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有些事可以缓议。
但有些事,必须立刻决断!
稍有迟疑,便可能酿成大祸!
“请圣上速速下旨!”
“即刻调拨户部钱粮,全力赈灾!”
“另请吏部、刑部追责湖广布政使,将其革职查办,以平民愤!”
百官迅速达成共识。
赈灾物资必须充足,百姓不可再饿。
而那些渎职官员,也必须严惩。
可就在这时,户部尚书杨宪缓缓出列。
他神色沉重,语气低缓。
“诸位,实话告诉你们……”
“户部……已经没粮了。”
“春天的种子才刚撒下地,离收税粮的日子还有几个月,而去年的存粮大多都调往边关了。”
“现在朝廷能维持正常运转,已经是极限了……”
“再说各地灾情不断,边关也总是有匪患扰民……”
杨宪正在说话。
突然,被打断了。
“难道要让那些灾民穿过苏州府,直接涌到应天府来吗?”
“恐怕还没等外面的人进来,”
“城里的人自己就先乱了。”
“到时候京城乱作一团,难不成还要动用军队来镇压?”
兵部尚书茹瑺站了出来。
自从洪武帝废除了宰相制度,六部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权部门”。
茹瑺之所以这么急着发问,是因为京城的防卫,本来就是兵部的职责。一旦出事,他这个尚书首当其冲。
杨宪立刻火了。
“老茹,你明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茹瑺却毫不退让:“那你们就赶紧调粮赈灾,无论如何,也得把灾民拦在南直隶之外!”
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一吵,其它人也坐不住了。
一个个开口争辩,甚至把吏部也牵扯了进来。
“吏部选官不当,才出了这种问题,该追究你们的责任!”
“监察百官是御史台的事,跟我们吏部有什么关系?”
“胡说!湖广那边出事,你敢说你们吏部一点责任没有?”
“至少也该治你们一个失职之罪!”
“放肆!连监察御史都没发现,难道是被收买了?”
眼看六部官员吵作一团,而且越吵越激烈。
老爷子却一直冷眼旁观,没有出声。
忽然。
“各位大人,别吵了!”
“皇爷爷,孙儿有个主意。”
朱允炆终于等到了时机,站了出来。
他神情坚定,但脚步略显轻浮,看得出来,心里有些紧张。
可当他看到人群中朝他点头的齐泰和黄子澄时,心里顿时稳了下来。
刚才的说辞,两人早已反复教过。
现在,就是他表现的机会。
“哦?二皇孙有什么想法?”
“快说说看。”
朱允炆却转头望向老爷子,忽然眼神一亮,望向身后。
“父亲,你怎么出来了。”
话音刚落。
所有人,包括老爷子在内,齐刷刷望向东宫大门。
果然。
之前一直卧病在床的朱标,此刻虽然面色苍白,却在朱允熥的搀扶下,竟然站了起来,慢慢走了出来。
百官看在眼里,心中震动。
老爷子越看越觉得奇怪。
心中嘀咕,到底是什么神药,竟让太子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标儿,怎么跑出来了?”
老爷子声音一沉,“赶紧回去躺着!”
朱标却说:“父皇,儿臣已经好多了,再说听到灾情,哪还能安心躺着。”
老爷子皱眉:“你还差最后一剂药,听话,回房去!”
可朱标不吭声,搬了个椅子,坐在门边不动。
“儿臣实在坐不住,要是回去躺着,怕是旧病又犯。”
听到这话,老爷子叹口气,不再坚持。
不过脸色一沉,转头看向朱允炆。
“允炆,你有什么话要说?讲!”
在众目睽睽之下,朱允炆明白,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站在风口浪尖上。
他面对众人,挺直了背,开口说道。
“皇爷爷,依孙儿看来,眼下大明,根本无力赈济数十万灾民!”
“所以,孙儿只有一个办法!”
不等老爷子发问,他已然接道。
“开北平仓!”
咦?
老爷子眉头一锁,“你说什么?开北平仓?”
朱允炆急切地说:“孙儿明白其中轻重。”
“北平仓本为供给北境将士……”
“但如今,正是最紧要的关头!”
话没说完,老爷子已然打断。
“胡来!”
“别说北平仓存粮不多,一旦断供,边军吃什么?”
“你四叔燕王还在那里!”
老爷子明显动了怒。
虽说北元王庭早已覆灭,可北地残部,仍不容小觑。
那些艹原部落,个个虎视眈眈。
守住北疆粮道,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
朱允炆这般做法,岂不是顾此失彼?
但老爷子没料到,这场洪灾对百官的冲击有多深。
“陛下,二皇孙所言,虽非上策,却也是一时之计。”
“暂借北平仓,先稳住灾情。”
“待秋税入库,再补上也不迟。”
老爷子一拍桌案:“岂有此理!”
“几十万灾民?朕的北军也没那么多人!”
“就算把北平仓搬空,能撑几天?”
“各地府库呢?六部的银钱呢?”
老爷子怒气冲冲,百官却没人敢接话。
终于,有人小声开口:“难道,就看着数十万灾民出乱子?”
老爷子目光如刀,扫过众人。
他岂能不知其中利害。
朝中不少人早就盼着他放下兵权,不再四处征战。
他们期盼的是儒家经典里描述的太平盛世,是那种粉饰太平的仁政理想。
洪武年间,战火几乎没有停歇。
加上他铁腕治国的手段,令不少人心生怨怼。
一遇到合适的时机,文官们便借题发挥,暗中联合,对皇权施压。
皇权一旦受到掣肘,自然难以放开手脚。
以往,他也曾隐忍妥协。
但这次不同。
当他看到朱标皱着眉头,似乎准备听从百官建议来劝他时,老爷子心里一阵冷笑。
“你们先回去吧。”
“朕自有安排。”
“什么安排?”众人面面相觑,满是不解。
就在这时——
“咕咕!”
一只白鸽落在檐角,引起老爷子注意。
他突然大笑起来,眼神扫过群臣。
“蓝玉,把你记住的那三道题,念出来!”
“谁要是今天答对了!”
“谁就是这次救灾的最大功臣!”
“咱当场给他升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