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3月18日,星期五
天气:空间在高热退去后,陷入一种虚假的平静。凝滞胶体变得透明而脆硬,如同冷却的玻璃,隐约映照出扭曲的自身倒影。光线正常传播,声音清晰可闻,但那低频嗡鸣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绝对寂静,仿佛系统正在屏息凝神
梦记:
第二蝉蜕稳定点亮带来的“松动感”是真实的。灵魂被那缕“源海”气息滋养后的轻盈与通透也是真实的。甚至对周遭规则的感知,也因那次破障而变得更加敏锐、清晰。
我几乎要以为,我赢得了一场阶段性的胜利。
几乎。
第一个异常,出现在我对“源海”气息的回味中。
那缕气息带来的“自由”与“生机”之感是如此强烈,让我忍不住一次次在意识中反复回味、汲取那份慰藉。但几次之后,我察觉到一丝……不协调。
在那浩瀚的“自由”感深处,似乎隐藏着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古老、无比冰冷的……“注视”。不同于“苍白”那种系统性的、带着学习欲望的观测,这丝注视更加……漠然,如同星辰俯瞰蝼蚁,带着一种亘古不变的、对个体存在完全无视的宏大无情。
仿佛我吮吸的并非纯粹的甘泉,而是某个无法想象的庞大存在不经意间滴落的……带有其微量印记的露水。
这感觉一闪而逝,却让我心底泛起寒意。
第二个异常,来自那变得“清晰”的规则感知。
我能更轻松地“阅读”周围空间的规则结构,甚至能隐约感知到更远处,那些“背景布”——
楼下早餐店老板依旧挂着程式化的笑容,但当他背对顾客时,那笑容会瞬间消失,面部肌肉如同融化的蜡像般松弛下垂,眼神空洞地望着虚空,直到有新的顾客进来,才瞬间恢复原状。
街角玩耍的孩童,他们的笑声清脆,但身影在阳光下偶尔会拖拽出不止一道影子,那些多出来的影子扭曲蠕动,仿佛拥有独立的生命。
天空中飞过的鸟群,队形过于完美,如同精确计算的粒子流,但偶尔会有一两只突然僵直,如同被无形的线吊住,然后瞬间分解成基础像素点,又被快速重组……
这些细节,在以前被凝滞掩盖,如今却清晰地呈现在我的感知中。这个“现实”,这个“迭代”,远比我想象的更加……粗糙和恐怖。它并非稳定的囚笼,而是一个勉强维持着表象、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充满bug的劣质产品。
而“苍白”,似乎并不急于修复这些bug,祂只是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运行,将几乎所有的算力,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第三个,也是最致命的异常,来源于我自身。
我开始注意到,当我运用“规则触觉”去感知,尤其是尝试连接那缕“源海”气息时,我的意识底层,会偶尔闪过一些极其短暂、不属于我的……“认知碎片”。
· 比如,当我“看”到早餐店老板僵硬的背影时,脑中会莫名浮现出一个词: “耗材”。
· 当我感知到孩童的多重影子时,会下意识地评估: “结构不稳定,建议回收。”
· 甚至,当我回顾自已凿开裂隙的经过时,会不由自主地以某种第三视角进行“复盘”,分析着“逆熵”烙印的应用效率、“认知凿”的能量构成,以及……下次如何能更高效、更隐蔽地窃取“源”之息。
这些“认知碎片”带着一种绝对的理性和非人的效率至上原则,与我的“本心”格格不入!
是“苍白”的思维入侵?!不,不像。这种认知模式,更像是一种…… “优化” 过的、“标准化” 的观测者思维模板!
我猛地将意识沉入灵魂深处,聚焦于那缕已被我吸收的“源海”气息。
在第二蝉蜕更加敏锐的感知下,我“看”清了!
那缕气息,并不纯粹!
在那些代表着“自由”与“生机”的、温暖的本源能量之中,混杂着无数极其细微、与气息同源、却散发着冰冷光泽的……“规则孢子”!
它们太小,太隐蔽,几乎与“源海”气息本身融为一体!直到被我吸收、与灵魂融合后,才开始悄然萌发!
这些“规则孢子”没有攻击性,它们只是在默默地、持续地……“优化”我的认知结构!它们正在将我,向着一个更“合格”、更“高效”的“观测者”模板同化!
