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除了几位重要官员之外,太原府内的其他大小官员也被陆续召来。
每供出一个名字,侍卫就立刻前去将其抓捕归案。
有些官员还在与小妾温存之中,就被侍卫从床上拖了下来,惊吓得不轻,仿佛再现宋高宗当年的情景。
这些人在平日里趾高气扬,习惯于坐在椅子上品茶发话。如今被人突然闯入家中,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待遇。
一些性格刚烈的当场怒斥道:
“你们是什么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简直无法无天!”
回应他们的,只有军士们的拳脚,打得他们连连惨叫。
他们谁也料不到,这一天竟成了他们被判刑的日子,而主持这场审讯的,竟然是他们素未谋面的皇帝。
朱由校此次突然出手,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能够将这些人一举擒获。
今天发生的大事,势必震动整个山西官场。
一下子处理这么多官员,正好也给其他人提个醒。
朱由校亲自动手写了一份文书,只字未提案件本身,纸上只是排列着一个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跟着官职。
这是他草拟的新任官员名单。
现有的官员必须全部撤换,但若交接不当,可能引发太原城行政系统瘫痪。
除左右布政使外,朱由校还特意留下几位办事能力强、问题相对较少的官员。
三名同知、两名通判,以及经历、知事、照磨各一人,这些都是他反复权衡后决定保留的。
衙门日常事务不能中断,一旦停滞便会生乱。朱由校只能寄望这些人能在关键时刻撑起局面。
至于曹吉祥与曾世近为首的贪官太监,等待他们的将是极其严厉的惩罚。
……
翌日正午,太原街头人潮涌动,百姓纷纷走上街巷,两旁站满了人,神情激动。
清晨时分,朱由校便正式下达圣旨,将曹吉祥、曾世近等大小官员与宦官共三十余人押赴菜市口问斩。
主犯曹吉祥与曾世近被判处凌迟极刑。
皇帝亲口下令,行刑前要在百姓面前先斩其手指,再割其舌头。其余人等皆判腰斩之刑,且行刑前须以利刃在其脸上刻字。
按皇帝的说法,这些败类有何面目去见太祖皇帝与孔夫子?
行刑前还需押解游街示众。
虽安排得有些仓促,但因早有布告张贴、衙役宣传,城中百姓早已知晓。
正是这个原因,整座城的人纷纷挤在街头,只为亲眼见证这些平日作威作福、压榨百姓的贪官恶宦今日不得好死的下场。
烈日炎炎,并未阻止人们出门围观的热情。
“快看啊,那个畜生曾世近来了!”
早已抢占好位置的百姓纷纷投掷石块与木棍,他们等待许久,只为发泄心中的怒气。
当这些东西砸向囚车里的罪犯时,囚犯们疼得大声哀嚎。
听到这些贪官的惨叫,人群更加兴奋。
原本只是看热闹的人也纷纷加入其中,随手捡起物件朝囚车砸去。
“哎哟喂,你个瞎眼的!这是老子的扁担,你个王八蛋,舍不得扔自己的就抢老子的?”
“快瞧瞧,这就是那个横征暴敛的同知!想不到也有今天,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来老子家乱收税!”
人群中站着一名被称作兄长的青年,听到声音转头一看,果真是前些日子带着差役闯进他家搬东西的那名官员。
一见此人,青年心头怒火中烧。
他转身从一个卖石料的摊贩筐里抓起一块特别大的石头,用力朝前掷出。
石头因体积过大,没能击中目标,只砸在了囚车的铁栏上,里面的人虽未受伤,但也被吓得不轻。
若不是街边有官兵和差役压阵,场面恐怕早已失控。
可对一部分官员而言,肉体的疼痛远不及内心煎熬。
倘若只是判了死罪,他们或许还能接受,顶多认作自己命途多舛。
但像这样当众示众,受尽羞辱,却是明朝建立以来头一遭。他们成了头一批遭受此等对待的官员,简直是对祖先与先贤的莫大侮辱。
更让他们忧心忡忡的是身后名节,史书上定会记下他们耻辱的一笔,后世百姓又不知如何嘲笑他们。
那些一向重视脸面的官员,见昔日被他们踩在脚下的平民如今竟能在头顶撒野,心中满是屈辱。
这些被他们视如草芥的贱民,平日连正眼都不曾瞧过。
他们此刻恨不得把脑袋埋进裤裆,彻底躲开这一切。
待到众人被押赴刑场,百姓们齐声高呼一个字:
“杀!”
“杀!”
“杀!”
由朱由校亲自指派为监刑官的按察使此刻汗如雨下。
自他出生以来,从未见过如此阵仗,更别提要由他主持行刑。
昨天还在与他谈笑风生的人,转眼就要因他一声令下命丧黄泉。
没有经验的他,此刻只剩慌张与惊惧。
朱由校早有预料,因此特意安排许显纯担任副监刑,就是怕他镇不住场面。
虽说这名按察使被留了下来,但他并不是那种真正为国为民的干才。
天下官员大多如一,这个按察使该庆幸的是,他犯下的罪行还没到皇帝非杀不可的地步。简而言之,只是比较之下尚可接受。
许显纯望着身旁不停用衣袖擦汗的按察使,从心底瞧不起这个软弱之人,脸上也毫不掩饰鄙夷。
平日坐在衙门里高谈阔论、耀武扬威,不过只是吓唬吓唬那些无依无靠的老百姓罢了。一到真正场面,便原形毕露。也难怪陛下对这些文臣失望透顶。
按察使那呆滞木然的表情,在许显纯眼中尤为滑稽。
他望了望沸腾的人群,明白百姓的怒火已被彻底点燃,人人都想亲手斩下这些贪官污吏的头颅。
他走上前低声提醒:
“臬台,时辰将至,准备下令吧。陛下还在等我们回去复命,早些了结为好。”
按察使猛然回过神来,从思绪中抽离,他干咳了两声,整理了一下衣襟,又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润了润发干的嗓子。
“都督提醒得极是,下官一时疏忽,险些忘了陛下的吩咐。等这件事办妥后,还请都督能在圣上面前替下官说几句好话。我在山西做按察使已有七年,也该换个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