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皇帝身边最得力的太监,王朝辅伺候多年,深受信任。这次两厂复设,无论哪个职位,都极有可能落在他身上,几乎已是定局。
他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万岁爷,此事非同小可,朝中定会反对。魏忠贤和许显纯恐怕也不会乐意。”
王朝辅一语中的。魏、许二人权势正盛,两厂复设无疑将削弱他们的地位。他虽清楚阻力巨大,但认为此举势在必行。
锦衣卫与东厂虽已设立多年,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存在诸多问题。
二者权责重叠,内部纷争不断,最终反倒让文官渔翁得利。
见朱由校迟迟未语,王朝辅误以为他在犹豫,于是再度劝道:
“万岁爷,此事还需三思。成化、正德两位先皇皆因复设西厂而遭群臣反对。如今若再设,恐怕会引发动荡,实在得不偿失。”
朱由校神色坚定,缓缓开口:
“朕已反复思量,两厂必须复设,且刻不容缓。所有规章,皆依先祖旧制施行。”
王朝辅本欲继续劝谏,却被皇帝猛然一瞥,顿时僵立当场,不敢再发一言。
朱由校望着这位陪伴自己最久的太监,起身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大伴,西厂的事情,朕打算交给你来办。这提督一职,你能不能担得起?”
从惊惧到欣喜,往往只在一瞬之间。
王朝辅当即跪倒在地,高呼:
“奴婢愿效命!”
“万岁爷厚恩,奴婢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万岁爷放心,奴婢定肝脑涂地,不负圣恩!”
朱由校重新坐回龙椅,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接着说:
“其他的朕就不多讲了,一切仿照成化年间旧制。但西厂的职责,你要仔细听清楚。”
王朝辅连忙趋前几步,唯恐漏听一字一句。
“西厂重建后,你们的职责便是监察东厂与锦衣卫。同时要派出密探,密切关注民间动向。两京十三省都要覆盖,特别是西北、西南、江南这些远离中枢的地方,统统要给朕盯紧了!”
“至于直隶和朝廷内部之事,就无需你们插手,有东厂与锦衣卫便已足够。此事不可声张,务必严守机密,由你亲自操办。”
“朕允许你招募外线人员。那些地痞流氓、市井无赖,常年混迹于底层,消息比官府还灵通,要善加利用。”
“还有各地商会、帮派、镖局,这些人走南闯北,消息灵通,也要多加渗透,安插人手。”
“所需经费朕会从内库拨给你,若人手不足可再上奏,缇骑可从锦衣卫中挑选。”
王朝辅连连称是。
今日之事,实在出乎意料,皇帝竟未有半点风声透露,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正思索间,又听皇帝开口:
“待会你去传一个名叫刘时敏的小太监来见朕。”
“万岁爷莫非有意让他担任内厂提督?”
刘时敏虽名不见经传,但作为乾清宫主事太监,王朝辅自然知道此人。
此人颇有才学,虽为宦官,却精于书法与文辞,堪称才识广博。前些时日,王朝辅还将他调入内直房,专门处理奏章文书。
他在太监之中虽有些名气,但不至于传入皇帝耳中吧?
王朝辅满心疑惑:万岁爷怎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他又凭什么胜任如此要职?
“这事你就不必多问了,专心把西厂的事办好。半个月后,朕希望听到西厂已经准备就绪的消息。”
王朝辅再次跪拜高呼:
“奴婢遵旨!”
随即满脸喜色地说道:
“万岁爷,奴婢这就去办事了。”
等刘时敏被召至乾清宫时,已是深夜时分。
这位人物同样堪称传奇。
崇祯皇帝登基伊始,便果断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众宦官势力,刘时敏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关入诏狱。
然而,他凭借自身的才华,在狱中历时十二年撰写成《酌中志》一书。该书详尽记载了他入宫以来的见闻,囊括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宫闱秘辛。
正因这部着作,他竟得以被皇帝特赦出狱,甚至重新回到宫中任职,未再遭受太多刁难。
诏狱,乃人间炼狱一般的存在。一旦入内,鲜有人能全身而退。
而他不仅顺利走出,还重获自由,可谓从阎王手中挣脱归来。
“奴婢参见万岁爷!”
望着眼前这位年近三十的中年太监,朱由校心中感慨万千。
他的学问,并不逊色于那些科举出身的进士,甚至远胜其中不少人。仅凭一部《酌中志》,便足以让众多所谓的大儒黯然失色,可惜,他只是个太监。
“刘时敏,你虽只是内直房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但朕向来识人不差。今日召你前来,便是有意重用你。”
“朕决定重设内厂,需一位心腹之人统领,你意下如何?”
朱由校没有拐弯抹角。
刘时敏的忠心毋庸置疑,而他的才学,也已从《酌中志》中可见一斑。
听闻皇帝有意任命自己为内厂提督,刘时敏并未像王朝辅、魏忠贤那样心生喜悦,而是立刻伏地叩首:
“万岁爷,恕奴婢不能领命。并非奴婢不愿为万岁爷效命,只因自入宫以来,奴婢从未统领过他人,恐难担大任,耽误万岁爷要事。否则即便有百个脑袋,也难辞其咎。”
尽管刘时敏言辞委婉,朱由校却听出了背后的意思。他并未质疑自己的能力,而是强调自己入宫以来地位卑微。
倘若皇帝贸然提拔他,势必引起众多太监不满,有人会因嫉妒而构陷,只为取而代之。
正如成化年间汪直的遭遇,因权势过重而招致众怒,宫中宫外除了皇帝之外,几乎无人不欲杀之而后快。
就连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这样一个权势赫赫的人物,也暗中忌惮不已,甚至不惜与文臣联手对抗汪直。
朱由校猛地一挥衣袖,语气低沉地说道:
“不必与朕绕弯子。这天下是朕的,难道朕要任用一人,还需先告示天下不成?”
“朕用人,向来由朕做主,难道堂堂大明天子,反倒要看人脸色行事?”
感受到皇帝话语中的怒意,刘时敏不敢抬头,只是跪伏在地,低声禀告:
“万岁爷天威,奴婢岂敢违命。但奴婢不过是一名小太监,如何能一步登天,成为内臣提督?下面的人也必不服。还请万岁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