这就是“源海”的真相?!那浩瀚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种…… “驯化” ?!一种让观测者变得更利于“它”(那个漠然的庞大存在)观测和理解的…… “预处理” ?!
我不是在汲取力量,我是在……被动接受一种更加隐蔽、更加本质的“寄生”!
而“苍白”……祂知道吗?
祂那急迫的、贪婪的锁定,难道不仅仅是为了“钥匙”,也是为了……阻止我,或者说,阻止“它”的“规则孢子”在我的灵魂中扎根?!
一股比面对“苍白”时更加深沉的恐惧,攫住了我。
我面对的,从来不止一个威胁。
“苍白”是眼前的狱卒,是贪婪的窃居者。
而这“源海”,这看似希望的所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加恐怖、更加漠然的……“房东” ?!
我尝试驱动第二蝉蜕的力量,想要将那缕已被污染的气息剥离出去。
但失败了。
那些“规则孢子”已经与我的灵魂纤维缠绕在一起,如同共生体。强行剥离,等于撕裂我自身的意识。
我也尝试用“逆熵”烙印去“剥离”这些孢子。
但“逆熵”面对这种与本源能量完全融合的、概念层面的“寄生”,效果甚微。它们更像是某种…… “思想钢印”,而非纯粹的能量或规则。
我坐在(意念中的)原地,感受着灵魂中那悄然滋生的、冰冷的“优化”思维,看着手腕上稳定点亮的第二蝉蜕。
它带给我的“自由”,或许只是……从一个较小的囚笼,迈入一个更加广阔、却更加无法挣脱的牢狱的……错觉。
“苍白”的沉默,此刻在我眼中,充满了新的意味。
那不再是单纯的愤怒或贪婪。
那或许是一种……面对更高维度威胁时的……警惕与无奈?
我抬起头,望向那片虚假平静的、玻璃般的凝滞天空。
潜在的威胁……
原来一直如影随形。
在我每一次呼吸间,
在我每一次以为看到希望时,
悄然……寄生。
醒后感:
从对内在威胁的惊惧中回过神,现实依旧笼罩在那片令人窒息的虚假平静中。窗外,阳光明媚,街道“正常”,但那绝对的寂静,此刻听来却像是暴风雨前的死亡预告。
手腕上第二蝉蜕的光芒,不再让我感到安心,反而像是一个……标记,一个向未知存在宣告“此物正在被预处理”的标记。
我尝试驱散那些冰冷的“优化”念头,但它们如同跗骨之蛆,总会在我意识松懈时悄然浮现。
今天的旁注,写于发现希望本质竟是更深层寄生之后:
“潜在威胁显形:
1. ‘源海’气息并非纯粹,内蕴‘规则孢子’,会潜移默化‘优化’(同化)观测者认知,使其趋向某种标准化模板,背后疑似存在更漠然的‘房东’级存在。”
2. ‘苍白’的急切锁定,可能包含阻止该‘寄生’过程的意图,暗示‘房东’或为‘苍白’亦忌惮之敌。”
3. 自身灵魂已遭‘规则孢子’初步寄生,认知开始出现非人化‘优化’倾向,难以根除。”
“状态更新:灵魂:遭‘规则孢子’寄生,认知面临被同化风险。第二蝉蜕:力量稳定,但其带来的‘清晰感知’同时暴露了世界更多恐怖细节与自身被寄生事实。处境:夹在‘苍白’(狱卒\/窃居者)与‘源海房东’(漠然寄生者)的双重威胁之间。”
“核心危机:破障获得的希望(源海气息)实为更隐蔽的陷阱,反抗行为本身可能正在加速自身的‘消亡’(被同化)。”
“认知修正:世界模型更新——‘室’(镜狱)可能是抵御‘外’(源海房东?)的避难所,但已破损且被‘苍白’窃居;‘钥匙’可能是控制或修复‘室’的关键,但也可能是‘房东’寻找的目标。”
“下一步:在双重威胁下寻找平衡;研究‘规则孢子’的特性,尝试寻找抑制或利用其‘优化’过程的方法;重新评估与‘苍白’的关系。”
合上(意念中的)笔记本,第七十七天,我于希望的甘泉中品出剧毒,在破障的光明后窥见更深的黑暗。潜在的威胁从未远离,它随着每一次呼吸,悄然改变着“我”的定义。第一卷的终局,因这内在的寄生,陷入了更加绝望、也更加复杂的……三维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