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昌在亲兵护卫下试图收拢残兵。可转眼间,一队队状若疯癫的官兵已杀穿重围。面黄肌瘦的黄巾军,在这群如狼似虎的官兵面前不堪一击。
\"朝廷军队不是缺粮吗?为何如此凶悍?\"
宋文昌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大人快撤!\"
亲卫见势不妙,拽着他就往外逃。
\"前面就是贼首!跟我冲!\"
借着火把的微光,李刚立刻察觉宋文昌周围形势有异!他一声令下,十余名官兵如猛虎出闸,刀光闪处黄巾贼寇纷纷退避。
\"拦住他!务必要...\"宋文昌话音未落,李刚已顶着亲兵的攻击冲到近前。寒光闪过,宋文昌顿时血流如注。至死他都想不明白:为何这些汉军如此悍不畏死?与往日所见的官军截然不同!
李刚反手斩杀身旁亲兵,振臂高呼:\"贼首伏诛,尔等还不投降!\"声震四野,官军齐声应和。早已丧胆的黄巾贼众见状纷纷弃械。这支官军凶悍异常,简直堪比朝廷禁军,那股搏命的气势令人胆寒。
战局很快平定,少数逃脱的残寇被程昱派李刚率部清剿。
子夜时分,城墙上火光摇曳。程昱向林阳拱手道:\"恭喜大人解围。\"林阳凭栏远眺,望着城下的厮杀痕迹,深深吐出一口浊气。这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古代战场的残酷。
黄巾军这一劫总算熬过去了!
夜色中,程昱凝视着林阳,沉声问道:
“不知大人下一步有何打算?”
林阳微微一笑:
“接下来?自然是加固城防,囤积粮草。
牢房里喧嚣四起,李刚一行人刚踏入,就听见愤怒的吼声:\"狗官!敢不敢给口饭吃!\"
李刚冷眼扫过,脸上刀疤更显狰狞。看守的官兵连忙行礼:\"大人,您怎么来了?\"
\"把叫得最凶的那个带出来。\"李刚挥手下令。很快,一个壮硕的黄巾汉子被押到跟前跪下。
\"刚才就你骂得最起劲?\"李刚问。
\"呸!奸贼!恶贼!\"汉子直接吐了口唾沫。
李刚不怒反笑:\"来人,给他白粥配榨菜,再加个白面馍。\"
当热腾腾的白粥端到面前时,汉子愣住了。
\"怎么?不是喊着要吃的吗?\"李刚的笑容带着刀疤特有的狠劲,\"现在不敢吃了?\"
汉子被这话一激,当下抓起食物狼吞虎咽起来。
(前文情节改为:)
军营里,林阳让士兵们敞开吃:肉肠、泡面、卤蛋管够!
士兵们激动不已:\"主公待我们恩重如山!就算要赴汤蹈火,我们也义不容辞!\"
将古文
\"咕咚......咕咚......\"
黄巾汉子抓起地上的碗,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
一碗清甜的白粥下肚,他整个人如遭电击般愣住了。这粥不仅香甜可口,里面竟然还加了精盐腌制的榨菜!这简直是他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粥了。
不知不觉间,一碗白粥配着白面馒头就被他吃得精光。意犹未尽地舔干净碗底,他像是了却心愿般闭上了眼睛。
\"来吧,能吃完这顿最后的饭,我也死而无憾了!\"
他紧闭双眼,摆出视死如归的姿态。在他看来,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粥,这肯定是人生的最后一餐了。
然而预想中的屠刀并未落下。当他再次睁开眼时,面前又多了一碗白粥、榨菜和白面馒头。
\"这、这是......?\"
他错愕地望向李刚,只见对方微笑着站起身:\"我家主公仁慈,知道你们都是活不下去才被迫当黄巾军的。现在天寒地冻,特意准备了热粥和馒头给你们暖暖身子。\"
话音刚落,外面的官兵们就抬进来几大缸热气腾腾的白粥。香气四溢的白粥、榨菜和白面馒头让所有黄巾俘虏都看傻了眼。
在官兵们的分发下,每个人都领到了一碗热粥和一个馒头。
\"这是真的吗?\"
\"天,这么白的粥真的是给我们的?\"
\"呜呜...我真是罪该万死,之前还误会了大人们!\"
\"我从没见过这么善良的官老爷!\"
牢房里不断响起惊呼声,许多人捧着粥碗痛哭流涕。这绝对是他们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一顿饭了。
一想到他们身为叛军,却得到如此礼遇,众人心头对素未谋面的林阳涌起无限感激!
