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的御书房里,嘉靖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桌案上摊着两封奏折,一封是楚州知府送来的,说灾民因 “红米” 骚乱,萧承煜已暂停放粮;另一封是萧承煜自己写的,说有人故意下毒挑拨,怀疑是陆辰的人所为,请求皇帝下旨严惩陆辰。
“李德全,你怎么看?” 嘉靖帝揉了揉眉心,声音里满是疲惫。他最近被南方的灾情搞得焦头烂额,本以为萧承煜能稳住局面,没想到又出了这么多事。
旁边的太监总管李德全躬身道:“陛下,老奴不敢妄议朝政。只是这南方的事,越来越蹊跷了 —— 先是有人说太子殿下克扣粮款,现在又出了‘红米’骚乱,怕是背后有人在捣鬼。不过,陆将军远在北境,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 嘉靖帝抬眼看向他,“你是说,陆辰没那么大的本事,能把手伸到南方?”
李德全连忙点头:“陛下英明。陆将军在北境打了胜仗,刚扩了军,怕是没精力管南方的事。倒是太子殿下那边,救灾这么久,灾情没缓解,反而乱子越来越多,老奴觉得,陛下该派个人去查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嘉靖帝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传旨,让李御史去南方,彻查楚州的‘红米’事件,还有之前的赈灾粮款问题,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李御史名叫李嵩,是朝中出了名的刚正不阿,从不掺和党争,让他去查,嘉靖帝还算放心。旨意刚发出去,李德全又说:“陛下,太子殿下说陆将军挑拨,不如也问问陆将军的看法?毕竟北境和南方隔着千里,听听他怎么说,也能更全面些。”
嘉靖帝想了想,觉得有理:“好,派个使臣去雁门关,传朕的口谕,问问陆辰对南方局势的看法,还有北境的粮食储备怎么样了,能不能支援一下南方。”
使臣快马加鞭,只用了五天就到了雁门关。此时的陆辰,正在城西的粮仓视察 —— 今年北境粮食丰收,粮仓里堆得满满当当,新收的小麦还散发着淡淡的麦香。听到使臣来了,陆辰连忙赶回中军帐。
“陆将军,陛下让咱家来问问,你对南方的‘红米’骚乱怎么看?还有,北境的粮能不能支援南方?” 使臣开门见山,语气带着几分客气 —— 毕竟陆辰刚打了胜仗,又受了嘉奖,在皇帝心里的分量不轻。
陆辰请使臣坐下,倒了杯热茶,缓缓道:“使臣大人,南方灾情严重,灾民们本就不安,‘红米’事件不管是谁搞的,都不该拿灾民的性命开玩笑。至于北境的粮食,今年丰收,储备还算充足,若是朝廷需要,支援南方也不是不行,只是得好好规划,比如走漕运,能快些,也能减少损耗。”
他没提萧承煜半个字的不是,却句句都在暗示 —— 救灾该以灾民为重,而不是互相指责。使臣听明白了,点了点头:“陆将军说得有理,咱家会把你的话如实禀报陛下。”
使臣走后,陈武走进来,笑着说:“王爷,您这话说得妙,既没得罪太子,又让陛下知道了北境能支援,还暗示了南方的问题。”
陆辰却没笑,他望着南方的方向,眉头微皱:“李御史去查,萧承煜肯定会想办法销毁证据。我们得再推一把,让证据跑不掉。”
而此时的楚州,萧承煜刚收到皇帝派李御史来查的消息,吓得脸色惨白。他对着李修吼道:“快!把之前克扣的粮款账本烧了!还有那些囤积的好米,都藏起来!绝不能让李御史查到!”
李修连忙点头,转身就要去办,可刚走到门口,又停住了:“殿下,账本烧了,李御史要是问起来,我们怎么解释?会不会更可疑?”
萧承煜愣住了 —— 他只顾着恐慌,却没想过,销毁证据,反而会坐实自己的问题。他站在原地,手都在抖,第一次觉得,救灾这件事,好像已经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