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眼神愈发困惑。
但眼中的敬仰,也愈发浓烈。
“大哥,你从八岁以后,就没再接受过朝廷系统的教育,怎么会有这么多想法?”
“你将来,一定会是我们大明的好君主。”
“可惜,你这些话……”
“你应该亲自跟皇爷爷说的。”
“我根本……”
“认真听!”朱雄英打断他的话。
他当然知道,自己一会儿还要去见皇帝。
但!
“皇爷爷是大明的皇帝!”
“他是裁定者!”
“怎么能卷入臣子之间的争论?”
“这次我提出的军队改革,你那位二哥和朝中文臣,都看成是我自己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早已蓄势待发。”
“偏偏武将那边,大多都是战场上的猛将,真要和文臣对上,除了几句骂人话,只能气坏自己,到最后,可能还要帮着人家数银子。”
“再说,文臣那边,有你二哥在。”
“那你作为皇孙,站在武将这边,自然要形成制衡。”
“这,就是平衡。”
看着朱允熥一脸似懂非懂的模样。
朱雄英不再绕弯子,直接说道。
“刚才说的那几个问题,比如私军化、吃空饷、养寇自重,都不是重点。”
“这些是隐患,得防。”
“真正要紧的,允熥,你要记住!”
“只有两个重点。”
他一字一句地说。
“第一,军户制度的存在,让军队阶层越来越固化,战斗力只会越来越弱。”
“到最后,不过是一群拿着刀的农夫。”
“平时种地,战时上阵,身边还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这样规模的军队,要怎样应对草原上的骑兵?”
“一旦战事拖延太久,之前提到的私军化问题会更加严重。”
“不过,军户制度也不是必须全面推翻,关键是要看实际情况。”
“最核心的一点,还是之前说的,绝对不能让社会阶层彻底固化!”
“再往下说,就涉及四民之策了。”
这话刚落。
朱允熥神情复杂……
他忽然觉得有点好笑,心想大哥为何不去找爷爷谈这事。
要知道,军户制也好,四民之策也罢,都是皇爷爷引以为豪的制度。
可在大哥嘴里,这不是等于让他去挨骂吗?
“说话,是一门技巧。”
似乎看穿了朱允熥的心思,
朱雄英笑着开口:“比如,先夸后提问题。”
“你完全可以先夸一通四民之策,然后再引出军户制的问题。”
朱允熥一脸无语,这不等于让他去摸老虎屁股?
朱雄英却继续说道:
“接下来,讲第二点。”
“确保大明军部的独立性!”
“宋朝衰败的教训就在眼前。”
“那些只会空谈理论、纸上谈兵的人,绝不能让他们进入军中,指手画脚。”
“最关键的一点是,明军是一支有文明信仰的军队。”
“他们必须明白,他们是属于大明的军队。”
“不是某个人的私人武装。”
“所以,要把‘明君’的荣耀,融入每一位士兵的骨子里。”
讲到这里,朱雄英知道,这些话已经超出了朱允熥能理解的范围。
于是,他做了最后总结。
“明军改革,是一件天大的事。”
“这一次……”
“你还得想到,军器监那边研发的火器,如果成功了……”
“现在大明的军备、武器、作战方式,是不是会被淘汰?”
“所以,这注定是一次探索。”
“好了!”
“你也辛苦了。”
朱雄英忽然一挥手,语气放轻,“去休息吧。”
说完,人影一晃,便消失在原地。
看到朱允熥离开,朱雄英开始执行自己的计划。
目前,那五件东西,只剩最后一样。
小金锁。
但无论是打开它,还是验证自己这次发现的“拯救计划”,
都需要能量。
而能量……不会从天而降。
燕王从制定计划,到与户部对账,再到返回北平,估计还得半个月。
再加上,高丽那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露出机会。
所以他,只能等。
但他不想等!
那现在,就只能从朝廷入手——“明军改制”。
一边想着,朱雄英也在观察京城的动静。
朱允熥回去之后,果然一头扎进书房,开始补习历朝历代的军事制度。
他正在为下一次朝会做准备。
想来,这几日,文臣和武将也没闲着。
整个京城,又弥漫起一股山雨欲来的气息!
终于……
第三日如期而至。
正是老爷子定下的“朝政议事”之日。
天还未亮。
朱雄英却已心绪难平。朱允熥到底是个未满十五的少年,虽是皇孙,但今日面对满朝文臣,恐怕免不了被质疑。
也罢!
先给老爷子打个预防针。
于是……
第三日,老爷子将醒未醒之际。
梦中,他竟见到了自己的大孙。
可还未开口。
朱雄英便抢先说道:
“皇爷爷,您想过没有……”
“那个大明上下都认定贫瘠荒凉的辽东!”
“有朝一日,能养活整个北境!”
“甚至还能向各省输出粮草——变成千里沃田吗?”
这番话一出,老爷子猛然睁眼,满是震惊。
第一反应,就是不信。
谁人不知,辽东苦寒,百官百姓都认定那是一块难守之地。
不少臣子还屡次上奏,说那地方不值得浪费兵力。
正因如此。
自洪武二十一年设立铁岭卫以来。
每年都有将士冻死饿死。
一旦落雪,道路难行,粮草至少迟七日,甚至半月!
这才导致铁岭卫被迫内迁!
要知道,那地界,建州人要抢,草原部族要争,高丽也想插手。
多方势力交织,地势重要非常。
若非实在无法坚守,他又怎会忍痛放弃?
如今你说,那地方会变成千里沃土?
开什么玩笑??
老爷子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在哄我。
可眼前之人,是大孙啊!
正要开口质问。
朱雄英却只留下一句:
“今日朝会,改制正道,答案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