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即将相接之际,龙骑卫骤然散开阵型。
人人抽出战马旁悬挂的秦弩,抬臂便射!
无需号令,早已熟稔于心。
“嗖——!”
数千弩箭破空而出,如乌云压顶,密集倾泻向宋军前锋。
毫无防备之下,前排骑兵纷纷中箭坠马,哀嚎遍野。
杨延嗣与杨延德反应迅疾,勉强避过箭雨。
可转瞬之间,双方已冲杀在一起。
龙骑卫冲锋之际,阵列依旧森严。
专挑宋军阵型松动之处突入,整支队伍如利刃切入血肉,直贯而入,硬生生撕裂敌阵,将其分割成数段。
铁鹰军战法第一条:
击其弱处,破而后分,乱而歼之。
若有人俯瞰战场,便会看见龙骑卫始终保持着整齐划一的推进节奏。
如同剪刀裁纸,无声无息,却彻底瓦解对手。
一旦分割完成,各小组立即展开协同绞杀。
攻守呼应,进退如一。有人前冲,必有人侧护;有人近战,必有人以弩压制远处援兵。
铁鹰军战法第二条:
并肩而战,生死与共。
每一击皆有配合,每一退皆有策应。
宋军陷入混乱,各自为战,终被逐一吞噬。
每一列持长矛与长戟的骑兵身旁,必有两人握紧战刀随行,攻守相济,位置可随时轮转。
宋军所面对的,往往是三名以上的秦兵围剿。
有人突前刺杀,有人侧翼斩击,有人远距发箭。稍一冒进,便被长矛贯穿;哪怕侥幸冲入阵中,也难逃弩箭穿胸或利刃断首。
毫无破绽!
龙骑卫展现出惊人的协同作战能力,甫一交锋,宋军骑兵即刻陷入混乱,阵型崩解。
最令人胆寒的是,这支军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整体推进。百人如此尚可理解,千人亦能勉强维持,可上万骑兵竟全都如同一人般行动统一!
有人出击,必有人掩护;秦弩射罢,迅速后撤装填,下一波齐射随即压上。杀伤节奏层层递进,如潮水不息。
宋军人数不断锐减,而龙骑卫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
杨延德与杨延嗣亲身感受到这支秦军的恐怖实力,纵然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支撑。
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这支秦军……太强了!”
杨延德目光震颤,心头掀起巨浪。
这支部队不仅战力惊人,装备精良程度亦不逊于己方。更可怕的是,彼此间的配合宛如一体,心意相通。
他方才刚欲击杀一名敌骑,却被暗藏的弩手猛然发箭逼退,紧接着一杆长矛直取咽喉,险些丧命。生死一线,至今回想仍觉后怕。
他终于明白,为何前线大军会全军覆没。
若此前秦军只是隐藏实力,如今才真正展现其战力,那么宋军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但即便如此,眼下唯有死战到底。
……
这场厮杀自正午持续至日落西山。
大地浸透鲜血,尸骸堆积如山,十之八九皆着宋军铠甲。
战场之上,除却肃立整列的龙骑卫外,仅剩被团团围困的杨延嗣、杨延德,以及十余名残存骑兵。
他们尚在喘息,但浑身上下布满伤口,血流不止。
杨延嗣失去左臂,断口处血肉模糊,整个人如从血池爬出。
杨延德也好不到哪里,身上钉着四支弩矢,虽未中要害,但每动一下,鲜血便汩汩涌出。
四周全是秦军,密不透风,退路早已断绝。
“呼……呼……”
杨延嗣剧烈喘息,失血令他脸色惨白如纸,可双目仍似猛兽般凶狠。
他用仅存的右手紧握长枪,手臂却不受控制地颤抖——那是体力耗尽的征兆。
望着眼前黑压压的敌军,他垂下眼帘,嘴角浮现一丝苦笑:“五哥,我懂了……那个道士说的那句谶语,我明白了。”
“七子去六子归。”
“原来,能回去的只有六哥一人。”
杨延嗣话音刚落,杨延德怔了片刻,随即咧嘴一笑,低声咒骂:“那算命的混账东西,还真被他说中了。”
生死于他而言并不可惧。
只是想到爹娘若得知他们兄弟皆亡,心中难免酸楚如刀割。
念头闪过,他猛然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般盯向敌阵中的蒙毅,咆哮而出:“秦狗!有种出来与你爷爷堂堂正正战一场!”
龙骑卫军列之中。
蒙毅闻声,面容未动,眼神依旧如寒霜覆刃。
他缓缓抬手,下一瞬决然挥落。
刹那之间,千弩齐发。
密集箭雨撕裂空气,尽数没入战场中央。杨延德、杨延嗣连同其余十余名宋军将士,皆被利矢洞穿身躯。
两人尸身轰然倒地,血染黄沙,再无动静。
铁鹰军训条第七则:
不逞匹夫之勇,不留一丝破绽。
蒙毅以行动践行此令,毫不迟疑。
至此,三万宋骑全军覆没,龙骑卫折损仅六百。
胜局已定,无可争议!
虽歼敌大部,但欲追击杨业主力已然无望。
“收兵。”
一声令下,龙骑卫迅速整队,收敛阵亡袍泽遗体,有序撤离战场。
……
云州战火因杨延嗣与杨延德之死暂归沉寂。
此役,秦军大获全胜,令人震惊。
十三万宋军灰飞烟灭,秦军伤亡不过两万。
虽未擒得杨业,却已扭转乾坤。
王翦立即飞书传报扶苏与白起。消息一到,扶苏即刻率十万大军奔赴云州,与王翦会师。
雁门关需守,但不必重兵久驻,只需牵制即可。
如今云州战局已被打破,正是全线推进的关键契机!
大局之势,悄然倒向大秦。
捷报如风,迅速传遍中原诸国。
秦宋对峙已久。
宋军此前闭城自守,拒不出战,此次贸然出击,竟损兵十三万,对秦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云州兵力尽失,防御空虚,正是攻城夺地之时!
王翦当机立断,下令全面进攻云州,并将大捷军报送至扶苏,催其加速合兵。
扶苏早已整装待发。
接令之后,立即挥军北上,与王翦汇合,随后分兵两路,直扑云州各郡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