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被称作“经典番茄鲜蔬汤面”的西红柿鸡蛋面,终于被服务员用一个精致的白瓷大碗端了上来。清亮的汤底,鲜红的番茄,金黄的蛋花,几根碧绿的青菜,配上雪白的面条,摆盘确实比村里王老五家面馆的粗瓷海碗要讲究得多。
可铁柱看着这碗价值四十八块、分量却只有村里一半的面,心里还是忍不住腹诽:城里人就是花样多,这点玩意儿够谁吃的?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他拿起那双沉甸甸、光滑得差点脱手的金属筷子(他差点又想习惯性地掰开),开始埋头吃面。味道……还行,番茄味挺浓,就是淡了点,不如村里做的口味重。他几口就把面扒拉完了,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感觉也就吃了个半饱。
放下碗,他知道正事该办了。他清了清嗓子,再次对那个侍立在不远处的服务员招了招手。
服务员脸上依旧挂着无可挑剔的微笑,走了过来:“先生,用完餐了吗?需要埋单吗?”
“呃,等会儿再结账。”铁柱摆了摆手,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试图营造一种谈机密事的氛围,“小哥,跟你打听个事儿。你们这餐厅……收不收野味?比如……野猪肉什么的?”
服务员脸上的微笑不变,但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警惕?他保持着职业距离,语气平和但疏离地回答:“先生,我们‘绿野仙踪’主打的是有机、生态、健康的理念。所有食材都有严格、规范的采购渠道,确保来源清晰、品质可控、符合卫生检疫标准。您说的‘野味’……恐怕不在我们的采购范围内。”
这一串文绉绉的词儿砸过来,铁柱有点懵。啥有机?啥生态?啥渠道标准检疫?他就想知道收不收野猪肉!
他努力理解着对方的话,尝试换了个说法:“不是那种来路不明的!是我……我老家那边,山里自己跑的野猪!纯天然的!比家猪肉香多了!劲儿道!你们可以尝尝,保证好吃!”
他强调着“纯天然”和“好吃”,觉得这总该打动对方了吧?
服务员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语气更加公式化:“先生,我很理解您的心情。但是,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可能存在未知的病菌和寄生虫风险,这是对顾客健康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餐厅绝不会使用这类食材。如果您对特色肉类感兴趣,可以尝试我们菜单上的‘伊比利亚黑猪肋排’或者‘澳洲谷饲和牛’,都是经过严格认证的优质食材。”
病菌?寄生虫?铁柱愣住了。山里人祖祖辈辈偶尔打个野物改善伙食,也没见谁吃出毛病啊?怎么到城里就这么娇贵了?还伊比利亚?澳洲?那都是啥地方?听起来就贵得要死!
他有点急了,也顾不上压低声音了:“不是!我那野猪肉没问题!我们那的人都吃!真的!我可以保证!你们要不先少要点试试?价格好商量!”
他的声音引来了旁边几桌客人的侧目。服务员脸上的笑容几乎快要维持不住,他微微蹙眉,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先生,这不是价格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我们餐厅有严格的规定。请您理解。如果您没有其他需要,我就为您准备埋单了。”
说着,他就要转身去拿账单。
“哎!别急别急!”铁柱赶紧叫住他,脑子飞快转动,想起刚才和老饕街摊主的对话,又抛出一个自认为的“优势”,“我那野猪肉来源稳定!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你们要,我就能长期供应!”
他以为“稳定供应”是个重磅筹码。
没想到,服务员听到“稳定供应”四个字,眼神里的警惕反而更浓了。能“稳定供应”野猪肉?这听起来更不靠谱了!要么是骗局,要么就是非法捕猎或者养殖的,后者同样不符合餐厅的规定。
“先生,”服务员的语气已经带上了明显的送客意味,“关于食材采购,您需要联系我们专业的采购部门,我只是一名服务员,无权处理这些事情。而且,我必须再次强调,我们餐厅的食材准入标准非常严格。如果您没有其他消费需求,我现在就为您结账。”
话说到这个份上,铁柱就算再迟钝,也明白对方根本就没打算跟他谈,甚至从一开始就把他当成了骗子或者麻烦人物。
一股无力感和憋屈涌上心头。他有钱了(虽然不多),有货(自认为),可在这看似文明讲理的地方,却连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对方用一堆他听不懂的“规矩”和“标准”,就把他轻飘飘地打发了,连验证的机会都不给。
这比在集市上被人直接驱赶还要让人难受。那是一种被更高层次的“壁垒”隔绝在外的挫败感。
他看着服务员那看似礼貌实则冷漠的脸,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是自取其辱。他泄气地挥了挥手:“行吧行吧,结账。”
服务员如蒙大赦,迅速拿来账单:“先生,您消费的是‘经典番茄鲜蔬汤面’,一份,四十八元。请问是现金还是刷卡?”
四十八块!就吃了一碗几乎没吃饱的面!铁柱心疼地抽出五十块钱递过去。
“找您两元。请拿好。”服务员将零钱和一个标准的微笑一起递还给他,“欢迎下次光临。”
下次?铁柱心里苦笑,估计没有下次了。
他拿起找零的两块钱和那个装着烧烤打包袋(显得更加格格不入了),在服务员和其他食客若有若无的目光注视下,有些狼狈地走出了“绿野仙踪”餐厅。
重新回到喧闹的老饕街,空气中弥漫的油烟味此刻竟让他感到一丝亲切。刚才在那家高级餐厅里的经历,就像一场憋屈的梦。
他走到一个垃圾桶旁,看着手里那两块钱硬币,又想起那碗四十八块的面,忍不住骂了一句:“妈的,什么破面!还没翠兰的糊糊顶饿!”
与高级餐厅的“鸡同鸭讲”以完败告终。看来,想一步登天打入高端市场,没那么容易。他还是得从更接地气的地方开始。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挂着“野趣烧烤”招牌的37号摊位。至少,那里的摊主能听懂他说的话,也有真实的需求。
他整理了一下被打击得有些凌乱的心情,朝着烧烤摊走去。这一次,他得拿出点更实在的东西,或者……更低姿态一点的策略了。
大城市的第一课,让他深刻体会到,光有钱和想法还不行,找到能“对话”的频道,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