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咸阳。
从王宫出来后,扶苏与褒姒一道返回少阳君府,一路上,他不断回想着芈夫人与嬴政的话语。
两人之意,大致相同。
他们二人皆盼着他能将褒姒一同纳入府中,作为侧妃,以此壮大后院阵容。
男子拥有多个妻妾,在当时是一件寻常之事。
尤其扶苏现已被立为太子,更应广纳妃嫔,早日诞下子嗣,否则朝中群臣难免频频催促。
然而扶苏内心却颇感踌躇。
褒姒是他从周国带回的女子,他的初衷只是兑现诺言将她救出困境,并未存有其他念头。
如今褒国已灭,她孤身无依。
若在此时将她收入后院,难免有乘人之危之嫌。如此一来,他与那周幽王又有何异?
马车内,褒姒亦心绪不宁。
稍后便要拜见扶苏的夫人,她免不了有些忐忑不安。
“夫人的性情如何?”
“她会不会讨厌我,把我赶离公子身边?”
她心中满是忧虑。
她不愿离开扶苏,因为他让她感到安心,是她唯一能依靠的人。
若失去了他,她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马车不久便抵达了少阳君府,扶苏与褒姒相继走下马车。
而在府门前,已有一个人静静等候。
李丽质身姿端庄,已在此站了许久。
自与扶苏成婚之后,她身上多了一份温婉与高贵,整个人愈发清秀脱俗,令人一见便难以忘怀。
“扶苏!”
她看到扶苏下车,眼中顿时浮现出欣喜与思念之色。
她快步迎上前,扑进了他的怀抱。
扶苏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她的温软与熟悉的香气,心绪也随之安定下来。
无论走得多远,总有人在灯火中等待。
那种感觉,令人安心。
一旁的褒姒站在马车边,望着两人相拥的身影,眼中流露出一丝羡慕。
待两人稍稍分开后,李丽质才注意到扶苏身后的褒姒,微微一怔,开口道:“这位妹妹生得真美,她是谁?”
“她叫褒姒,是褒国的公主。”
扶苏将褒姒简单介绍给李丽质,毕竟已将她带回来。
褒姒随即上前,向李丽质行了一礼,略显怯意地说:“褒姒拜见夫人。”
语调中带着几分紧张。
见她如此拘谨,李丽质走上前,温柔一笑:“不必多礼。”
“褒姒……真是个好名字。你今年多大了?”
褒姒不敢隐瞒,低声答道:“十、十六岁。”
“我比你大一岁,以后叫我姐姐便可,夫人二字太过见外。”
李丽质笑意盈盈地说。
她温和的态度让褒姒心中的不安缓解了不少,脸微微泛红,轻轻点头,心中却不禁生出一丝自卑。
李丽质出身大唐皇室,高贵典雅,非一般小国公主所能比拟。
加之婚后气质愈发成熟稳重,已有主母风范。
论容貌,褒姒确在李丽质之上。
但李丽质本就是极出色的美人,再配上她独特的气质,看上去竟比褒姒还要出彩几分。
一番寒暄过后,李丽质并未多问扶苏如何将褒姒带回府中,一行人便一同进了府内。
她待褒姒十分热情,先安顿好她的住处,随后便命人准备晚间用膳。
等这些都安排妥当后,李丽质才将扶苏带入房中,开门见山地问:“说吧,你是想将她收为平妻,还是纳为妾?”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直白得让人措手不及。
扶苏听后愣了一下,忍不住反问:“你这话从何说起?我何时说过要娶她?”
李丽质轻哼一声,把脸转向一边,不再看他。
“你以为我不知道?堂堂褒国公主,你竟然带回来了,除了娶她还能是为了什么?”
她的语气中透着一股淡淡的醋意。
女子的直觉往往格外敏锐,尤其当自己的男人带回别的女子时。
她一眼就看出,褒姒对扶苏怀有某种特别的情愫。
可她素来知礼识大体,当着众人的面没有多说什么,也未为难褒姒。
只是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扶苏这一趟去了周国,回来却带回一位比自己还美的人,她心中自然五味杂陈。
“你真的误会了。”
扶苏无奈地揉了揉眉心,只好把褒姒的遭遇,以及自己救她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
“原来是这样……”
听完后,李丽质神色有些动容。
褒姒的境遇确实令人唏嘘,国家被灭,她本人也被送入周国皇宫,若非扶苏相救,恐怕她早已沦为他人玩物。
“她如今已无处可去,便随我回了秦国,想在我身边做一名侍女。”
“若你心中不安,我明日便与她说清楚,将她送去母亲的华阳宫,正好母亲也喜欢她。”扶苏握着李丽质的手,语气诚恳。
在扶苏心中,李丽质是他明媒正娶的第一位妻子,她的感受至关重要。
李丽质却淡淡地瞪了他一眼,轻声道:“人家已经这般可怜,你还要将她赶走?不觉得太过无情了吗?”
“你的意思是……你愿意她留在我身边做侍女?”
“我是说,你娶她。”
她轻叹一声,眼中流露出几分怜惜,“身为王室公主,我的命运尚算幸运。我生在强国,又嫁给了你这样的人。”
“但像她这样的小国公主,往往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美貌反倒成了祸根。”
“如今她被你从周国皇宫救出,若你弃她不顾,那便是对她的不负责任。”
“而且我能看出来,她是真心喜欢你的。”
说这话时,李丽质语气中透出一丝感伤。她并非为自己的感情而难过,而是因褒姒的遭遇,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共鸣。
同样是公主身份,她理解其中的身不由己。
正因如此,她希望扶苏能将褒姒收为侧室。
在那个时代,男子拥有多个妻妾再平常不过。李丽质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如此。
因此,对于扶苏将来会有其他女子,她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她清楚,自己不可能永远独占扶苏。
虽心中略有酸涩,但她并不打算阻止此事。
另有一点,她对褒姒的印象还不错。对方性情柔弱,不似那种爱争风吃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