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奸和战略博弈是主业,但搞钱这门副业,陈晓从未放松。乱世之中,黄金和美钞才是真正的护身符,比什么勋章和头衔都可靠。随着他在梅机关地位的提升,能接触到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与青帮李爷的\"合作\"自然也水涨船高。
这天下午,他正对着一份关于南洋橡胶产量的报告发呆,中村抱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神秘。
\"高桥桑,刚开完后勤协调会,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中村压低声音,\"后勤课那帮家伙,查封了一批英国佬留下的西药,盘尼西林和磺胺,好东西啊。\"
陈晓心里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哦?按规定上缴军部就是了。\"
\"问题就在这儿,\"中村挤挤眼,\"清点数目好像有点出入,课长正为这事儿头疼呢。\"
等中村离开,陈晓立刻调阅了相关文件。果然,清单上赫然列着盘尼西林五十箱、磺胺三十箱。这批药在黑市上能换回一座小金矿。
他盯着文件看了半晌,内心吐槽:日本人一边喊着\"大东亚共荣\",一边连伤员用的药都抠抠搜搜,这批药最后能有十分之一用到前线就算烧高香了。剩下的,还不是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既然谁都想捞一笔,凭什么他不能?
他立刻通过阿彪给李爷递了消息:有一批\"正规渠道\"的西药,量不大,但保真。黑市价七折,只要美金或小黄鱼。
李爷的回信快得惊人,字迹都透着急切:\"有多少要多少!价格好说!\"
接下来的操作需要精细的配合。陈晓利用职务之便,在物资评估报告上稍微动了手脚。他将其中五箱盘尼西林和三箱磺胺的\"实际清点数量\"略微报少,并在备注栏用红笔标注:\"部分包装破损,疑似受潮,药效存疑,建议酌情处理。\"
\"酌情处理\"四个字,在日军的官僚体系里,意味着巨大的操作空间。
他选中了后勤课一个叫渡边的军曹。此人有点小聪明,贪财,但胆小。陈晓之前\"无意中\"掌握了他倒卖军用罐头的一点小证据,不多,但足够让他丢饭碗甚至上军事法庭。
他把渡边叫到办公室,关上门。
\"渡边君,有项重要任务交给你。\"陈晓指着那份处理报告,\"这批待销毁的药品,由你负责监督执行。地点在码头三号仓库,时间是明晚八点。\"
渡边的额头开始冒汗:\"高、高桥组长,这……\"
陈晓拿起另一份文件,像是随口一提:\"对了,上个月那批牛肉罐头的损耗报告,我看了,有点疑问。渡边君需要我再仔细核对一下吗?\"
渡边的脸瞬间白了,他明白了。这是交易,也是威胁。
\"属下明白!一定严格按照您的指示执行!\"渡边鞠了个九十度的躬,声音都在抖。
交易那晚,天气阴冷,码头上雾气弥漫。陈晓站在远离三号仓库的一个货堆阴影里,像个幽灵般注视着一切。他内心自嘲:谁能想到,梅机关的红人,帝国\"忠诚\"的分析官,此刻正像个黑市贩子一样,在码头上吹着冷风搞非法交易?
八点整,李爷的人准时出现,两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轿车。交接过程异常安静,没有寒暄,没有检查。渡边战战兢兢地交出那八箱\"待销毁\"的药品,对方递过一个沉甸甸的帆布包。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双方各自消失在浓雾里,仿佛从未出现过。
陈晓看着渡边像被鬼追一样跑回仓库,内心毫无波澜。乱世之中,谁不是在刀尖上跳舞?区别只在于,有些人被动等死,有些人主动求活。
两天后,宿舍门房照例\"误收\"了一个送给高桥先生的点心盒。陈晓回到房间,反锁上门,打开盒底夹层。
金光闪过。
二十根小黄鱼,整齐地码放在丝绒衬垫上,散发着诱人而冰冷的光泽。
他拿起一根,掂了掂分量。很沉,足以压垮很多人的良心。他想起那些因为缺医少药而在痛苦中死去的伤员,想起黑市上盘尼西林堪比黄金的价格,想起普通百姓得了感染只能等死的绝望。
一种混杂着罪恶感和生存快意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他用敌人的资源肥了自己,但这些资源,本可以救更多人的命。
\"真是讽刺。\"他低声自语,将金条一根根收进特制的皮箱夹层。在这个人吃人的世道,先活下去,才有资格谈良心。
他以为这次交易如同以往无数次一样,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
然而,就在他藏好金条,准备熄灯休息时,眼角余光瞥向窗外——对面街角,似乎有个黑影动了一下,很快又融入了夜色中。
是错觉吗?
陈晓的心微微一沉。他不动声色地拉上窗帘,房间里陷入黑暗。
交易过程太顺利了,顺利得有点反常。渡边那边会不会出纰漏?李爷的人是否足够干净?黑木那条毒蛇,是不是已经嗅到了什么?
他看着墙角那个藏着巨额财富的皮箱,第一次觉得,这些黄澄澄的东西,此刻竟有些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