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在天亮前赶了出来。陈晓尽量用词谨慎,反复强调“基于有限信息的推测”、“可能性评估”、“需进一步证实”,但核心判断并未改变:日军极可能在一周内于闸北、虹口等地制造事端,引发冲突,目标是为后续军事行动制造借口并抢占要点。
老吴仔细审阅后,未作太大改动,只是将语气又磨得圆滑了些,便让报务员立即发往上海区本部。
报告发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回音。地下室里的工作依旧忙碌而压抑,处理着仿佛永无止境的信息流。陈晓很快适应了这种节奏,他发现自己确实擅长从垃圾信息里筛选出有价值的碎片,并进行初步的拼接。老吴交给他的任务逐渐增多,有时甚至会让他尝试破译一些简单的、采用基础密码加密的电文。
他的表现持续让老吴感到惊讶。这个年轻人似乎对密码有着天生的敏感,那些在别人看来如同天书的数字或符号组合,他往往能很快找到规律,甚至能指出加密方式中存在的某些固有弱点——这些弱点在后世的密码学教材里是基本常识,但在当时却并非人人皆知。
“你这些破解思路……很刁钻,不像学院派的路子。”老某次忍不住评论道。
陈晓只能再次归功于“瞎琢磨”和“看过一些杂书”。
三天后的下午,中山装男人再次下来,脸色比平时更加严肃。他径直走到老吴面前,递给他一份刚解译出来的密电。
老吴看完电文,脸色微微一变,猛地抬头看向陈晓,眼神极其复杂。
“区本部紧急指令。”老吴的声音有些发干,“让我们立刻核实一条高度可疑的情报:今日下午四时左右,有不明来源消息称,日军海军陆战队一辆军用卡车在虹口区靠近华界的地段‘遭遇袭击’,有士兵‘伤亡’。日军方面尚未公开表态,但内部调动频繁。命令我们动用一切可能渠道,核实真伪,评估意图,一小时内回报!”
地下室里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墙上的挂钟——此刻是下午四点二十分!
“遭遇袭击”?“士兵伤亡”?在这个节骨眼上?
陈晓的心脏猛地一跳!来了!历史的车轮正在按照他“推测”的轨迹,轰然启动!虽然细节可能有所不同,但模式和借口几乎一模一样!
老吴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一小时?怎么可能!我们在虹口的内线联系需要时间,现在过去根本来不及!”
“这是死命令!”中山装男人语气急促,“上面怀疑这极可能是日军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必须尽快确认!”
老吴焦躁地踱了两步,猛地停下,目光再次锁定陈晓:“夜莺!你之前那份报告!你的‘猜测’!现在告诉我,如果是你,你觉得这条消息是真是假?他们的意图是什么?!”
这简直是把天大的压力直接甩到了一个新人脸上!周围的其他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晓感到口干舌燥。他知道,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考试”。回答对了,未必有功;回答错了,很可能万劫不复。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将刚刚收到的信息与自己脑海中的历史记载和之前的信息碎片快速整合。
“报告组长!”陈晓站直身体,语速快而清晰,“属下认为,消息大概率是假的,是日军为制造出兵借口自导自演的阴谋!”
“理由?”老吴紧盯着他。
“第一,时间点太巧!华北战事正酣,上海日军兵力不足,正需借口寻求国内增兵或采取‘自卫’行动!”
“第二,地点可疑!选择在靠近华界的敏感地带,容易栽赃,且便于后续部队快速介入!”
“第三,‘不明来源’、‘尚未公开’!如果是真的遭遇袭击,日军巴不得立刻大肆宣扬,鼓动舆论!他们现在秘而不宣,调动却异常,更像是在为更大的动作做准备!”
“第四,符合其一贯行为模式!从九一八到卢沟桥,他们屡试不爽!”
“综合判断,这极可能是‘七七事变’在上海的重演!他们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在一两个小时内,以此为由,向我市区驻军发起挑衅甚至主动攻击!首要目标,极可能就是闸北的八字桥、宝山路一带的我军阵地!”
陈晓的分析斩钉截铁,条理清晰,几乎是在复刻历史!虽然他无法百分百确定,但基于逻辑和历史的双重判断,给了他巨大的底气。
老吴听完,瞳孔微微收缩。他不再犹豫,立刻对报务员吼道:“快!按这个分析要点,立刻发报给区本部!用最高紧急等级!注明是我们的初步研判!”
滴答的电报声再次急促地响起,将这条基于“猜测”的预警发了出去。
这一次,回电来得异常迅速。
不到二十分钟,新的电文就被送了进来。老吴一把抢过,快速阅读着,他的手竟然有些微微颤抖。
他抬起头,看着陈晓,脸上的表情极其古怪,混合着震惊、难以置信,以及一丝……敬畏?
“区本部回电……”老吴的声音有些发飘,“他们刚刚通过另一条绝密渠道确认……日军确实在自导自演!其海军陆战队一支小队已于十五分钟前,向八字桥我军防区发起武装挑衅!我军……已被迫还击!”
“淞沪……开打了!”
地下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无线电里依旧传来的、似乎变得更加急促的滴滴答答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晓身上,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他的推测,他的“猜测”,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残酷的现实完全证实了!
老吴深吸一口气,走到陈晓面前,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语气说道:“夜莺,区本部命令:即刻起,你负责监控并初步研判所有与闸北战事相关的电文和信息,直接向我汇报!你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提!”
这意味着,他这个刚刚入职不到三天的新人,被赋予了相当程度的独立研判权!
陈晓压下心中的波澜,立正回应:“是!”
他坐回自己的位置,感觉手心全是汗。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实习分析员了。“夜莺”这个代号,第一次鸣叫,就精准地捕捉到了风暴来临前的致命气流。
他迅速投入工作,目光扫过如同雪片般飞来的最新电文,试图从混乱的战局中梳理出头绪。
然而,一份混杂在众多战报中的、来自后勤协调部门的普通电文,却突然吸引了他的注意。电文内容是催促某个联络点,尽快将一批“特殊医疗器械”从公共租界转运至闸北前线附近的一个秘密救护站。
电文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电文末尾的签发人代号,却让陈晓的眉头猛地皱了起来。
那个代号是——“渔夫”。
一个他从未听说过,但在原主陈晓某个极其模糊的记忆碎片里,似乎和赵建明这个名字,有过一丝关联的代号!
赵建明的影子,竟然以这种方式,再次突兀地闯入了他的视野!
在这个炮火连天的时刻,这份看似普通的电文,背后又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