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蒙毅与项羽自场外归来。
项羽衣角染尘,脸上带着几道浅痕,神色却依旧桀骜。蒙毅则满脸淤青,鼻血犹存,双眼怒视项羽,似有再战三百回合之意。
扶苏忍俊不禁,心中暗忖:此人明明不敌项羽,却次次挑衅,败而不悔,倒也算执着。
此时武试场上,陈庆之与乌获的对决已近尾声。
乌获乃秦地赫赫有名的勇士,力能扛鼎,吼声如雷,寻常将士不敢近其身。
但面对陈庆之,却如莽牛入网,空有千钧之力,难以触及对手衣袂。
陈庆之身形灵动,宛若风中柳絮,总在间不容发之际避过重击。他不急反击,只待破绽一现,便如鹰隼扑兔,一击致命。
枪影掠过,寒光乍起,乌获手中兵刃已被挑飞,脱手坠地,发出沉闷声响。
“你输了。”
陈庆之立于三步之外,长枪斜指地面,枪尖离乌获咽喉不过寸许。
乌获咬牙握拳,满脸愤懑,终究低头拱手:“我认。”
“武试第四十九场!”
“陈庆之——胜!”
裁判高声宣告,声震四野。
陈庆之收枪入鞘,负手而立。
一袭白衣随风轻扬,面容俊朗,气度清绝,宛如画中走出的人物。
台下百姓欢呼如潮,少女掩唇低呼,掌声雷动。
扶苏看着台上那人,无奈摇头。
单论相貌,此人入军中怕是要掀起一阵风浪,以往将领粗犷刚硬的风貌恐怕要被彻底改写。
但他心中欢喜——文武兼备、举止有度的将才,正是大秦所缺。
“殿下,武试魁首为陈庆之,文试榜首乃孙膑。您意属何人为武状元?”
张仪拱手相询。
扶苏眸光微动,唇角浮现浅笑:“谁居榜首,并不重要。”
“天下豪杰纷至沓来,归心于秦,又岂在一榜之名?”
张仪一怔,继而朗声大笑。
毕竟此次文试,燕云士人几乎包揽前列,众人目光自然转向武场胜负。
文武科举的最终名次,需由扶苏亲自裁定。
按理说,此类大事应由嬴政亲断,但如今扶苏监国,执掌朝纲,声望亦高,由他定夺反倒最为妥当。
武试结束三日后,宫中传下旨意,召所有登榜之人入宫觐见。
第三日清晨,众士子已在宫门前集结。
文试及第者皆着素白长袍,依秦制而行。凡无功名或未授官职者,皆属庶民之列,入殿面圣不得穿彩服,唯许佩玉、戴高冠。无论他们此前在列国中有何出身,今既愿仕于秦,便须守秦之礼。
武试入选者服饰与文士相近,同样身穿白袍,不同之处在于发式——他们束发而不戴冠。
武试队伍以陈庆之、孙膑为首。其后为伍子胥、乌获等进入百名之内者。人数虽远少于文试一方,却气势凛然,毫无逊色。
陈庆之立于队首,风姿卓绝,一派清逸,令人不禁想起“玉树临风”四字。他举止儒雅,眉宇间不见粗犷,倒似饱学之士,全然不似习武之人。
孙膑坐于轮椅之上,由陈庆之亲自推行。二人并立,引得众人频频侧目。
但目光所聚,终究还是落在陈庆之身上。
他的名字早已传遍咸阳。城中百姓多知“白袍陈庆之”的威名,不少女子与青年观其比试后心生仰慕,声势之盛,竟压过文试诸生。
这让不少文士心中不平,私语不断。
“此人便是陈庆之?不过如此罢了。”
“是啊,不过是高了些,挺拔了些,俊朗了些,武功强了些,除此之外,有何特别?”
“我等乃读书明理之人,岂能被一个武夫盖过风头?”
“他推的那人是谁?莫非真是鬼谷门下孙膑?”
“听闻他在武试策论一场,以一人之力推演十战,场场取胜,兵法造诣深不可测!”
“不愧为鬼谷先生弟子……”
“朝中右相与某位御史大夫皆为其同门,此番入仕,必受重用。”
“既有靠山,何必参加武举?”
“鬼谷门徒行事,岂是我等所能揣度。”
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寇准立于队列前端,目光落在远处的陈庆之与孙膑身上。
“那位穿白袍的年轻人,竟是武试头名?实在出人意料。”
他心中暗自吃惊。
在寇准眼里,陈庆之更像是一位执卷诵读的书生,全无沙场将士的凛冽气势。
富弼扫了一眼,淡淡开口:“此人不止刀马娴熟,谋略也极为了得。可惜文试时早早遇上了孙膑。”
“我看过他的策论,才思缜密,兵法造诣恐怕不在伍子胥之下。”
他对武举之事早有留意。在他看来,陈庆之实乃罕见的文武兼备之才,只因命运交错,方在文试折戟。
沈括望着孙膑蹒跚而行的身影,忍不住低声问道:“那鬼谷传人双腿残损,年纪轻轻便如此,究竟是何缘故?”
无人应声。
富弼默然不语,眼中却掠过一丝锐利——那双腿上的伤痕分明是刑具所致,并非天灾或意外。
谁敢对鬼谷门人施以酷刑?
念头一起,他便压下思绪,不敢再探。
人群窃窃私语,唯有范雎静立一旁,袖手不语。
他凝视着眼前巍峨的秦王宫大门,面容肃然。
出身寒微,今日终凭一纸科考步入权枢之地。身为草芥庶民,竟能踏足庙堂门槛,实属不易。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他眸光如炬,心底燃起不可动摇的决心。
这一次,他誓要跃过龙门,逆改宿命,成为执掌规则之人!
与此同时,陈庆之正与孙膑并肩低语。
“你背靠鬼谷,又有两位师兄在朝中立足,本可直入高位,何须亲自参选武举?”
陈庆之侧首发问,眉梢微扬。
这疑惑藏在心头已久。他始终不解,孙膑此举是否太过迂回。
孙膑神色不动,平静答道:“徒有师门名分,若无实绩展露,秦太子怎会真正倚重?”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对方:“莫非,你怪我在初轮胜你,夺了你本应得的魁首之位?”
他参加武举,只为以最快方式彰显才能,赢得信任。单凭一个鬼谷弟子的身份,不足以换来掌权者的青睐。
若非孙膑出现,陈庆之极可能击败伍子胥,夺得文试第一。
而文武双魁加身者,必为本届武状元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