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拾起半截灯芯,指尖轻捻:\"譬如这灯芯...\"灰烬簌簌飘落案上地图,恰盖住虎牢关位置。
——
夜袭前夕·西凉军密报
\"报!\"传令兵跌进帐中,\"林阳部典韦连破三寨!\"
董卓暴怒扯碎战报,绢帛碎片如雪纷飞。李儒突然俯身拾起一角:\"主公且看...\"碎片背面隐约显出\"二桃\"二字。
他身为当朝丞相,何曾被区区县令胁迫过!
至于蔡邕,董卓压根没放在眼里!
\"岳父大人,依小婿之见,对林子远非但要应允其要求,更该重重封赏!\"
李儒目露精光,凑近董卓耳边低语。
转眼间董卓怒容尽褪,反露笑意!
\"妙计!就按文优说的办!\"
董卓当即拍板,命李儒着手安排。
初平元年五月末
\"董贼既退,何不趁机攻克虎牢关?\"
\"孟德且慢,恐是董卓诱敌之计!\"
\"本初你...!\"
联军大帐内,曹操愤然离席,眼中尽是失望。
末席的林阳冷眼旁观各路诸侯的盘算,不禁暗笑。
这就是所谓的十八路诸侯!
董卓已然撤回洛阳。
此时虎牢关守备空虚。
机不可失!
可惜诸侯各怀鬼胎,畏首畏尾。
这一拖竟月余之久!
难怪曹孟德负气而去。
随着曹操离场,帐内众人相继散去。
林阳刚回营帐,便见曹操带着夏侯兄弟已在帐外等候。
\"孟德,进帐详谈。\"
对曹操的来访,林阳早有预料。
袁绍拒不发兵,确实寒了曹操的心。
几人刚入座,李刚匆匆来报:
\"主公,天子使者到!\"
李刚话音刚落,偌大的营帐内顿时炸开了锅!
天子使者竟然到了?!
林阳、曹操等人立刻冲出营帐,只见门外已摆开天子仪仗。袁绍、袁术等诸侯早已在帐前恭候。
使者见众人到齐,当即展开圣旨宣读:
\"奉天子诏令——渤海太守袁本初护驾有功,擢升冀州刺史;南阳太守袁公路勤政爱民,封青州刺史......\"
\"江都县令林子远政绩卓着,特拜广陵太守兼领徐州刺史!\"
诏书念毕,场中鸦雀无声。连幕后操盘的林阳都愣住了——
董卓老贼!
这招太毒了!
分明要搅乱十八路诸侯!
是贾诩献的计?不对,此时贾文和尚未得势......突然灵光乍现——
是李儒!
三国顶尖毒士李儒的手笔!
狠!
实在太狠了!
自己不过要个广陵太守,对方竟直接玩这么大!
\"逆贼胆敢假传圣旨!\"曹操怒喝拔剑就要砍向使者。
这封诏书简直是致命毒计!
\"孟德住手!\"袁绍急忙拦住暴怒的曹操。
\"本初兄,这分明是董卓的离间计!\"
曹孟德高声疾呼,然而映入眼帘的竟是袁绍炽热的目光!
冀州牧!
封疆重臣!
更何况冀州沃野千里,粮草丰足!
若能执掌此地,必将成为天下最强霸主!
\"孟德此言差矣,吾等皆为汉室臣子,岂能违抗天子诏令!\"
袁绍一语既出,便彻底封住了曹孟德的谏言。
十八路诸侯虽组建联军,打的却是\"清君侧\"的旗号。
他们反对的仅是董卓一人!
对于大汉天子的圣旨,必须奉若圭臬!
否则师出无名!
当然——
最关键的是董卓这次给出的封赏实在诱人!
袁氏门下的袁绍、袁术等人皆获重赏!
这分明是分化瓦解之计!
此时林阳忽然察觉到两道锐利的目光。
回首望去,只见广陵太守张超与徐州牧陶谦正冷眼相视。
张超未得分毫封赏。
而陶谦则被改任扬州刺史。
董卓这招驱虎吞狼之策,瞬间让林阳同时得罪了两位封疆大吏!
好一招二桃杀三士!
林阳只觉寒意彻骨。
李儒此计,当真狠毒至极!
初平元年五月末
洛阳城相国府邸
\"文优,圣旨可已送达?\"
\"回禀岳父,使者已在返程途中。\"
李儒恭敬立于董卓身侧。
\"若袁绍、林阳等人抗旨不遵,又当如何?\"
董卓对李儒的计策仍存疑虑。
毕竟——
此番十八路诸侯中,仅半数获得封赏!
【
百余残兵未曾得赏,岂甘就此退离!
“泰山勿忧。十八路诸侯虽众,实则袁氏一去,林阳若离,余者不过土鸡瓦狗!”
诸侯之势,看似浩荡,根底全系于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袁公路,及其门下党羽。若袁本初萌生退意,联军气焰必折其半!
至于林阳——
倘若其麾下典韦、赵云二将不在,单凭吕布之勇,余下诸侯若不速退,唯有殒命一途!
“若彼辈接诏仍不撤兵?”董卓复问。
却见李儒眸透寒光,嘴角噙笑:“今时进退,岂由他人做主?”
虎牢关外,联军营帐。
“子远竟也要走?”曹孟德拦于营前,面露不甘。
一纸王诏,竟令十八路心怀异志的诸侯顷刻瓦解。袁绍、袁术兄弟尤为急切——昔年空负四世三公虚名,而今却可实领州郡!
林阳长叹:“孟德,此时不走,恐有杀身之祸。”
他原只求广陵太守之位,未敢多图,皆因粮秣虽丰,兵力薄弱。对阵张超尚可,若遇坐拥十万兵马的陶谦……须知徐州刺史麾下,仅本部精锐便有四万之众!
