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街野百姓不信,继而惊惧,最后化作滔天怒潮。
街头巷尾皆是议论之声,茶楼酒肆充斥着咒骂与哀叹。
尤其那些自诩清流的文人学子,言辞最为激烈。
他们曾挥毫写诗赞颂杨业“抬棺出征,忠烈无双”,如今笔锋一转,字字如刀,称其“丧师辱国,罪不容诛”。
人情冷暖,常随胜负流转。风光时万人拥戴,落魄后千夫所指。
仍有少数人坚信杨业并非庸将,然多数已视其为祸乱根源。民间呼声渐起,要求将其问斩,以慰亡魂、安民心。
朝野上下,舆情沸腾。
皇宫深处,气氛更为凝重。
赵构立于殿中,面色铁青,手中奏折摔落在地。
“十三万!整整十三万精锐啊!”
“中原上国,竟被秦一举击溃,颜面何存!”
“杨业——你负我大宋列祖列宗!”
御书房内一片狼藉。
瓷器碎裂声接连响起,名画古籍散落满地。
怒意如火,烧尽理智。
他痛心疾首,不仅因兵力折损,更因这场败仗来得毫无预兆,且败得极其屈辱。
昔日威震四海的大宋,竟在世人面前低头。
殿中文武百官垂首肃立,无人敢言。
庞太师静立群臣之中,面容沉稳,内心却波澜翻涌。
杨业战败,早在他预料之中。但他未曾想到,竟是这般彻底的溃败——十三万大军灰飞烟灭,几乎未留下任何反击之力。
这份损失,足以动摇国本。
更令他不满的是:杨业本人幸免于难,仅六子阵亡沙场。生死之间,忠勇与否,世人未必分明,但结果摆在眼前,谁还能替他辩解?
风已起,雨欲来。
汴京的天空,阴云密布。
倘若杨业是在战场上壮烈殉国,那这场战役的代价或许尚可承受。
庞太师随即向前一步,朗声道:“陛下,云州之战大败,主帅杨业难辞其咎!”
“据守将潘美所报,杨业诸子多次无视军令,擅自出兵,致使战局崩坏,伤亡惨重。”
“臣请革去杨业统帅之职,押返京城治罪。其子亦当依律惩处,以正军法!”
他言辞凛然,语气中毫无回旋余地。
这番话刚落,秦桧紧接着附和道:“陛下,岳飞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云州前线原仅有王翦所率十余万步军,然交战之际,竟突现秦国铁鹰骑兵三万,直击我军侧后!”
“铁鹰军本驻雁门关外,却悄然驰援云州。如此大规模调动,岳飞竟未察觉,更无一纸军情上报,实为严重失职!”
二人一唱一和,立于朝堂中央。
一人指向杨业兵败之罪,一人追究岳飞漏报之过。
两项指控皆非空穴来风,每一项都足以问斩。
尤其在当前战局溃退的背景下,更是雪上加霜。
满殿文武默然侧目,心知这是趁势打压之举。
可他们所陈之事,桩桩件件皆有据可查,难以轻易驳回。
先说岳飞。
宋军之所以在平原决战中惨败,关键就在于那支突然出现的秦国铁骑。
铁鹰军素来镇守雁门关外,踪迹分明,却在战事爆发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战场。
整整三万精锐骑兵无声转移,堪称惊人。
哪怕只是一小股骑兵异动,边防也应有所警觉。
可岳飞自始至终未发任何预警,甚至连敌军已离防区都未曾察觉。
无论出于何因,此乃重大疏失。
至于杨业,败军之罪早已板上钉钉。
纵使朝廷曾下令主动出击,甚至圣意亲允征伐,但战败的责任终究无法上达天听。
错不在开战,而在指挥失当,损兵折将。
七子之中,半数牵涉其中。
二郎、三郎、四郎战死沙场,忠烈可表。
但大郎与五郎公然抗命,违背主将潘美调度,按军法当斩。
杨延嗣与杨延昭亦难脱责。
本应固守云州城池,却一个擅自领军出击,一个私自放行将士出战。
擅离防区,形同弃守,罪责难逃。
二人言毕,朝堂一片沉寂。
就在此时,王安石挺身而出,高声进言,为岳飞与杨业据理力争。
“陛下,岳飞将军之事暂且搁置不论,杨业元帅及其子嗣所涉之罪,臣以为应审慎权衡,不宜仓促定谳。”
“前线战报已明言,秦军所用机关弩匣远胜我朝。射程更远,威力更猛,几乎压倒性制霸战场,此乃我军溃败的关键所在。”
“杨业在此役中已然竭尽全力。七子出征,六人殉国,其本人亦身负重伤,命悬一线。”
“若仍严惩不贷,恐令天下寒心,以为君上薄情寡义,失却仁主气象。”
王安石伏地陈词,声中含悲,神情肃然。
秦军竟掌握如此利器,实为宋廷始料未及,更是全军上下最为愤懑之处。
耗费巨资,倾力打造一万具机关弩匣,原指望一战扭转乾坤,震慑敌胆。
未曾想反被对方以更强之器迎头痛击!
面对秦军射程与威力皆占绝对优势的弩阵,宋军器械形同虚设,未及近身便遭绞杀。
王安石不开口尚可。
一经提及,赵构心头怒火翻涌,几欲呕血!
“机关弩匣!又是机关弩匣!”
“这些废物!派去秦国的密探是瞎了眼吗?连敌国有这等利器都探查不出?!”
赵构拍案而起,声音震颤,满腔愤恨无处发泄。
投入无数金银打造的利器,竟在战场上毫无作为,如泥牛入海,怎能不令人扼腕切齿!
见皇帝情绪失控,庞太师缓步上前,沉声道:“陛下,器械之差确为败因之一,然究其根本,仍系杨业统御无方。”
“秦军不过蛮夷乌合,甲胄粗劣,战法原始,昔日十万难敌我五万精锐。”
“今杨业率十万雄师,竟全军覆没,岂非庸才之证?”
“至于诸子阵亡六人,此乃将帅失策所致,岂能作为脱罪之由?”
此语一出,王安石勃然变色。
他直指庞太师,厉声斥道:“太师此言何其冷血!”
“杨门满门忠烈,纵有疏失,功亦足以抵过!秦军虽器不如我,然秦卒素以勇悍着称,天下共知,岂有十万不敌五万之荒谬论调?”
“本相知你与杨帅旧有嫌隙,但公器岂容私怨滥用!诋毁忠良,便是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