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欢呼背后,并非没有阴影。收网行动虽然完美,但在之前的系列危机中,城市依然付出了代价。
网络入侵导致部分非核心数据被短暂窃取(虽为诱饵),消耗了大量计算资源和能源;水下作战中,两名“蛟龙”队员身受重伤,虽无生命危险但需要长时间恢复,数台昂贵的“深渊行者”突击艇受损;生物危机虽未造成死亡,但消耗了珍贵的医疗资源和奈芙蒂斯大量的精力,并在民众中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整个反渗透和防御过程,牵扯了团队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或多或少延缓了城市其他方面的建设进度。
夜晚,核心成员再次聚集在林枫的办公室,气氛不复白日的激昂,而是带着沉静的反思。
“我们赢了每一场战斗,”林枫缓缓开口,目光扫过略显疲惫的同伴们,“但也暴露了我们的弱点。开放,意味着风险。我们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既吸引了真正的英才,也吸附了无数的铁屑和尘埃。”
艾拉握紧了拳头,有些不甘:“难道就因为这些老鼠,我们就关上大门吗?那和那些故步自封的旧势力有什么区别?”
“当然不能关门。”索菲亚接口道,她的理性总能带来清醒的认识,“但我们需要更坚固的‘纱窗’,更智能的‘过滤器’。这次事件表明,我们之前的审核体系,对于应对这种由国家力量或强大神秘组织支持的专业渗透,还存在漏洞。”
奈芙蒂斯点头同意:“单纯的技术背景和表面身份审查已经不够。我们需要建立更深层次的心理与精神评估机制,虽然这可能会涉及隐私问题。同时,我们的内部监控和异常行为分析系统也需要升级。”
白鹤兰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分级的安全权限制度。新移民的活动范围和信息接触权限需要受到合理限制,随着信任度和贡献度的提升,再逐步开放。同时,成立一个常设的、由安全、情报、技术部门联合组成的‘内部威胁评估委员会’,定期对重点岗位和接触核心机密的人员进行复核。”
林枫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总结道:“你们说的都很对。我们追求自由和开放,但这必须建立在安全和秩序的基础之上。这次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它逼迫我们更快地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脚下这座灯火通明、却也曾暗流汹涌的城市。
“是时候了。”林枫转过身,目光坚定,“启动《守望者宪章》的正式起草工作。这部宪章,将不仅是我们的根本大法,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确立我们的政治架构和核心价值。它更要将我们对于安全、审核、隐私、防御的原则性规定,以最高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我们要在宪章中明确:
· 公民审核制度: 建立包含技术背景、心理评估、精神感应(自愿前提下)、社会关系调查等多维度的综合审核体系,确保入城者的基本善意和能力。
· 安全与自由的边界: 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出于城市整体安全考虑,可以采取必要的监控和限制措施,并设立独立的司法机构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 危机应对机制: 将此次应对各种危机的经验制度化,形成标准的操作流程,确保未来面对类似情况时能反应更迅速、损失更小。
· 内部监督与制衡: 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像‘内部威胁评估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其权力受到制约,运行公开透明。”
代价是沉重的,但反思带来的成长更为珍贵。团队一致同意,立即着手《守望者宪章》的起草和完善新的公民审核与安全管理制度。
他们意识到,管理一座城市,尤其是“自由之城”这样的特殊存在,远比对敌作战复杂。它需要在理想与现实、开放与安全、自由与秩序之间,找到那个艰难而精确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