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与李师师登上三楼阁楼。
室内布置简朴却不失格调,透着一股清雅之气。
“公子请坐。”
李师师为扶苏整理好席位,又斟上一杯茶,神情温婉。
尽管已知晓扶苏的身份,
但她并不打算点破,只要扶苏不说,她便装作不知。
这是接近太子的最佳时机。
扶苏端起茶杯,并未饮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李姑娘原是宋国人,为何远赴我大秦?”
“宋国之繁华富庶,比起大秦,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师师轻叹一声,露出一丝苦笑:“公子有所不知,奴家只能算是半个宋人。早年住在赵地,那时楼中有一位宋国乐师,教了我不少词曲。”
“后来赵地战乱四起,宋军仓促撤退,奴家只好一路辗转来到咸阳。”
赵地原本被宋国占领多年,如今已归属秦国。她说自己是半个宋人,也算说得过去。
这场战争来得突然,结束得也迅速。
宋军撤离时,自然不会带上百姓同行,战事纷乱,更不可能远赴宋国。
“原来如此,李姑娘的经历确实令人唏嘘。”
扶苏轻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怜惜。
“往事已矣,如今能在咸阳安顿下来,反倒清净许多。”
李师师一改愁容,走到古筝前,对扶苏笑道:“公子请用茶,奴家再为公子献上一曲。”
“好。”
扶苏含笑应允。
不久后,琴音婉转,歌声悠扬,在寂静的阁楼中缓缓流转。
扶苏并未久留。
听罢一曲,饮过一盏茶,便起身告辞。
李师师亲自送他下楼。
两人之间,谁都没有多问什么。她只负责弹琴,他亦不多打听。
待送走扶苏后,她才独自返回阁楼。
可当她踏进门时,阁楼里竟已站着一人。
“你方才为何不借机从那秦国太子口中套些消息?”
屏风后传来一道冷漠的声音。
竟是赏碧阁的老鸨!
李师师低头躬身,不敢仰视,恭敬答道:“那位殿下非比寻常,若贸然试探,只会引起他警觉。”
“今日一见,我已在心中留下不错印象,他日还会再来。”
“待他对我放下戒心,我们便多了一条可靠的情报渠道。”
她答得条理分明。
赏碧阁是她们新设的秘密据点,专门用来接触咸阳的秦国官员,收集情报。
没想到扶苏竟会亲自来此,实属意外收获。
正因如此,她更不能轻举妄动。
一旦引起扶苏警觉或反感,整处据点都会陷入危险。
“你自己斟酌行事。”
“但太子扶苏这条线,必须牢牢抓住。”
老鸨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
李师师点头示意,已明白其中分量。
另一头。
扶苏离开赏碧阁后,便与蒙毅、项羽等人一同回宫。
“殿下,师师姑娘邀你上楼,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蒙毅挤眉弄眼地问道。
一旁的项羽虽未开口,却也竖起耳朵。
扶苏神色冷淡,淡淡开口:“那位李师师,是宋国派来的细作。”
“若孤所料不差,那赏碧阁应是宋国密探的一个窝点,恐怕早已被对方利用。”
扶苏话音刚落,蒙毅与项羽皆变了脸色。
“怎会如此?”
蒙毅满脸惊诧,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那位温婉动人的李师师,竟会是宋国的细作?
可这话出自扶苏之口,他自然不会质疑,当即沉声说道:“殿下,我即刻调派人手,将那地方彻底查封!”
美人再倾城,也比不上社稷安危。
在大义面前,蒙毅一向立场坚定。
“不必着急,暂且留着他们。”
扶苏却轻轻一摆手,语气平静,“留着他们,反而能为我们带来更大价值。”
此话一出,蒙毅顿感困惑。
那可是敌国的情报据点,为何还要保留?
而项羽却若有所思。
他望着扶苏,目光复杂,甚至透出几分防备。
果然,越是沉稳之人,越擅筹谋。
他必须多加提防,否则哪天被算计了,还可能帮人数银子。
扶苏之所以按兵不动,并非因怜惜李师师,而是早有筹谋。
即便他下令查封赏碧阁,
也不过是摧毁一个据点,宋国很快会在他处另设耳目。
但若将此处留下,便等于将敌情置于掌控之中,一举一动皆难逃掌控。
更重要的是,可通过李师师传递假消息,引宋国误判局势,造成更大损失!
这才是他的真正打算。
回到东宫后,扶苏望向寝殿角落里的一道暗影。
“让黑冰台的暗探追查到底。”
“借这据点为线,将宋国安插在我大秦的所有密探尽数揪出。”
扶苏低声吩咐,眼中寒意隐现。
宋国虽曾退让赵地,但从眼下来看,其野心未消。
“遵命。”
一道细微的声音悄然回应。
随后,一切重归寂静。
扶苏独站窗前,凝望渐暗的天际,心头浮现出一丝忧虑。
两个月后,他即将前往边关。
一如史书所载。
但今次,一切还会照旧吗?
史书中扶苏,是因触怒始皇,被贬边疆,随蒙恬历练。
如今他已是储君之身,此番赴边,仅为镇守边疆、抵御匈奴,形势早已不同,皇位亦无动摇之忧。
更何况,眼下李斯、赵高并无异动,胡亥亦未显野心……
“罢了,还是得早作防备。”
扶苏低声自语,心中已然拿定主意。
穿越至此世的经历让他明白,那些史书上记载的事件,往往仍会以不同的方式重演,只是时间、地点与人物可能发生变化罢了。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必须时刻提防。
扶苏独自坐在棋案前,手中捏着一枚棋子,仿佛正在与自己博弈。
他缓缓开口:“来人,请左相李斯到东宫一趟。”
“是!”
在启程前往长城、检验无衣军战斗力之前,扶苏打算再给李斯一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