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周,时间仿佛变得格外缓慢。陈晓依旧每日处理着海量的情报,但心思却有一大半飘向了遥远的欧洲。他表面上平静无波,甚至对偶尔来自同僚或上司的隐含嘲讽也报以谦逊的微笑,内心却在默默倒计时。
黑木对他的“关注”有增无减,似乎想从他身上找出任何一丝心虚或动摇的迹象,但一无所获。陈晓那种基于“历史必然性”的笃定,在外人看来,却成了“深不可测的自信”。
1939年8月下旬,一个平平无奇的闷热下午。陈晓正在翻阅关于美军菲律宾驻军最新调动的一些零星报告,机要室的通讯官甚至没有敲门,就脸色煞白、呼吸急促地冲进了小林弘树的办公室!
很快,小林办公室里传来一声难以置信的惊呼,甚至夹杂着瓷器摔碎的声音!
整个楼层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所有职员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惊疑不定地望向课长办公室的方向。
陈晓的心脏猛地一跳!来了!
几分钟后,小林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拉开!小林弘树站在门口,脸色是一种极度的震惊和荒谬感混合在一起的扭曲表情,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刚刚译出的电文,手指都在颤抖。
他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办公区,最后死死定格在陈晓身上!声音因为过度激动而变得尖利嘶哑:
“高桥……高桥君!你……你过来!”
陈晓放下文件,在一片死寂和无数道惊疑目光的注视下,平静地走向小林的办公室。他能感觉到背后那些目光,如同针一样刺在他背上。
走进办公室,关上门。小林像是虚脱了一样,瘫坐在椅子上,把那份电文拍在桌子上,声音依旧发颤:“你……你自己看!”
陈晓拿起电文。上面是简短却石破天惊的消息:塔斯社快讯,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与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正式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互不攻击,不协助他国攻击对方,并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白纸黑字,清晰无误!
历史,分毫不差地按照他“预测”的剧本上演了!
陈晓的脸上适时地浮现出极度惊讶的表情(演技时刻在线),甚至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难以置信的恍惚:“这……这竟然……真的发生了?!”他完美地表现出了一个“虽然做出预测但事实真正发生时仍感震惊”的分析师形象。
“真的发生了!真的发生了!”小林猛地站起来,激动地来回踱步,脸上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我的天照大神啊!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猜到的?!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会打起来!所有人都错了!只有你!只有你对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充满了狂喜和一种与有荣焉的激动:“天才!你是真正的天才!国际情报分析的天才!我们梅机关……不!帝国拥有你,简直是天佑!”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黑木中佐站在门口,脸色同样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和震惊,他手里也拿着一份相同的电文。他深深地看了陈晓一眼,那眼神极其复杂,充满了难以置信、探究,以及一丝更加深沉的忌惮。
“小林课长,消息确认了。”黑木的声音有些干涩,“欧洲方面已经全面证实。条约确实签署了。”
“哈哈!太好了!黑木君,你看到了吗?高桥君他……他早就预测到了!”小林激动地几乎要手舞足蹈,指着陈晓,像是展示一件稀世珍宝。
整个梅机关大楼仿佛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陷入了巨大的震动和喧嚣之中。之前所有质疑和嘲笑过陈晓报告的人,此刻都目瞪口呆,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形的手狠狠抽了耳光。
“预言成真”带来的冲击是无比巨大的。陈晓的形象瞬间从一个“可能有点能力但这次过于冒进”的分析官,一跃成为了能洞察国际风云变幻的“神级”人物。这种反差带来的震撼和信服力,是任何常规功绩都无法比拟的。
很快,来自更高层的嘉奖和询问电话络绎不绝。机关长亲自打来电话,对小林和陈晓提出了“高度赞扬”,并指示要“充分发挥高桥分析官的卓越才能”。
在一片混乱和赞誉声中,陈晓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谦逊,反复强调“这只是基于信息的逻辑推演,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感谢长官信任,属下只是尽了本分”。
但他的权限,就在这一片混乱和赞誉声中,被悄无声息地、大幅度地提升了。小林当场宣布,陈晓有权直接调阅更高密级的国际情报资料,其分析报告可以越级直接呈送机关长甚至更高层级。
黑木站在喧闹的人群外围,看着被簇拥在中心、却依旧显得平静异常的陈晓,眉头紧紧锁起。
一次可以说是运气,两次、三次呢?
这种近乎预知未来的能力,已经超出了“优秀分析”的范畴。
这个高桥晓,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