议事殿,便见天庭的仙使等候在殿内,手中捧着一封鎏金信件。
“人皇,”仙使躬身递上信件,“昊天陛下收到您封禅的消息后,特意命我送来此信,愿与人族定下盟约,共护洪荒秩序。”
轩辕氏接过信件,拆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人族兴,洪荒稳。天庭愿与人族互通有无,若人族遇外敌侵扰,天庭可派仙兵相助;人族若有医道、农耕之法,也望能与天庭共享,共促洪荒繁荣。”
“好!”轩辕氏看完信件,忍不住赞道,“昊天此举,倒是有天帝的气度。你回复昊天陛下,人族愿与天庭结盟,往后定当互相扶持。”
仙使领命,化作一道流光离去。轩辕氏将信件交给仓颉,让他誊抄后存入典籍库,随后走到殿外,望着夜空中的星辰。
伏羲氏走到他身边,轻声道:“今夜星辰明亮,紫气仍在人族上空盘旋,想来这盟约,能为我们人族带来长久的和平。”
轩辕氏点头,目光坚定:“和平不是等来的,是靠我们自己争取的。往后,我们要教族人耕种、织布、学医、习武,还要编历法、定规矩,让人族真正强大起来。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在这洪荒中站稳脚跟。”
此时,远处传来孩童的歌声,那是族人在传唱今日封禅的事迹,歌声清脆,传遍了整个都城。轩辕氏听着歌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人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泰山封禅这一天,必将被永远铭记,成为洪荒史上最耀眼的一笔。
八、残魂异动,帝俊忆旧
起源殿深处,御兽殿的暗阁内,两团金红色残魂悬浮在起源珠光晕中,正是帝俊与东皇太一的残魂。自巫妖劫落幕,龙宇以混沌气护住二魂后,这是它们首次因外界动静产生剧烈波动——泰山方向传来的人皇封禅气韵,竟引动了残魂中封存的“洪荒共主”执念。
“人族……也配登泰山告天地?”帝俊的残魂中传出沙哑的低语,魂体边缘泛起细碎金光,似在抗拒这股外来气韵,“当年吾与太一率妖族众圣在此立誓,要统御洪荒万族,如今却让一群毛孩抢了风头!”
东皇太一的残魂紧随其后震颤,魂体中隐约浮现出东皇钟的虚影:“那轩辕氏不过是借了鸿蒙宗与天庭的势,若吾二人神魂尚全,岂容他这般放肆?”
两道残魂的异动很快惊动了殿外值守的玄空。他推门而入,手中浮起一道鸿蒙清气,缓缓注入起源珠:“二位莫要躁动。如今巫妖劫已过,人族承天地气运而起,这是洪荒大势,非人力可违。道尊让你们在此休养,是为了日后重塑肉身,而非让你们沉溺于过往恩怨。”
帝俊的残魂暂且压下躁动,却仍带着不甘:“大势?当年妖族也是大势,为何落得那般下场?”
