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东宫!
那一座曾经最尊贵、如今却早已荒废的院落门前。
年仅十五、面带青涩的朱允熥,眼神阴冷。
“皇爷爷已经下令,谁都不许靠近这里!”
站在他面前的,是神情冷肃的吕氏,以及她儿子朱允炆。
“朱允熥!”朱允炆嗓音尖锐,“我是爹的儿子,你凭什么拦我?”
“还有我娘!”
“你有什么资格挡我们?”
可这一次,面对朱允炆的怒吼,朱允熥并没有退缩。
他依然站在原地,不为所动。
只淡淡说了一句:“你问问,这院子里的人,听谁的?”
一听这话,朱允炆咬紧牙关。
四周站着的,全是太监和宫女,而其中不少人,正是奉了皇帝亲自命令来守门的。
他们绝对不敢硬闯!
可是……
越这样,朱允炆心中的怒火就越旺。
从他回到府上,把那件事告诉吕氏开始。
母亲当场吓坏了。
他比上次更紧张,更不知所措!
因为……
这个理由!
就像一根尖刺,直戳他们母子的心口。
他朱允炆之所以能被百官看中,甚至成为皇位的热门人选。
归根结底,只因一个原因!
因为娘亲是太子妃!
因为《皇明祖训》中写着“嫡长子、必正储君”!
但如果是……
如果娘亲失去了“太子妃”的身份。
那他就算再多的支持者,再有能力,又有什么意义?
看看四叔朱棣就知道了!
早年,他去了北平,在岳父徐达手下,与草原骑兵作战。
他有多厉害?
但结果呢?
哪怕父亲去世,他也没能坐上皇位!
反而是自己,就因占着“嫡长子”这个身份。
可如今……
一切都变了!
看看现在的大明,他还会有皇位继承的机会吗?
自从那只白鸽送来药后,父亲活下来了!
好!他可以等第三代,只要储君之位还在,按皇爷爷的老规矩,储君的权势也不差。
可没多久……
朱允熥被重用,还被派去和二叔秦王一起下江南?
他也能忍。
朱允熥算什么?
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就算有淮西那些老臣撑腰,他也不放在眼里。
然而!
一件让他惊恐到极点的事发生了。
朱雄英复活了!
而且,毫无预兆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以至于现在……
京城百姓都在讲朱雄英“流星划过、昙花一现”的各种故事。
连那些茶馆里,都在说【朱雄英被一位得道高人救起,临终还把高人的全部遗蜕献给大明】,这是多么无私的举动!
哪怕死了,也不忘大明。
多么让人感动?
当然……
他也很乐意看到这一幕。
对他来说,死了的朱雄英,才是好的朱雄英。
也是将他从绝望中拉回来的……好大哥!
而且,他也因此,和柳泷玉走到了一起。
眼看着希望一点点浮现。
直到现在……
最让他崩溃的事情发生了!
常氏!
第一位太子妃!
那位太子妃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他比谁都清楚。
如果说……
娘亲的地位,只是因为当年老爷子为了稳住“元庭旧臣”的一个权宜之计!
没错!
筹码!
吕家,不过是太常寺的一个小官,一个不掌握朝廷核心信息,也不参与权力斗争的家族。只有在外交场合或者礼仪活动中,才会偶尔露面。
说白了,就是给前朝旧臣的一点体面。
那……常氏呢?
有件事,朱允炆不得不承认。
因为爷爷的“亲身示范”,他的父亲和几位叔叔,都是极痴情的人……
一旦认定一个人,心里就再容不下别的。
至于其他事,不过是皇位上的责任罢了。
常氏,那个他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人,却在开平王去世后,据说被父亲强行接回宫的女子。
如果她还活着!
历史上,从没出现过两个太子妃、两个储君的情况!
所以……
“允熥,你父亲在里面,还没醒过来,说不定出了什么事,娘进去看看都不行吗?”
这时,吕氏打断了朱允炆的思绪。
她的语气轻柔,几乎让人无法抗拒。
再者,她毕竟是长辈,允熥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开口拒绝。
……
与此同时。
屋内,朱标缓缓睁开眼。
眼中,似乎藏着千般柔情。
十四年光阴。
即便心中再深的痕迹,也会被岁月掩埋不少。
可是现在,那些被压抑的情绪,重新翻涌而出。
朱标抬起袖子,轻轻拭去眼角的湿润。
他望着面前的五件物品。
铜镜、宝剑与匕首,都已经解开。
分别承载着爱情与亲情!
那么接下来呢?
一对玉瓶!
一束青丝!
还有一枚金锁。
它们又代表什么?
此刻,朱标心里已有几分明白。
忽然!
他抬头,看向那幅关于“常氏”的画像!
在画上,匕首已经“挂在”了她的腰间。
铜镜,也被她“握在手中”。
那个原本英气逼人,如今又带着几分柔情的女子,仿佛活了过来。
朱标缓缓伸出手指,轻轻碰触她的发丝。
“阿菁……”
声音低沉,满是思念。
“你真的……还活着吗?”
回忆起过往点滴。
此刻的朱标,不愿就这么醒来!
为何不能,再多睡一会儿?
哪怕一会儿也好?
朱标苦笑。
随后,他听着外面的喧闹,知道必须得出去了。
正要收回手。
忽然!
这一刻,她仿佛凝固在了时光里。
他瞪大双眼,惊喜地望向自己的手……
不!
准确地说,是画像上那女子的发丝。
呼!
呼!呼!
这一瞬,朱标的呼吸越来越急。
十四年过去,许多记忆早已模糊。
但此刻,他忽然明白了。
有些记忆,从生到死,从未消失。
“发丝!”
刹那间,朱标猛然从桌上抓起那一缕头发!
此时的他,情绪翻涌,泪与笑交织。
因为……
他已经明白,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但,不是他能完全解读的意义。
而是……
朱标的眼神,越过窗外,仿佛穿透了屋墙,看到了站在门前的那个少年。
他正倔强地抬头,面对吕氏和允炆,毫不退让。
“允熥啊允熥……”
朱标低声一叹。
这个孩子,从出生起,就不被他疼爱……准确地说,是在妻子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
他曾对那个婴儿,怀有怨恨!
如果不是你,她就不会走!
也因此,曾经的朱标,对那个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疏远。
或许,那孩子自己心里也曾觉得,是自己害死了母亲吧?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
终究是血脉相连,那些原本莫名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懊悔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