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晓于日特高层会议上如履薄冰、周旋于各方大佬之间时,他对军统——那个几乎将他遗忘又重新拾起的“娘家”——的价值,也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重庆,罗家湾军统局本部。深夜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几位高级官员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华中、华南军事地图,争论不休。议题核心是日军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各方面情报都显示,日军第十一军在荆州、宜昌一带频繁调动,重武器云集,显然是想再次强攻重庆门户!”
“未必!第四师团、第六师团部分兵力有向南收缩的迹象,海运部门的报告也显示,华南方面日军船舶需求量大增!我看他们是想在华南沿海动手,切断我们的国际补给线!”
“香港?还是缅甸方向?说具体点!”
争论陷入僵局。无论是北线的压力还是南线的蛛丝马迹,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都缺乏决定性证据。就在这时,机要秘书匆匆送入一份刚译出的电文,标注着最高紧急等级和“夜莺”的代号。
负责情报的毛人凤接过电文,快速浏览,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甚至露出一丝兴奋。
“都别争了!‘夜莺’来电!”他扬了扬手中的电文纸,“综合其截获的日军后勤调度密电和分析,日军近期战略重心确在确保华中压迫,但其下一步真正意图,极可能是为掩护其南方军之大动作!电文提及,日军大本营已初步决定,利用欧洲战事,南下夺取资源,首要目标可能是法属印度支那,以此为基础,威胁缅甸通道,甚至进一步图谋荷属东印度!其在华中之攻势,意在牵制我主力,阻我增援滇缅!”
会议室内顿时一片寂静!南下?夺取东南亚?这胃口也太大了!但仔细一想,却又与日军目前的困境和世界局势隐隐契合!
“消息可靠吗?‘夜莺’怎么能接触到这种层级的情报?”有人质疑。
“情报来源‘夜莺’未明说,但其过往提供之关于日军内部倾轧、物资调配乃至英国间谍网之情报,均已证实准确无误!”毛人凤语气笃定,“而且,此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与我方其他渠道获取之零星信息可相互印证!我认为,可信度极高!”
争论瞬间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电文上。“夜莺”这个名字,在军统内部早已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可靠的光环。一个能持续提供如此高质量战略情报的王牌潜伏者,其价值无法估量。
“立刻将‘夜莺’情报上报戴局长!”毛人凤下令,“通知各部,重新评估日军动向,华南、滇缅方向之防御和情报工作,立刻加强!尤其是对法属印度支那方向的监视!”
“是!”
很快,这份情报被以最快速度送到了军统头子戴笠的案头。戴笠仔细阅读后,沉吟片刻,拿起红笔,在电文抬头处,用力写下一行批语:
**“‘夜莺’所获情报,关系全局,至为重要。凡其来电,列为最优先等级,即刻呈报,不得有任何延误。——雨农”**
“雨农”是戴笠的字。这份批示,意味着“夜莺”在军统内部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每一份情报,都将被赋予最大的权重,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战略决策。
然而,在重庆的高官们依靠“夜莺”的情报运筹帷幄之时,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个被他们视为瑰宝、代号“夜莺”的王牌间谍,正穿着日本顾问的西装,出入于日特最高级别的会议,被敌人奉为座上宾,甚至正在用他提供的“情报”,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敌人的战略走向。
他们就像一群依赖着一个看不见的厨师提供食物的食客,吃得津津有味,却完全不知道这些“食物”的来源和厨子的真实处境。
这种极致的反差和掌控感,让远在上海的陈晓,每当想起,都会产生一种冰冷而扭曲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