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辽阳城内,府衙一带与富贵人家聚居的区域已陷入混乱。
由于李松平应对失当,叛军人数仍在迅速增长,仅是各将门大户的私兵家丁就已达两千多人。
这是一支极其可怕的武装力量。
要知道,李松平作为辽东总兵官,能直接掌控的也不过是一万左卫精锐。
而这支叛军战力不容小觑,李松平面临的压力巨大。
虽然他拥有一万兵马,但能够调动用来平叛的力量,与叛军几乎不相上下,最多不超过三千人。
各处城门、瓮城与战略要地都需要部署可靠兵力防守,城内重要街道也必须牢牢掌控,军营更需严密监管,以防生变。
辽军自不必说,哪怕是来自关内的各路客军,在这个紧要关头,李松平也不敢有丝毫信任,更不可能调他们出来平定叛乱。
一旦放他们出来,谁晓得他们会站在哪边,搞不好就趁机倒戈一击。
这些客军与辽军大多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中下层的将领总有各种理由推脱搪塞,这是他上任辽阳以来一直面对的棘手难题。
尽管局势艰难,李松平却没有丝毫畏惧。
他带着数十名亲兵,直接离开府衙,奔赴战况最激烈的地方,亲临前线指挥。
虽起初被叛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迅速稳住阵脚,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并发起反击。
左卫镇的士兵勇猛无畏,站稳阵脚后很快压制住了叛军的攻势。特别是在巷战这种狭窄环境中,虎贲军的铁盾与神机营的火器密切配合,展现出惊人的杀伤力。
左卫军装备的拐子铳和迅雷铳将叛军打得节节败退。
狭窄的街巷中,叛军难以近身,即便有人侥幸冲过防线,也会被虎贲军的长枪一击毙命。
最前方手持铁盾的虎贲士兵,每向前推进一步,便齐声高喊一声“虎”!
每剿灭一批叛军,众人便举起长枪连喊三声“虎”。
目睹同伴接连倒下,其余叛军面面相觑,脚步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
正当局势出现动摇,一名叛军将领站出来厉声喝道:
“不准退!谁敢后退,休怪我刀下无情!给我冲,只要击败这支军队,整个辽阳就是我们的!届时……!”
话未说完,一支利箭猛地贯穿他的喉咙,鲜血如泉涌出。
站在他身前的叛军士兵亲眼目睹这一幕,心中惊惧万分,纷纷向后逃窜。
就在此时,神机营一轮齐射,密集箭矢如雨点般落入叛军阵中。
后方尚不知情的叛军士兵,还未反应过来,便被利箭穿身,当场倒地。
那一声声“虎!虎!虎!”,伴随着左卫军连续不断的打击,宛如惊雷炸响,彻底击溃了叛军的心理防线。
这是昔日戚家军的作战方式,朱由校将其全盘照搬过来,因确有奇效。
这种方式不仅能在心理上击溃敌人,更能凝聚己方士气,使全军如臂使指,爆发出最强战力。
士气和战力,必须通过实战和胜利来锻造。
“快逃啊!”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立刻在叛军中引起连锁反应。
原本尚在挣扎的叛军顿时四散奔逃,乱作一团。
一些胆怯之人,或本就心存异志者,纷纷扔下武器,疯狂逃命。
见叛军全面溃败,李松平果断下令,所有骑兵出击。
“传本将军令,不接受任何投降,所有参与叛乱之人,尽数诛杀,不留一个活口!”
虎贲军与神机军迅速向两侧分开,为后方的骑兵腾出冲锋通道。
早已列阵等候的三百骑兵随即发动,取代步兵成为战场主角。
战马奔腾,铁蹄踩过叛军身躯,马刀挥舞,劈砍毫不留情。
溃散的叛军面对如此精锐骑兵,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更令人心胆俱裂的是,这些骑兵人人佩戴鬼面,形如阎王索命。
有跪地求饶者,也难逃一死。左卫骑兵不问缘由,见人便杀。无论真叛军,还是被迫卷入的平民,皆无幸免。
此时,从别处匆匆赶来的孙贤、屈勤七等人见状大惊,立刻斩杀几名逃在最前的叛军以儆效尤。
孙贤手握滴血长刀,厉声喝道:
“谁敢临阵脱逃,本将军第一个砍了他!全都给我冲回去!天命大汗的援军马上就到,届时尔等皆是大金功臣!”
可混乱中的叛军将此话当作耳旁风。
命都难保,还谈什么功臣?
“骑兵杀过来了,快逃啊!”
一听骑兵杀至,叛军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无人回应孙贤的怒吼。
这支叛军本由各家私兵拼凑而成,素质参差不齐,毫无军心可言。其中更有大批蒙古人及其他族人,只为利而来,谁愿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事搭上性命?
孙贤等人在心中怒骂,真是一群废物,不堪大用。
眼见战线崩溃,叛军将领们怒火中烧。
平日里养兵千日,如今却无一可用。
无奈之下,孙贤只得派出自己豢养的三百名家丁亲兵迎敌。
其他叛将此刻也意识到唯有合力死战,才能求生,纷纷效仿,将各自精锐尽数派出。
可这些私兵家丁刚列阵,便被溃逃的败兵冲乱阵型。面对气势如虹的左卫骑兵,他们心中早已生出惧意。
不等阵型布好,左卫骑兵已如狂风骤雨般杀到。
在一名将领指挥下,骑兵如刀破纸,一举撕裂家丁们松散的防线。
孙贤见状大怒,不肯就此认输。
他拔出腰间长刀,大吼一声,亲自冲向前线。
他在阵前调度指挥,企图抵挡左卫军的攻势。
他的身先士卒起到了作用。
在孙贤的组织下,叛军终于稳住阵脚,开始模仿左卫军的阵型迎敌。
前排举盾,后排长枪列阵,弓弩手居后抛射,终于略见成效。
左卫骑兵暂退,战场稍显平静。
李如松冷哼一声,手臂猛然一挥。
几名手持铁盾的士兵立刻冲上前,架起盾牌。火器手将火枪稳稳搁在盾牌上,对准五十步外的目标,接连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