“妖族败于‘独’,人族兴于‘合’。”玄空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二位当年若能容巫族共存,若能护洪荒万族,而非一味征战,妖族何至于覆灭?如今人族合炎黄、纳九黎,连四大神兽与天庭都愿相助,这便是‘合’的力量。”
这番话让两道残魂陷入沉寂,魂体的波动渐渐平缓。玄空见状,收起鸿蒙清气:“道尊已在推演二位重塑肉身的时机,届时你们自会明白,顺应大势,方能在洪荒立足。”说罢,他转身离去,暗阁内只余下两团残魂,在起源珠的光晕中静静悬浮,似在思索玄空的话语。
九、玄冥探脉,地灵赠宝
泰山封禅三日后,玄冥受龙宇之命,化作一道黑芒降临泰山。她并未惊动山下的人族,而是径直潜入山体深处,探查封禅后地脉的变化——龙宇曾言,泰山地脉与洪荒本源相连,此次封禅引动的气韵,或许能为日后应对封神劫埋下伏笔。
地脉深处,玄冥的身影在漆黑的岩层中穿梭,指尖划过岩壁,感受着流淌的地灵之气。忽然,她脚下的岩层微微震动,一道翠绿的光芒从岩缝中透出,化作一株通体晶莹的“地脉灵芝”,悬浮在她面前。
“这是……泰山地灵所化的至宝?”玄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地脉灵芝需吸收百万年地灵之气方能成形,不仅能滋养肉身,更能稳固地脉,寻常只在盘古开天遗留的灵脉中出现,如今竟因封禅气韵而现世。
“祖巫大人,”一道微弱的声音从灵芝中传出,“吾乃泰山地灵,感人皇封禅之德,又感大人身上的洪荒本源气息,特献此灵芝,望能助大人与人族。”
玄冥抬手接过灵芝,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灵芝中的地灵之气缓缓融入她的体内,滋养着她因巫妖劫受损的本源。“多谢地灵。”她轻声道,“我会将此灵芝赠予人皇,助他稳固人族气运,也护你泰山地脉周全。”
地灵的声音带着感激:“若人皇能护泰山无恙,吾愿长久为洪荒稳固地脉,不让封神劫时地脉动荡,伤及万族。”
玄冥点头,转身化作黑芒离开地脉。当她再次出现在泰山脚下时,恰好遇到前往部落行医的神农氏。玄冥将地脉灵芝递给他:“此乃泰山地灵所赠,可入药,也可镇人族气运,你转交轩辕吧。”
神农氏接过灵芝,眼中满是惊喜:“多谢祖巫大人!有此灵芝,吾能完善《神农百草经》,还能为人族百姓治病,真是两全其美!”
玄冥看着神农氏匆匆离去的背影,抬头望向昆仑虚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龙宇说得对,人族的崛起,确实在为洪荒织就一张“守护之网”,而她与龙宇,便是这张网的守护者。
十、终章:万族归心,劫兆隐现
封禅泰山半月后,人族都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洪荒万族纷纷派来使者,为轩辕氏送来贺礼,以示友好。
西方的灵族送来千年灵果,助人族孩童开智;北方的石族送来坚硬的矿石,供人族打造农具;南方的羽族送来禽鸟蛋,丰富人族的食物;就连一向孤僻的龙族,也派来使者,送来一枚龙鳞,承诺若人族遇水患,龙族可助其疏河道。
轩辕氏在都城外设宴,款待万族使者。席间,各族使者纷纷表示,愿与人族互通有无,共守洪荒秩序。玄空大长老也代表鸿蒙宗前来赴宴,送上一卷《鸿蒙基础道诀》:“道尊说,人族若想长久兴盛,需有自保之力。此道诀适合人族修行,可强身健体,也可抵御外敌。”
轩辕氏接过道诀,郑重行礼:“多谢道尊与大长老!人族定当不负所望,护洪荒,安万族!”
宴会正酣时,天空突然闪过一道细微的黑芒,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玄空的目光骤然一凝,望向黑芒消失的方向——那是封神劫的隐兆,虽微弱,却已开始显现。
他不动声色地走到轩辕氏身边,轻声道:“人皇,封禅虽定人族气运,但封神劫已现端倪。往后需让族人勤修武道与道法,多备粮草与兵器,方能应对日后的劫难。”
轩辕氏心中一凛,点头道:“大长老放心,吾已命人编练军队,整理医书与道诀,定不会让人族重蹈巫妖的覆辙。”
宴会结束后,玄空返回昆仑虚,向龙宇禀报此事。龙宇望着鸿蒙盘中那道若隐若现的黑芒,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封神劫终究还是来了。不过人族已立根基,万族也愿相助,再加上帝俊与太一即将重塑肉身,我们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玄冥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无论劫难如何,我都会与你一起,护着这洪荒,护着这人族。”
龙宇转头,望着玄冥的眼睛,眼中满是温柔:“好。我们一起,等封神劫来,也等洪荒新生。”
此时,泰山之巅的人皇印仍在散发着微光,与天地灵气相连;人族都城的孩童们还在传唱着封禅的歌谣;万族使者带着友好的承诺返回部落——这洪荒大地,因一场封禅,迎来了短暂却珍贵的和平,也为即将到来的封神劫,埋下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