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不仅是技术与理念的展示场,更成了一块巨大的人才磁石。当林枫关于“文明阶梯”的演讲还在空中回荡,当那些颠覆认知的技术奇观还在脑海中熠熠生辉时,一股无声的浪潮,开始在参观者,尤其是那些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和青年才俊中涌动。
起初是零星的、小心翼翼的询问。在某个技术展台旁,一位头发花白的材料学家,在亲眼见证了物质转化器的奇迹后,颤抖着声音向讲解员询问:“请问……像我们这样的研究者,有没有可能……留下来工作?”
很快,这种个别的询问,演变成了汹涌的潮流。
在博览会专门设立的“信息咨询中心”外,排起了长队。队伍中,有刚刚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天才,有主导过国家级聚变项目的首席工程师,有在脑科学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也有厌倦了大公司内耗、渴望纯粹研发环境的技术专家。他们手中紧握着简历和个人陈述,眼神中燃烧着一种混合了向往、决绝与新生的光芒。
他们被吸引,不仅仅是因为这里超越时代的技术和设备,更是因为林枫所描绘的那幅“团结、探索、超越”的宏伟蓝图,因为这里没有论资排辈的僵化、没有经费申请的倾轧、没有为了商业利益而阉割科研追求的短视。这里,是一个真正为求知者和创造者准备的圣地。
“人才虹吸”现象,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出现了。
信息咨询中心的数据如同滚雪球般涌向索菲亚和负责内政的团队。奈芙蒂斯的科研部门、艾拉和白鹤兰的安保与工程建设部门,都提交了庞大的人才需求清单。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的“烦恼”,林枫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高效与组织能力。
第一步:初步筛选与快速响应。
由索菲亚团队中精通各领域的人才评估专家,联合AI“守护者”,对提交的申请进行初步的、极其迅速的背景核实与能力评估。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会在24小时内收到一份详细的《“自由之城”潜在移民意向书》和后续安排通知,效率远超旧世界的任何招聘流程。
第二步:多维度的深度评估。
这不仅仅是技术面试。通过初步筛选的申请者,将进入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估阶段:
· 技术能力复核: 由奈芙蒂斯或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亲自面试,探讨前沿问题,评估其真正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心理与价值观评估: 在自愿前提下,由经过培训的心理专家和(在申请者同意且敏感岗位必需时)奈芙蒂斯的精神感应团队进行温和的评估,重点考察其性格特质、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是否真正认同“守望者”的核心理念。这并非窥探隐私,而是确保新移民能够融入这个追求高度协作与信任的社会。
· 安全背景审查: 艾拉和白鹤兰的安全部门,借助索菲亚的全球情报网络,进行最严格的背景调查,严防渗透者卷土重来。
第三步:即时安置与归属感赋予。
一旦通过评估,申请者及其直系亲属将立即获得临时居民身份,并分配到生态穹顶内设施齐全的临时公寓。他们会被邀请参加新移民导向活动,由早期居民分享经验,并由林枫或索菲亚亲自接见,表达欢迎和重视。这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极大地强化了他们的归属感。
效率背后,是冲击。
各国代表团的负责人,尤其是那些来自科技强国的,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自己团队里的核心骨干,去参加了几场技术交流会后,回来就变得心神不宁,甚至有些直接递交了辞呈!
“杰克,你是我们实验室的未来!你不能走!”北美联邦某个国家实验室的主任,对着他最得意的门生,一位年轻的量子物理学家,几乎是在恳求。
“抱歉,主任。”年轻的科学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那里,我看到了物理学的未来。我不想把我的青春耗费在无休止的经费报告和官僚审批上。我想去探索真正的未知。”
类似的场景在各代表团驻地不断上演。旧世界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降维打击般的人才竞争压力。他们赖以吸引人才的优厚待遇、学术声誉,在“自由之城”所代表的“未来本身”和“纯粹科研乐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冲击。它意味着,旧体系不仅在技术和武力上落后,在维系文明最核心的要素——人才——的吸引力上,也正在迅速溃败。
“自由之城”没有动用任何强制手段,它只是打开了大门,展示了可能性,那些最聪明、最具理想的头脑,便用自己的双脚,投下了对未来的一票。
人才的抉择,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河,流向那片代表着希望的新大陆。这股力量,将比任何武器都更能加速“自由之城”的崛起,也更能动摇旧世界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