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返回皇宫后,默默盘算了一番,眼下已近八月,他必须提前筹划即将爆发的西南战事。
这场战事必须速战速决,若拖成十几年的拉锯战,那大明的国力将不堪重负。他可不想还未等到弟弟朱由检继位,自己就先气得去找棵歪脖子树了。
此番若能一举剿灭永宁与水西两大土司,便可顺势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这种畸形的世袭土司制度早已腐朽不堪,必须彻底铲除。
虽然目前朝廷的许多部署已经初见成效,但山西商帮与辽东军门的问题仍未解决,这始终令他心存顾虑。
山西那边还算好,他们不过是偷偷倒卖些物资和情报,影响虽有,但尚可控。
真正棘手的是辽东的那些将门世家。
这些人根基深厚,若被他们窥见破绽,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致命后果。
此事拖延不得,若再观望,对朝廷和自己都将极为不利。奢崇明等人心思已动,绝不会等你准备妥当再动手。
西南的这些土司多有千年传承,实力深不可测,远非山西辽东那些势力可比,即便江南那些所谓望族,比起这些土司也显得根基浅薄。
更关键的是,他们世代聚居,拥有稳固的族群支持,人口众多的土司甚至能动员数万兵员。
但这些土司也有一个致命短板——军备落后,连盔甲都少得可怜。
秦良玉整合马、冉两大家族之力,才勉强训练出一支不到五千人的白杆兵。纵然土司富庶,也难以突破这个极限。
真正棘手的是,这些势力分布极广,改土归流必须同时协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四地,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因有黔国公世代镇守,局势相对平稳,从未发生大规模叛乱。
广西地瘠民贫,那里的土司既无财力,也无胆量掀起风浪。
真正蠢蠢欲动的大土司,大多集中在四川与贵州两省。
而这两省地形多为高原山地,骑兵难以展开,大军调度不便,无法一战定胜负,注定是一场持久消耗战。
当年万历年间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前后耗费军资粮饷近四百万两白银,历时一年才得以平定。
朱由校此次寄望于秦良玉与朱燮元,能否迅速平定西南,全靠他们二人。
他打算亲自带两万兵马出征。
这些土司战力远不及蒙古与建奴,最多与当地卫所军相当。
若运用得当,仅凭这两万训练有素的羽林军,便足以压倒性优势剿平各地土司。
再说西南并不缺兵可用,秦良玉与朱燮元麾下皆有两三万可战之士,必要时,还可调遣坐镇云南的黔国公出兵协助。
此事关系重大,连素来胸有成竹的朱由校也一时难以决断。最终,他只能召集内阁三位大学士及四大营主将入宫议事。
文臣与武将同殿面君,自朱由校登基以来尚属首次,在整个大明也极为罕见。
听闻皇帝有意再次亲征的消息,文武两班反应截然不同。
对武将而言,打仗是职责所在,自然是欣然接受。他们日日操练,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若不让其参战,岂非虚度光阴?
王在晋态度则较为中立,并未明确反对。他深知,陛下既已决意,再多劝说也无济于事。
而王象乾与徐光启则忧心忡忡。皇帝不安心治理朝政,为何屡次执意用兵?
更令他们费解的是,这次目标竟是西南土司。
关外的建奴仍在虎视眈眈,难道不该先解决辽东问题?
更何况,西南局势似乎毫无异动,哪来的叛乱迹象?朝中更是毫无风闻。
“陛下,我朝刚经历与建奴、蒙古的两场大战,元气尚未恢复,怎可再度开战?”
“边疆好不容易趋于安定,陛下不趁此时机励精图治、安抚百姓,为何一心想着出兵?”
“眼下国库匮乏,如何支撑一场大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徐光启极力反对此次用兵。他心中焦急,这正是重整朝纲的好时机,陛下为何视而不见?
“阁老,不是朕喜好征战,而是事出无奈。朕何尝不愿专心治国,开创盛世?”
“但盛世不是靠空谈与文章能实现的,必须有强军为后盾。汉宣中兴、开元盛世,哪一次不是兵强马壮之时?”
“至于军费问题,朕在此明言,此战所需,朕不取国库一钱一粮!”
朱由校这一番话让徐光启一时语塞。
“陛下,臣冒昧请问,陛下从何处得知此消息?”
王象乾此问令朱由校陷入为难。他总不能直言自己未卜先知吧?
“数日前,朕梦见太祖皇帝。太祖亲口告诉朕,今年西南将起大乱,其规模不逊于当年杨应龙之乱。”
“朕反复思量,西南地区目前唯一可能引发动荡的便是当地土司。太祖皇帝也曾提及土司问题,因此朕便有了这一番联想。”
朱由校沉默了一阵,最终实在想不出更合适的理由,只好搬出“托梦”这个并不高明的说辞。
群臣听后,个个惊讶不已。
从他们的神情来看,显然没人真正相信这套说辞。
可朱由校却表现得镇定自若,仿佛此事千真万确。
徐光启接触过西方的学说,对鬼神之说向来持怀疑态度。只是面对皇上的发言,他又不便当面反驳,只能委婉地说道:
“陛下,即便是太祖托梦,也未必属实。或许是太祖记错了,何况陛下是梦中听到,神志不清,如何能以此作为依据?”
“陛下,别拿梦话当真事讲了,臣可不信这些,您还是说点实际的吧。”
朱由校听后略显尴尬,轻轻摸了摸鼻子。
看来,并非所有古人都会轻信这类说法。
经徐光启这么一问,众人纷纷屏息凝神,等待皇帝的回答。
“你们无需怀疑,朕早已命锦衣卫前往西南各省暗中调查,结果与梦中所言完全一致。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私下操练兵马,囤积粮草、食盐、铁器等战略物资,还暗中收留逃亡的匠户与军户,为己所用。你们说,若非图谋不轨,又为何如此准备?”
说着,他拿起一份奏章继续说道:
“这是锦衣卫呈报的密件,记录了四川境内势力较大的几位土司近月来的种种行为,你们都仔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