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七年,钮祜禄皇后病逝,年仅二十岁。
连续两任皇后的离世,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给康熙皇帝带来了沉重无比的打击,让他心力交瘁。
而身为祖母的太皇太后,听闻这个消息后,同样深受震动。她还决定亲自前往坤宁宫,为钮祜禄氏皇后哭灵,以表达她的哀思和敬意。
然而,康熙皇帝却坚决不肯让太皇太后进入坤宁宫。他苦苦劝说太皇太后,希望她能够保重身体,不要过度哀伤。
太皇太后最终还是被皇帝劝走了,但其他后的妃却不能回避,她们跪在坤宁宫,为先后哀悼,整个宫廷都被这股悲伤的氛围所笼罩。
这时候,太子就突现出来,他作为嫡子十分得体的,代替太皇太后为继后祭拜,哀悼继后在世时的一片慈心,看上去十分孝知理懂事。
在场的人,无不赞叹太子的孝心,感叹太子正是以孝治国的代表,值得所有皇子皇孙,甚至天下人学习。
虽然朝廷外臣,只是在皇帝跟前见过一两眼太子,真正了解太子的不多,哪怕是太子的亲舅姥爷,但不妨碍他们大夸特夸……
然后,跃跃欲试,打听太子的老师会是谁。
太子马上要到五岁的生辰了,按照宫里的规矩,皇子六岁(虚岁)出阁读书,太子也马上要和其他兄弟一起去尚书房读书。
太子之师,谁不想当啊!这可是稳稳当当的从龙之功!
可宫里的动静实在奇怪,钮祜禄皇后逝世三个月后,太子五岁生辰也过了,但迟迟听不到太子出阁读书的消息。
目前,太子主要还是张英在教导。
真是让人又恨又羡慕。
但作为“太子太师”的张英,真是有苦也说不出,身子每天战战兢兢,就怕嘴里说错一个字。
原因无他,太子智力有障碍。
当初得知能为太子授课有多高兴,现在自己有多害怕。
太子爷学东西慢,正常人一天就能会的,他需要十天,甚至在他耳边反复强调才行。这就导致他费了很长时间,才学会了说话,甚至礼仪。
紧接着是读书习字,这方面进行的更慢了,每一天都得反复重复前一天所学,甚至因为太子爷体弱,他也不敢用罚抄这一项。
其他几个教导满文和蒙古文的师傅,和他颇具共同语言,满文师傅还好点,起码满语是太子爷的母语。
蒙古文师傅那才叫无从下手,教导三年,进展缓慢,他私下说,太子爷这学习进度怕是只有蒙古两岁的孩子。
他们每天都用尽十二分心血教导太子,每次太子爷要出现在人前,他们都得费一番心神。
真是恨不得把怎么喝水的细节都说了,就这样,才能让太子看上去,是个优秀得体的储君。
皇上倒是不嫌弃,还很是怜爱太子,对他们多加赏赐,也多加敲打。
目前他们这帮师傅,听着外面对太子的溢美之词,那叫一个欲哭无泪,但凡太子爷和其他阿哥一起读书,那不就暴露了吗!
“张师傅,你看看,我写的对吗?”
清脆的童声响起,一个身着杏黄色锦袍的幼童,正拿着一幅字,黑白分明的双眼看向他,满是开心与得意。
张英看过去,见是被抄在纸上的论语,字迹无力,只能说是写的干净,整齐都算不上,但跟前几天比,算是有进步了。
这种进度,对这位爷来说,足以让张英惊喜。
“殿下写的非常好,”张英夸的真心实意,哪怕他家里三岁的晚辈都比这个写的好。
“只不过,殿下,你进展如此神速,想必私下没少练习吧。”
这话问的小心翼翼的。
“这是自然,我私下练了好久,才练到这个地步!”
小太子一仰脸,特别得意。
张英:“!”
“殿下无需如此啊!”张英赶紧让太子手里的毛笔放下,特别心疼的揉了揉,“太子自当循序渐进,无需着急!”
“可是……我想让汗阿玛高兴……”
“什么事让朕高兴啊?”
还不等张师傅多加解释,忙完政事的皇帝。已经大步了进来。
太子第一时间满眼孺慕的迎了上去,举着自己刚刚完成的“大作”。
“汗阿玛,你看!”
皇帝一挑眉,看了几眼,便开始夸赞太子,然后看向张英。
张师傅立刻上前,把前因后果完完全全说了一遍,等着皇帝的反应。
“我儿孝心,”皇帝抱起孩子,“只不过,长华,你不用着急,你还小,慢慢长大就是。”
又转身吩咐:“叫御医来请平安脉。”
待到御医赶来确定太子身体无恙,只是略微劳累后,皇帝才放下心来。
“今儿的功课到这里了,去你乌库妈妈里玩吧。”
小太子眼睛都亮起来了,特别高兴的往外跑了两步,但又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改成慢慢踱步,像模像样的走出去。
“你教的不错,这段时间倒是难为你了。”
听见皇帝的夸奖,张英是半点不敢接,直接跪下谢恩:
“这都是奴才应该做的。”
“你倒是个好师傅,”康熙一撩衣摆,直接坐在炕上,“以后也接着教导太子吧。”
什么意思?太子彻底不出阁读书了?
张英不好多说,唯唯诺诺磕头称是。
“太子,储君者,自然不能和一般的皇子相提并论,朕打算亲自再为他挑选几个师傅,和你们一样,只负责教导太子。”
皇帝喝了茶,润了润嗓子,语气不明:“新的师傅到了后,你负责提点他们一下。”
张英赶紧又磕头,再三保证。
“是,是是,奴才紧记于心,保证不会让他们说出胡话。”
皇帝“嗯”了一声,点点头,继续喝茶,眼神却晦暗不明。
……
慈宁宫,在太皇太后和太后的照顾下,明殊美滋滋的享用了一顿大餐,在大家的纵容下,天南海北什么山珍美味,都可他享用。
哪怕是后世“坐牢做到死”的动物,也只不过是这桌席面的随便一盘。
享用完一碗熊掌,奶奶们怕他吃撑了,硬是带着他玩了会,才让他休息。
在精致的照顾下入睡后,当事人幸福的想着——
做傻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