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深市港的火场却依旧被火光映照得如同白昼。晚上 22 点,远处的公路上突然传来密集的警笛声,一列列红色的消防车车队冲破夜色,朝着火场方向疾驰而来。粤省各地市的消防增援部队,终于全员抵达。广市、东市、珠市等地的消防救援支队,带着高喷消防车、泡沫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等重型装备,迅速在火场外围集结,现场救援力量瞬间扩充至原来的 3 倍,原本略显紧张的救援态势,终于迎来了全面反攻的契机。
“各支队注意!立即到临时指挥帐篷报到,领取任务!” 现场指挥高强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声音里带着久违的振奋。各地增援部队的负责人迅速赶到指挥帐篷,围着火场地图展开部署:“广市支队负责火场西侧,利用高喷车压制 2 号油罐残火;东市支队接管北侧防线,配合无人机加强泡沫覆盖;珠市支队负责输送灭火剂,确保前线供应不间断;深市支队继续坚守东侧,协助军区部队清理流淌火!”
命令下达,各支队迅速行动。高喷消防车停靠在火场外围,30 米高的水炮臂缓缓升起,对准 2 号油罐的燃烧区域,强劲的水流裹挟着泡沫,像一道道银色的瀑布,朝着火舌倾泻而下;泡沫消防车则在后方排成长龙,通过输水管线,向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泡沫灭火剂;远程供水系统的浮艇泵被投放到海里,与之前修复的浮艇泵形成双重保障,确保供水不再中断。
此时,内线的火神 1 队早已完成休整。浮艇泵故障在 20 分钟前就已修复,队员们不仅重新接上了泡沫供应,还更换了外骨骼的备用电池,此刻头盔显示屏上的电量指示灯满格,内置循环维生系统也已补充完氧气,全员恢复到最佳战斗状态。“1 队准备完毕!请求归队参战!” 赵大勇对着对讲机喊道,语气中充满斗志。
“1 队归队后,负责配合广州支队,对 1 号油罐发起攻坚!” 高强的指令传来,“注意,1 号油罐在卸油时阀门未关闭,罐内仍有部分原油,必须手动关闭阀门,才能彻底扑灭罐内残火!这个任务交给你们,务必注意安全!”
赵大勇心中一凛,手动关闭阀门意味着要进入 1 号油罐的操作平台,那里距离燃烧区域不足 20 米,温度虽在火神号外骨骼的承受范围内,但仍充满未知风险。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队员,目光落在经验最丰富的老队员王鹏身上:“王鹏,跟我一起去关阀门,其他人配合广州支队压制火势!”
“收到!” 王鹏立刻应声,检查了一遍外骨骼的防护系统,确认头盔面罩密封性良好,动力背包状态正常。两人携带专用的阀门扳手,朝着 1 号油罐方向快速推进。沿途,广州支队的高喷车正对着油罐壁持续喷水,冷却后的罐体表面凝结着水珠,原本通红的铁皮渐渐恢复了金属本色。
靠近 1 号油罐操作平台时,火势明显变得更猛烈。罐口处不时有油气燃烧产生的火舌窜出,发出 “噼啪” 的声响。赵大勇和王鹏启动动力背包,缓缓升空至操作平台高度,避开正面火舌,从侧面稳稳落在平台上。平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污,脚下滑溜溜的,两人只能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朝着阀门位置移动。
“阀门在罐体北侧!注意避开上方的火星!” 赵大勇对着王鹏喊道,同时用高压水枪对着阀门周围喷洒冷却剂,降低周边温度。王鹏则握紧专用扳手,一步步靠近阀门 —— 这是一个直径 50 厘米的手动阀门,由于高温烘烤,阀门把手已有些变形,转动起来格外费力。
“我来固定阀门,你发力!” 赵大勇用外骨骼的机械臂牢牢抱住阀门主体,王鹏则双手握紧扳手,借助外骨骼的液压助力,缓缓转动阀门。“咔 —— 咔 ——” 金属摩擦的声响在火海中格外清晰,每转动一圈,阀门都发出沉重的呻吟。两人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即使有外骨骼的温控系统,也能感受到阀门传导过来的灼热感。
“再加把劲!还差半圈!” 赵大勇喊道,机械臂的压力传感器显示已达极限。王鹏深吸一口气,将外骨骼的液压功率调到最大,“喝!” 随着一声低喝,阀门终于被彻底关闭,“咔嗒” 一声,罐内油气泄漏的声音瞬间消失。
“阀门关闭!” 王鹏对着对讲机喊道,两人立刻启动动力背包,快速撤离操作平台。就在他们离开的瞬间,广州支队的高喷车加大了泡沫喷射量,大量泡沫顺着罐口涌入,罐内的残火瞬间被压制,原本窜起的火舌渐渐熄灭,只剩下阵阵白烟从罐口冒出。
此时,整个火场的局势已得到全面控制。流淌火在内外包夹、空地协同的攻势下,已被彻底扑灭,3-5 号油罐和危化品罐区安然无恙;1、2 号油罐的残火也在各支队的合力攻坚下,逐渐减弱。天空中,无人机仍在持续喷洒泡沫,直升机吊着巨型泡沫罐,对重点区域进行最后清理;地面上,消防员们开始清理火场残留物,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
赵大勇站在火场边缘,看着渐渐平息的火势,摘下头盔,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的油气味和焦糊味依旧浓烈,但已不再刺鼻。远处,增援部队的消防员们正互相拍着肩膀,脸上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军区的命运 2 号外骨骼小队也在收拾装备,准备撤离。
“指挥部,1、2 号油罐残火已基本控制,阀门已关闭!” 赵大勇对着对讲机汇报,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频道里传来高强的回应:“好!辛苦了!各单位继续保持警惕,做好余火清理,确保不发生复燃!”
夜色渐深,深市港的火场上,救援的灯光依旧闪烁,但肆虐的大火已被彻底驯服。这场持续了近 14 个小时的灭火攻坚战,在各地增援部队的齐心协力下,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火场内线的 6 支火神小队自抵达现场便投身最险处,在烈焰与热浪交织的炼狱战场中,他们身着 \"火神\" 外骨骼鏖战十余小时。这套尖端装备在近千度高温下始终保持稳定性能,不仅是队员们抵御烈焰的铠甲,更化作攻坚的利刃。队员们用钢铁般的意志与科技力量完美融合,在浓烟与火舌间筑起牢不可破的 \"钢铁防线\",成为这场生死救援中最耀眼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