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王朝辅终于赶到。
朱由校回宫并未提前通知,他是听守门太监报告后才得知消息。
刚到坤宁宫门口,便见皇帝与皇后携手而出。
他连忙小跑上前,跪地叩首:
“奴婢叩见万岁爷,万岁爷圣安!”
“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安好!”
“起身吧。”
“谢万岁爷!”
王朝辅谢恩后,恭敬地站到皇帝身后侧,动作熟练。
“大伴,数月不见,你竟毫无变化,看来这皇宫依旧太平如常。”
听出皇帝语气中的关切之意,王朝辅心中一暖,连忙答道:
“奴婢谢万岁爷挂念!”
“自万岁爷离宫以来,宫中京中皆无大事,万岁爷尽可安心。”
朱由校轻轻颔首,随即一刻未停地朝纯妃所居的寝宫走去。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养,纯妃身体已无大碍,只是面色仍显虚弱。
朱由校明白,这源于她自小劳作,常年粗茶淡饭,身子底子太弱所致。
他走到床边,轻握纯妃的手,柔声关切地问寒问暖。
一旁,张嫣则前往邻室,将纯妃所生的女儿抱了出来。朱由校望着怀中的女儿,内心激动不已。
他小心翼翼地从张嫣怀中接过孩子,见她正熟睡,生怕惊扰了她。
他抱着女儿静静凝视了足足五分钟,才依依不舍地将她交还给张嫣。
最终,他难掩爱意,轻轻地在女儿额上一吻。
周围众人见此情景,无不露出喜悦与惊讶之色,未曾想能见到皇帝如此柔情的一面。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异样,朱由校轻咳两声掩饰尴尬,随即正色说道:
“长公主的诞生,是上天赐予朕最珍贵的礼物。你们务必尽心照料,日夜看护,若有半点差池,休怪朕无情!”
此时的纯妃,已是喜极而泣。
自孩子出生以来,她日日生活在担忧与不安之中。
在皇家,皇子与公主的地位本就难以相提并论,即便是庶出皇子,也远胜公主。
她出身卑微,原是宫女,因得皇帝宠幸才得以晋升,获得今日身份。
若想获得更深的宠爱与更高的地位,诞下皇子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无奈命运弄人,她终究未能生下皇子,错失了此次飞升的最佳机会。
宫中之事,深如渊海,她在宫中近两年,也耳闻目睹了不少阴私之事。
虽说明朝后妃多非权贵出身,但其中仍不乏心机深沉之人,为争权夺利不择手段。
她一个宫女出身的妃子,几无靠山,若无过人手段,想要在这宫中立足,何其艰难。
明朝出身宫女而成为嫔妃者不在少数,更有不少人生育皇子,甚至有皇位继承人之母。
可即便如此,她们依旧难逃被构陷、被害致死的命运,最终命丧深宫,或郁郁而终。
她心知肚明,若无皇帝的坚实庇护,又无根基与势力,自己的结局恐怕不会太好。
哪怕她此次真生下皇子,反而可能为自己招来更大的祸患。
就如同先帝生母的遭遇一般,她们二人命运竟是如此相似?
同样是慈宁宫中的宫女,皆因年轻皇帝的一眼垂青,继而怀上龙嗣。
最终,她的这位“前辈”,也就是先帝,一出生便与她分离,至死未能相见。
她很担心,自己会经历相同的结局。
但如今看到皇帝的欣喜神情,她心中的担忧渐渐散去。陛下似乎并不在意孩子是男是女。
朱由校没有在纯妃宫中久留,看了一眼刚出生的女儿,安慰了她几句后,便和皇后一同前往慈宁宫,向刘太妃问安。
刘太妃见到皇帝时,先是一惊,随后激动得落下泪来,紧紧握着朱由校的手,不愿放开。
她没有多问原因,只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陛下瘦了,也晒黑了,看样子吃了不少苦。那西南之地,终究比不上宫里。”
“太妃只看到孙儿外表的变化,却不知孙儿已成长许多。这一趟外出,不说别的,身子比以前更结实了。”
刘太妃轻轻拍了拍朱由校的胸口,欣慰地说:
“皇帝确实壮实了不少,也沉稳了,越来越有帝王气度了。”
慈宁宫用过晚饭后,朱由校便与皇后分开。
眼下还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尚有许多要事等待他决断处理。
他回想起今日在坤宁宫时皇后的反常举动,回到乾清宫后,便立刻向王朝辅询问。
“朕今天在坤宁宫看见国丈给皇后的信,皇后却没有拆开,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回万岁爷,奴婢略有耳闻,但不敢擅自议论。”
“你说吧,朕不会怪你。”
王朝辅于是将西厂近日收集到的消息,一一禀报给朱由校。
包括张国纪被宫门前侍卫拦下的事情,他也如实讲述。
朱由校听罢,久久未语。
他对张国纪这个人略有了解,印象并不好。
历史上,连天启帝都不喜欢此人。若不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叶向高和刑部尚书联合百官劝阻,恐怕他早已被施以重刑。
王朝辅说他贪财,说得一点没错。
张国纪不仅贪财,还贪图权势与地位,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他都想插手。
记得在史书中,张嫣刚被册封为皇后不久,他就凭借国丈身份被封为太康伯。
照理说,没有功绩仅凭女儿得势的他,能被封伯爵已是极限。
但他并不满足,实在贪心不足蛇吞象。没过两年,他亲自上奏,请求皇帝将他晋升为侯爵。
也正是因为他的贪心不足,最终引发了天启帝对张家的强烈反感。
张家曾有人触犯律法,遭到御史弹劾,朱由校得知后立刻下令施以重惩。
虽然后来百官求情保住了那人性命,但张家也因此彻底得罪了皇室。天启帝盛怒之下下旨,将张家逐出京城,遣返回河南原籍。
等到崇祯帝登基后,念及皇嫂曾对他的扶持之恩,对张家态度转为宽厚,张国纪得以官复原职,重新活跃于京城之中。
对于这样的往事,穿越而来的朱由校态度明确,他非常赞同天启帝当年的做法。尽管其中难免掺杂私人恩怨,借机打压,但至少不像崇祯帝那样对臣下过于容忍、迁就。
当他听说张国纪至今仍在暗中打探纯妃腹中胎儿的消息时,心中的怒意再次被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