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外的护城河已结起薄冰,寒风卷着枯叶掠过新砌的城墙,却吹不散城墙上士兵们的兴奋——历经四个月的赶工,德州防御工事终于竣工。加固后的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墙面用糯米灰浆混合青砖垒砌,缝隙间连针尖都难以插入;城墙顶部加宽至两丈,可容四列士兵并行巡逻;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座突出的马面,马面顶部架设着崭新的克虏伯火炮,炮口泛着冷光,直指北方的官道;三座箭楼分别矗立在东、西、北三门上方,箭楼高达五丈,每层都设有数十个箭窗与观察口,可俯瞰数里内的动静,宛如三座钢铁堡垒守护着德州城。
这日清晨,王巢率领沈文、李虎及军工坊的工匠头老刘,乘坐马车抵达德州。刚到城门外,负责驻守德州的千户周通便带着一众将领迎了上来,周通身着铠甲,脸上难掩激动,躬身道:“末将周通,率德州全体守军,恭迎将军!”
王巢翻身下车,目光扫过眼前的城墙,指尖轻轻触碰墙面的青砖,感受着砖石的坚硬与平整,满意地点头:“周千户,四个月能将防御工事建成这般模样,辛苦你们了。今日我来,一是验收工事,二是看看新配备的火炮战力如何,若一切合格,后续青州、济南的工事便按此标准推进。”
周通连忙应道:“将军放心,所有工事都严格按图纸建造,克虏伯火炮也已调试完毕,就等将军验收!”说着,他侧身引路,陪同王巢等人登上城墙。
登上北门城楼,寒风更烈,王巢扶着城楼的栏杆,极目远眺——北方的官道上隐约可见商旅的身影,护城河的薄冰下水流依旧,新修的吊桥用铁索加固,桥面铺着厚厚的铁板,即便被火攻也不易烧毁。周通指着城墙外侧,介绍道:“将军您看,我们在城墙底部加砌了三尺厚的条石,防止敌军用攻城锤撞击;墙面每隔十步便有一个排水孔,避免雨水浸泡墙体;马面处特意向外延伸一丈,这样敌军攻城时,马面上的士兵可从侧面夹击,形成交叉火力。”
沈文走到马面旁,俯身查看火炮阵地——阵地用条石铺成,中间设有凹槽,可固定火炮的炮轮,防止射击时炮身移位;阵地两侧各有一道半人高的矮墙,既能掩护炮手,又不影响火炮射击角度;阵地后方设有弹药库,弹药库用防火的青砖建造,门口配有铜制的防火门,墙上还开有通风口,避免火药受潮。沈文伸手摸了摸凹槽的平整度,对周通说:“这火炮阵地设计得不错,既考虑了射击稳定性,又兼顾了炮手安全,只是弹药库的通风口是否太小?若火药存放过多,恐有闷热自燃的风险。”
周通连忙解释:“沈大人放心,我们已在通风口内侧加装了铁丝网,既能防止奸细投火,又能扩大通风面积,昨日刚让工匠测试过,库内通风良好,温度比室外还低两度。”
此时,老刘走到一门克虏伯火炮前,仔细检查炮身的焊接处与来复线,又转动炮尾的调节轮,感受着机械运转的顺滑度,对王巢道:“将军,这十门火炮都是军工坊上个月刚生产的,炮管的来复线没有偏差,闭锁装置也严丝合缝,只要操作得当,射程与精度都能达到标准。”
王巢点头,对周通道:“既然工事与火炮都已准备就绪,便现场组织试射,让我看看实际战力如何。你选一门火炮,瞄准一千步外的靶标,用实心弹试射,我要亲眼看看这火炮的威力。”
周通立刻领命,转身对身边的炮兵队长喊道:“张队长,带炮组到东马面阵地,准备试射!靶标就用之前设在东郊土坡上的稻草人阵,务必精准命中!”