文中有三万精锐的丹阳兵!
以他目前仅有的六千兵马,对抗陶谦的十万大军!
实力悬殊,根本不是对手!
“子远,唉!”
想到林阳当前的困境,曹孟德也哑口无言。
董卓的阴谋让林阳同时得罪了广陵太守张超和徐州牧陶谦!
若再不撤离,恐怕张超和陶谦将端掉他的大本营!
“孟德,你也快走吧!”
联军大营四分五裂,林阳并非第一个离开的人——袁术早在接到诏书的次日就急赴青州接管防务。如今联军兵力空虚,若吕布趁势进攻,溃败只在旦夕!
“明白了。”
曹孟德沉重颔首,不得不面对现实。
此刻林阳已率部奔赴徐州。
豫州·颍川郡长社县
“爹爹,我们被押送到此,究竟所为何事?”
县衙后院由西凉重兵把守,蔡邕与蔡文姬全家皆被软禁于此。自被西凉军带至此处,他们始终处于严密监控中。
“文姬勿忧,董卓应不会加害于我。”
作为当世大儒,蔡邕自有底气。虽知董卓粗野蛮横,但对他还是以礼相待。
年仅十五六岁的蔡琰刚稍安心神,院门外突然传来骚动。随着大门洞开,一名清俊青年大步迈入。
“让伯喈先生受惊了!”
来者正是林阳。他从董卓处讨来蔡邕父女,对方履约将人送至长社。
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林阳气度轩昂,身后跟着赵云、典韦二位猛将,蔡邕心中微动,低声询问。
\"在下林阳,字子远,蒙天子恩典,现任广陵郡太守之职。\"
林阳拱手一礼,坦然应答。接着便将他们从董卓手中解救出来的经过娓娓道来。
听闻此言,蔡邕眼中闪过一丝戒备。
\"林太守特意将老夫讨要过来,不知有何打算?\"
试探的话语中透着防备,蔡邕对眼前这位年轻太守隐约生出几分抵触。
林阳目光流转,不经意间落在蔡邕身后的蔡琰身上。年方及笄的蔡琰未出闺阁,书香门第的熏陶让她举手投足间透着文雅气质,令人不禁心生好感。
\"久闻伯喈先生学识渊博,在下甚为仰慕,特请先生移步广陵小住,好让我得以请教。\"
林阳轻咳一声,恭敬说道。此言一出,身后的典韦不禁咧嘴憨笑。
六月初的官道上,扬州地界已然在望。
\"主公,过了前面这道官路,就进入扬州地界了。\"随行的赵云禀报道。
自豫州出发的大军连日行进,终于即将进入扬州境内。
\"李刚那边可有消息传来?\"林阳忽然想起自己此前派出的使者。
赵云汇报完毕,林阳注视着地图微微颔首。
接应顺利便好!
李刚虽非名将,却是自江都县起追随的亲信。交托于他,林阳自可安心。
\"全速前进!\"
林阳扬手下令,率众继续向扬州疾行。
军阵 ** 的马车内,蔡邕父女正低声交谈。
\"父亲,将至扬州地界,当真要随他去广陵?\"蔡琰望向窗外的林阳。
纵然这少年太守气度卓然,可她毕竟身负婚约......
蔡邕叹息:\"文姬,形势比人强。\"
这已非他首次被强挟——昔年董卓威逼入京,如今又被转赠。
\"那贞姬......\"
\"已遣人送信,她会去广陵相聚。\"蔡邕宽慰道。观林阳平日执 ** 礼请教,倒似存几分敬重。
他却不知——
那青年太守真正的目标,分明是车中佳人。
两千精兵护卫下,队伍安然穿越荒野。
行进半月有余,眼看就要进入扬州地界,车队却再次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
马车内的蔡琰和蔡邕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掀开车帘向外望去。只见道路两旁不知何时已挤满背着行囊、衣衫破烂的灾民。
\"典将军,此地发生何事?\"望着这群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蔡琰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扬州河堤溃决,洪水冲毁了庄稼,这些百姓只能外出乞讨。\"负责护卫的典韦解释道。此处已接近徐扬交界,每逢夏季雨水充沛之时,淮河泛滥成灾并不稀奇。堤坝一垮,农田尽毁,百姓除了逃难别无选择。
蔡琰虽心生怜悯,却也无能为力。面对如此众多的灾民,她一介女子实在帮不上什么忙。
\"主公有令,全军暂停行进,开仓赈灾!\"前方突然传来传令兵的高喝。蔡邕父女闻言皆是一怔——他们没听错吧?林阳竟要赈济灾民?
不多时,空地上已搭起粥棚。\"所有人按顺序排队,每人都有份!违令者杖责五十!\"
长长的队伍在粥棚前缓缓移动。当灾民们捧着热腾腾的白粥和雪白的馒头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天开眼!白粥白馍,这不是做梦吧?\"
\"这真是给咱们吃的?简直是青天大老爷在世!\"
\"呜呜...我有救了...不用饿死了...\"
\"爹,娘,你们要是能再撑几日多好...\"
\"恩人来救我们了!大家不用饿肚子了!\"
涂中县外,饥肠辘辘的流民们捧着热腾腾的粥碗,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响彻营地。
林阳与赵云立于分发点前,望着眼前景象。那稀薄的米粥和粗糙的馍馍,在灾民眼中却胜过珍馐美味。有人捧着陶碗的手在发抖,有人吃得急被呛出眼泪,更多人是跪在地上连连叩首。
\"这世道...\"林阳握紧腰间佩剑。战火碾过的土地寸草不生,百姓只能啃食树皮草根。偌大王朝竟无人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