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小雨那次短暂的散心,如同在陆宇紧绷的心弦上轻轻拨动了一个舒缓的音符,虽然未能完全消除计算机二级失利带来的涩味,却有效地驱散了盘踞心头的阴郁雾霾。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目标和现状,将主要精力清晰地聚焦于两件事:稳固专业课基础和攻克大学英语四级。
接下来的日子,陆宇的生活节奏变得异常纯粹。他像一名进入战前最后集训的士兵,心无旁骛,目标明确。每天清晨,当校园还笼罩在薄雾中,他已经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耳边戴着耳机,沉浸在英语听力的世界里。从最初的“新闻广播像念经”到逐渐能捕捉到关键信息,他用了无数个清晨的反复磨炼。
词汇手册成了他随身携带的“法宝”,吃饭排队时、课间休息时,所有碎片时间都被利用起来。他不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是尝试将新单词放入句子中理解,甚至联想相关的医学词根,让记忆变得有趣而牢固。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练习册,被他翻得起了毛边,每一篇错题都被仔细分析,总结错误原因——是词汇量不足?长难句结构分析错误?还是逻辑理解偏差?
宿舍里,也弥漫着备考四级的气息。刘波和赵俊虽然叫苦不迭,但也不得不捧起了英语书。晚上,学习小组的内容有时会变成四级题目的讨论。
“这个词组啥意思?‘beat around the bush’?绕着灌木丛打?”刘波挠着头。
“是‘拐弯抹角,说话不直接’的意思。”陆宇解释道,他刚在阅读里遇到过。
“哦!就跟我们诊断学老师似的,从来不直接说我们错了,总是‘这个情况嘛,还需要多考虑考虑……’”刘波恍然大悟,引来一阵笑声。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让枯燥的备考多了几分生气。
陆宇也主动向英语基础较好的陈浩请教长难句的分析技巧。陈浩的方法冷静而高效:“找主干,剥离修饰成分。就像解剖,先找到主要血管神经,再去看它的分支和毗邻关系。”这个比喻让陆宇倍感亲切,分析句子结构仿佛也带上了一丝解剖学的清晰感。
当然,压力依然存在。有时一套模拟题做下来,错误率居高不下,还是会让他感到焦虑。特别是听力部分,语速快、连读多,常常听得他一头雾水。每当这时,他会想起林小雨的话——“慢慢来嘛”,然后深吸一口气,按下复读键,一遍遍地听,直到听懂为止。他也学会了不再苛求完美,而是专注于进步,哪怕今天比昨天多听懂一句话,多记熟十个单词,都是值得肯定的成绩。
时间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备考中飞逝。校园里的蝉鸣渐渐响亮,宣告着夏天的来临,也预示着四级考试的日子近了。
考试的前夜,陆宇没有熬夜。他仔细检查了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2b铅笔、橡皮和黑色签字笔,将它们整齐地放进透明的文件袋里。他早早躺下,听着一些舒缓的轻音乐,努力让大脑放松下来。他告诉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结果如何,坦然面对即可。
考试当天,天气晴朗。考场设在另一所大学的标准化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陆宇找到自己的座位,深呼吸,感受着心脏在胸腔里平稳而有力地跳动。相比计算机二级考试时的慌乱,这次他感觉内心平静了许多。
铃声响起,试卷分发。首先是写作部分。题目是关于“网络对大学生活的影响”。陆宇审题后,迅速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积极影响(获取信息、便利交流)和消极影响(沉迷游戏、信息过载),最后总结要合理利用。他尽量使用自己熟练掌握的句型和词汇,避免犯错,字迹工整地完成了作文。时间把握得刚好。
紧接着是听力部分。耳机里传来清晰的试音声。陆宇全神贯注,如同一个警觉的雷达,捕捉着每一个音节。新闻听力部分语速很快,但他稳住心神,抓住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长对话和短文理解,他运用了陈浩教的“抓主干”方法,重点听清说话人的主要观点和态度,忽略一些次要细节。虽然仍有几处没听清,但整体感觉比平时练习时要好。
收卷间隙,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监考老师走动的脚步声。陆宇闭上眼,短暂休息,准备迎接最耗费脑力的阅读和翻译部分。
阅读理解的文章涉及科技、教育、社会等多个领域。陆宇沉下心来,采用“先看问题,再带问题读文章”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他努力保持专注和耐心,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攻克。完形填空考察的是对文章整体逻辑和词汇搭配的理解,他仔细分析空格前后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最后的汉译英段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陆宇仔细阅读中文原文,理解其含义,然后尽量用简单、准确的英语表达出来,避免使用没有把握的复杂句式。他检查了时态、单复数和拼写,确保没有低级错误。
当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陆宇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巨大的虚脱感和释放感席卷全身。他感到大脑因为长时间高速运转而有些麻木,但内心却是一片平静。
他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急切地对答案,而是安静地收拾好东西,随着人流走出考场。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他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感觉像是刚刚结束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结果如何,尚需等待一个多月。但此刻,陆宇心中已无太多忐忑。他已经将自己这半年,尤其是最近一个多月来的全部积累,倾注在了这份答卷上。无论分数高低,他都可以问心无愧。
这次备考经历,不仅是为了通过一场考试,更是一次意志力的锤炼和学习方法的检验。他学会了在多重压力下如何聚焦目标,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调整心态应对挑战。这些能力,远比一张四级证书更为宝贵。
回到星城医科大学,熟悉的校园仿佛也亲切了许多。大一下学期即将步入尾声,接下来的期末考试将是另一场硬仗。但经历了四级考试的洗礼,陆宇感觉自己的“抗压阈值”似乎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他拿出手机,给林小雨发了条简单信息:“考完了。”
很快,回复来了:“辛苦了!感觉怎么样?别多想,好好放松一下(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