“遵令!”炮兵队长张勇高声应答,随即带领五名炮手奔向东马面。张勇原是军工坊的学徒,因熟悉克虏伯火炮的操作,被调往德州负责火炮部队,他动作娴熟地指挥炮手们推着火炮调整角度,装填手从弹药库中取出三斤火药与一枚实心弹,小心地填入炮膛,点火手则将引信插入炮尾,单膝跪地,等待命令。
城墙上的众人都聚集到东马面附近,沈文拿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对准一千步外的靶标——那是用稻草扎成的五十个假人,排列成密集的阵型,旁边还立着几块厚达五寸的木板,用于测试炮弹的穿透力。李虎则走到城墙边,目测着靶标的距离,对王巢道:“一千步约合一千五百米,正好是克虏伯火炮的有效射程,若是能精准命中,对付后金骑兵绰绰有余。”
王巢抬手示意试射开始。张勇看到信号,高声喊道:“火炮校准完毕,点火!”
点火手点燃引信,红色的火星沿着引信快速燃烧,转瞬便钻入炮尾。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身微微后坐,炮口喷出一团浓烟,一枚黑铁打造的实心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飞向远方,在空中划出一道平直的弧线。
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炮弹的轨迹,只见实心弹越过护城河,穿过稀疏的树林,精准地落在稻草人阵中。伴随着一声闷响,尘土与稻草屑漫天飞舞,十几根稻草人瞬间被拦腰截断,旁边的木板更是被炮弹击穿,留下一个碗口大的孔洞,碎片飞溅出数丈远。
“中了!精准命中!”城墙上的士兵们欢呼起来,周通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快步走到王巢面前,大声道:“将军!您看!这火炮的威力比咱们之前用的十二斤重炮强十倍都不止!十二斤重炮在一千步外连木板都打不穿,这克虏伯火炮不仅能击穿木板,还能击溃密集阵型,有了这炮,后金骑兵再也不敢轻易靠近德州城!”
王巢接过沈文递来的望远镜,仔细观察靶场的情况,看到被击穿的木板与散落的稻草人,对老刘道:“老刘,你估算一下,这枚实心弹的穿透力与破坏力,比传统火炮强多少?”
老刘略一思索,回道:“将军,传统的十二斤重炮,在五百步外才能击穿三寸厚的木板,一千步外就只能砸出个凹痕;这克虏伯火炮在一千步外能击穿五寸厚的木板,若是用霰弹,杀伤范围能覆盖半亩地,破坏力至少是传统火炮的三倍以上。而且这炮的精度高,只要炮手校准得当,十发至少能中八发,比传统火炮的命中率高太多了。”
李虎走上前,拍了拍周通的肩膀,笑着说:“周千户,现在有了加固的城墙与克虏伯火炮,你对守住德州有多少信心?若是后金派一万骑兵来攻,你能守多久?”
周通挺直腰板,眼神坚定地说:“李将军放心!有这坚固的城墙,十门克虏伯火炮,再加上五千守军,别说一万骑兵,就算后金派三万大军来攻,末将也有信心坚守十日以上!十日之内,只要援军一到,定能将后金军队击溃!”
