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愣在原地,脸色发黑。
四周响起一阵笑声,守城的将士们纷纷咧嘴打趣,气氛难得轻松了几分。
陈庆之笑着仰头饮了一口酒,随即把水囊抛给项羽:“论冲锋陷阵,我确不如你。”
“但若论讨小姑娘欢喜,我倒也不差。”
话音里带着几分戏谑。
项羽接过酒囊灌了一大口,喉结滚动,长长吐出一口气。
战时禁酒,可生死悬于一线之际,规矩早已成了虚文。
忽而远处传来骚动,人群分开一条路。
白起来了。
老人须发已白,身披旧甲,步履却如松柏挺立,不见丝毫迟滞。他走过之处,士兵纷纷起身,抱拳行礼,口中齐呼:“大将军!”
敬意如潮,无声却汹涌。
陈庆之与项羽也站直身躯,郑重抱拳。
白起走到二人面前,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他们满是血污的脸庞,淡淡开口:“还能撑得住?”
自敌军攻城以来,这两人始终未离城墙半步。
“回大将军,尚能一战。”
陈庆之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
项羽沉默点头,眼神锐利如刃。
白起凝视他们片刻,终是轻轻颔首,继续向前走去。
背影苍老却如山岳般不可撼动。
白起没有再多言语,视线越过城墙,落在远方的天际线上,低声说道:“援军还有三天才能赶到。”
“宋军的全面进攻,必定发生在今明两天。”
“这三日能否守住,不仅关乎此战输赢,更牵动整个大秦的存亡。”
陈庆之与项羽彼此对望了一眼。
彼此的目光中皆有沉重。
主帅亲自登上城楼督战,话语间透出前所未有的紧迫,足以说明局势已到生死边缘。
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极为关键,敌军的攻势必将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白起逐一交代城防细节,何处需增兵,哪段城墙须加固,一一叮嘱到位。
他虽为统帅,可真正执掌战局的,仍是陈庆之与项羽这样的前线将领,因此反复嘱托,不容有失。
“呜——”
“呜——”
话音未落,城外宋营骤然响起低沉号角,声音如雷贯耳,震荡全城。
城头秦军闻声而动,所有士兵抓起兵器,连梦中惊醒之人也立刻披甲持戈。
那号角的回响,昭示着新一轮攻城即将爆发!
白起猛然抬首,望向城外迅速集结的敌军阵列,目光如刀。
“准备迎敌!”
留下一句冷峻命令,他转身大步朝城门楼走去。
“遵命——!!”
秦军齐声怒吼,声浪冲破云层!
项羽顺手将酒袋抛回给陈庆之,迈开步伐从他身旁经过。
“别死在这儿。”
话毕,身影渐行渐远,不曾回头。
陈庆之望着那挺拔背影,嘴角微微上扬,握紧手中长枪,阔步前行。
眼中燃烧着不灭的斗志。
“我一定会活着回来。”
......
同一时刻,宋军主帐前。
统帅曹彬紧锁眉头,凝视远处的武安城垣,耳边传来秦军震天的呐喊。
“呵……”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一生征战,攻城略地无数,却从未有一座城让他如此心力交瘁。
他不得不承认,秦人之顽强,超乎想象。
五十万大军横扫应州、赵地,势如烈火燎原,眼看就要直取咸阳。
却在此地,被一座孤城、一群残卒,还有那位年逾花甲的“大秦战神”硬生生挡住去路!
“倘若再拿不下此城,等秦援到来……后果不堪设想。”
念头一闪,曹彬立即摇头,将恐惧驱逐出脑海。
“武安,必须拿下!”
他双目重燃战意。
无论如何,也要踏平此城!
打开通往秦国的大门!
为大宋雪耻!为阵亡将士复仇!
战鼓已响多日,血仍未干。
战斗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没有丝毫试探,只有铺天盖地的冲锋。
武安城下,宋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云梯密布,人影交错,不断有人攀援而上。城头之上,刀光闪烁,箭矢如雨,杀声震天。
项羽镇守一段最为险要的城墙,手中霸王枪舞动如风,枪出如龙,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他立于高处,宛如山岳不可撼动,一人扼守要冲,令千军万马难以前进一步。
身后秦军早已习惯他的节奏,进退之间皆以他为核心,协同作战,如同一体。
无论多少敌军登城,皆被这股合力死死压制,无法拓展半寸。
“倒油!”
一声暴喝响起,项羽抡起陶罐,狠狠砸向一名正攀爬的宋兵。
油罐碎裂,油脂飞溅,那士兵当场被巨力击毙,面孔扭曲。
油液顺着云梯流淌而下。
一名秦兵见状,果断掷出火把。火焰瞬间腾起,顺着油脂蔓延,整架云梯转眼化作火柱,黑烟滚滚升腾。
这些并非战备火油,而是百姓将家中存留的食用油与灯油尽数捐出,汇聚而成。
城中防御物资早在昨日便已耗尽,如今只能靠此应急。
浓烟翻卷,烈焰灼人,一架云梯虽被焚毁,可敌军攻势未减。更多的梯子搭上墙头,前仆后继,源源不断。
“轰!”
一名秦军因连日奋战,精神恍惚,竟被登城的宋兵一推跌倒。刹那间,四名敌人跃上城头,站稳脚跟。
防线一旦出现缝隙,便极易崩塌。
“不准后退!”
项羽怒目圆睁,长枪横扫,劲风呼啸,四人如断线风筝般被甩出城外。但就这片刻迟滞,又有十余名宋军登上城墙。
他们并不急于进攻,只用盾牌与兵器逼退守军,为后续同伴争取立足之地。
连续多日的防守早已耗尽秦军体力。纵然拼尽全力,动作也远不如往昔迅捷。
项羽尚且感到双臂酸麻,更不必说普通士卒。
更重要的是,城墙狭窄,难以施展个人武勇。项羽纵有拔山之力,也无法同时照应各处。这场战斗,胜负不在一人之勇,而在整体协作。
宋军采用轮替战术,生力军不断投入战场。而秦军却始终坚守不换,疲惫不堪。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尤其那些率先登城的宋兵,并不冒进,反而结阵固守,在城头硬生生撑开一个落脚点,如同钉入城墙的一枚铁楔。
后续敌军顺着这个“点”接连涌入,局势愈发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