眼见时机成熟,李刚朝身后亲信递了个眼色。那亲信会意,立即从衣襟里掏出早已备好的物件。
\"大人,夜里寒凉,请尝尝这热腾腾的卤蛋和肉肠!\"随从说着将剥好的食物双手奉上。
\"多拿几个来,这一个哪够吃!\"李刚边说边抓起两颗卤蛋、一根肉肠塞进嘴里。浓郁的肉香在牢中弥漫,两颗油亮的鸡蛋更是让面前的黄巾汉子看得 ** 。
\"咕咚!\"黄巾汉子咽着口水,小心翼翼试探道:\"大、大人,你们平日都吃这些?\"那可是寻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鸡蛋和肉肠!对方竟一口气吃了这许多!
\"怎么?你也馋了?这可不行。\"李刚见对方入套,故意板着脸道,\"我家主公有令,唯有当兵的弟兄,才能顿顿肉肠卤蛋管饱!\"
这话犹如惊雷炸响牢狱。原本绝望的黄巾汉子眼中迸发出精光——当兵就能卤蛋肉肠管饱?他立即跪着向前扑去:\"大人!小的愿降!求主公收留,小的想当兵!\"
这呼喊让牢中其他黄巾贼寇如梦初醒,纷纷丢下饭碗跪倒在栅栏前:\"求大人收留!我等愿为主公效死!\"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李刚等人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次日清晨,县衙内堂
\"当真?黄巾贼尽数归降了?\"
\"还要全体投军?\"
\"什么?黄巾贼全数投诚了?\"
林阳骤闻李刚奏报,不禁失声叫了出来
这才过了一宿光景
明明昨日还在顽抗的黄巾乱党,怎会突然全部归降了
\"主公容禀,此事缘由是这般......\"
李刚徐徐道来,林阳渐渐了然于胸
原来是用肉肠与卤蛋的计策
怪不得那些黄巾降卒这般爽快就归顺了
\"主公,黄巾贼众求编入行伍,还请主公示下\"
李刚奏报完毕,肃立一旁待命
收编黄巾乱军这等要事,自然要林阳亲自定夺
听罢缘由,林阳轻抚案上茶盏,凝神思量开来
此番来犯江都县的黄巾贼众,除去五千老弱妇孺,精壮不过三千之数
前夜那场奇袭,折损了五百余众
饶是如此,余下黄巾贼兵仍有两千之众
要知道
江都县内守军,即便先前扩充过,也不过一千五百余人
骤然收编两千黄巾降卒,恐生肘腋之变,这才是林阳踌躇之处
\"黄巾贼酋已然伏诛,余众不过乌合之众\"
\"若恐其生变,可分批次收编,观其效验\"
堂外传来程昱沉稳的声音,只见他缓步入内,冷静剖析着局势
\"仲德先生!\"
见程昱前来,林阳颇感意外
昨日分明听闻程昱仆从已在打点行装
未料今日此人竟未离去
“李刚,依仲德先生之计行事,先整编三成贼寇入军。”
林阳吩咐完,转而请程昱入座详谈。
面对这位三国谋士,林阳并非毫无招揽之意,只是自知希望渺茫。
现实终究不是话本,没有所谓王霸之气令人折服——连兖州太守刘岱都未能入他之眼,何况自己这偏远小县的县令?
正因如此,林阳始终未敢开口挽留。
寒暄几句后,他直入主题:“先生此来,可是为辞行?”
虽有不舍,却也明白时势如此。幸而程昱投曹乃是初平三年之事,往后尚有转圜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