王巢闻言,满意地点头:“好!有你这份信心,我便放心了。不过,光有信心还不够,防御工事的细节还要再检查,不能有丝毫疏漏。我们再去箭楼看看,箭楼是观察与防御的关键,绝不能出问题。”
众人随后来到北门箭楼。箭楼共分三层,底层设有厚重的木门,门后装有三道铁栓;二层与三层的箭窗呈梯形,外层窄内层宽,士兵在箭窗后射击时,既能掩护自己,又能扩大射击范围;顶层设有一个圆形的观察台,观察台上架设着一架“千里镜”(望远镜),可观察十里外的动静。
周通带领众人登上顶层,指着观察台的千里镜说:“将军,这架千里镜是军工坊上个月送来的,能看清十里外的人影,若是后金军队来犯,我们在他们靠近五里前就能发现,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防御。”
王巢走到观察台前,拿起千里镜对准北方,调整焦距后,十里外官道上的商旅与马匹清晰地出现在镜中,连商旅背上的包袱都隐约可见。他放下千里镜,对周通道:“这千里镜要安排专人看管,每日擦拭保养,绝不能损坏或丢失。另外,箭楼的每层都要配备足够的弓箭与火铳,还要储存干粮与饮水,若是被敌军围困,箭楼要能独立坚守三日以上。”
“末将谨记将军教诲!”周通连忙应道,“箭楼每层都已储存了三千支箭、两百发火铳弹,还有足够五十人食用十日的干粮与饮水,每层都安排了十名士兵驻守,日夜轮换,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王巢又检查了城墙的排水系统、弹药库的防火措施、护城河的冰封情况,甚至亲自登上吊桥,测试吊桥的升降速度。当看到吊桥在四名士兵的操作下,能在半炷香内完全升起,且升起后与城墙严丝合缝,没有任何攀爬的缝隙时,王巢对周通说:“吊桥是城门的关键,每日要进行三次升降测试,确保机械运转正常;护城河的薄冰要每日清理,防止敌军趁冰面坚固时攻城;城墙顶部的巡逻士兵要增加班次,尤其是夜间,要多安排手持火把的士兵巡逻,防止敌军夜袭。”
周通一一记下,躬身道:“将军放心,末将已制定了《德州防御细则》,将城墙、箭楼、火炮、吊桥的维护与巡逻任务都分配到具体的士兵身上,每日检查,每月考核,绝不让任何环节出现疏漏。”
临近午时,验收已接近尾声。王巢站在北门城楼,看着城墙上整齐排列的士兵与火炮,又望向远方的田野,对身边的沈文与李虎说:“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后金若想南下,必先经过德州。如今德州防御工事竣工,有了坚固的城墙、精准的火炮与得力的守军,山东的北疆防线才算真正筑牢了第一块基石。接下来,青州、济南的工事要加快进度,争取明年开春前全部竣工,届时山东四城联动,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后金再想南下,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沈文点头道:“将军说得是。德州的工事验收合格,后续青州、济南的工事便可按此标准推进,军工坊也会加大克虏伯火炮的生产,确保每座城池都能配备足够的火炮。另外,情报局传来消息,后金近期在边境调动频繁,似有南下的迹象,德州的守军还要加强戒备,不可掉以轻心。”
李虎也补充道:“我已从登莱调了五百名炮兵协同部队的士兵来德州,协助周千户训练守军的火炮操作与协同作战能力。相信用不了一个月,德州守军就能熟练掌握克虏伯火炮的操作,届时就算后金真的来犯,也能给他们迎头痛击。”
周通听到这话,更是信心满满,他走到王巢面前,单膝跪地,高声道:“末将周通,对天起誓,定死守德州城!若后金来犯,末将必率全体守军,用克虏伯火炮将其击溃,绝不让敌军踏过德州城一步!若有半点差池,末将愿以死谢罪!”
王巢扶起周通,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我不要你以死谢罪,我要你带着德州守军活着守住城池,活着看着后金被我们击溃,活着见证山东的安稳,见证大明的复兴!”
午时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德州城上,新修的城墙与箭楼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十门克虏伯火炮整齐排列,宛如十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城池。城墙上的士兵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寒风中,他们的铠甲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与远处传来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似在宣告着德州城的坚不可摧。
王巢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暗忖:德州防御工事的竣工,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加快推进其他城池的工事建设,加强军队的训练,扩充军工坊的产能,只有让山东的每一座城池都固若金汤,让每一支军队都战力超群,才能在这乱世中守住一方百姓,才能为大明保留复兴的希望。
离开德州前,王巢再次叮嘱周通:“要时刻关注后金的动向,与登莱的情报局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敌军异动,立刻上报;同时,要善待城中百姓,组织百姓参与城防建设,让军民同心,这样才能真正守住德州城。”
周通躬身应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马车缓缓驶离德州城,王巢掀开窗帘,最后望了一眼那座在寒风中矗立的城池。城墙、火炮、箭楼与士兵们的身影逐渐远去,却在他心中留下了坚实的印记——那是山东北疆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大明复兴的希望之光。他知道,只要守住这一道道防线,总有一天,他能带领山东军民,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让大明的旗帜重新飘扬在辽东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