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那场“午夜救苗”事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很快便在日常的琐碎中悄然平复。那道隔开茶园与果园的篱笆依旧在,却仿佛不再是一条冰冷的界限,而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坐标。
秋意渐浓。
山间的风染上了凉意,吹得茶园层叠的绿色也仿佛深沉了几分。白梨的“咸鱼小仙茶”店铺依旧保持着那种气死淘宝算法的佛系运营节奏。预约券卖出去几百份,像一颗颗种子,埋在了互联网的土壤里,静待明年春天的发芽。
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茶园的“秋培”上。
那袋林予安送的、标着“科学配比,不佛系”的基质土果然好用。她将其与仙田黑土、腐熟的羊粪混合,精心施在了每一棵茶树根部,为它们积蓄过冬和来年萌发的能量。滴灌系统持续发挥着作用,将稀释的灵泉水精准送达。
团团腿伤痊愈后,彻底显露出幻影狸血脉的跳脱本性。它不再满足于在老屋和茶园里称王称霸,时常一个空间跳跃就没了踪影。有时是去隔壁果园“视察”林予安的实验苗(但再不敢乱偷东西,只是好奇地看),有时是钻进深山老林,不知去捣鼓什么,偶尔会叼回一些奇奇怪怪的野果或亮晶晶的小石头“上缴”给白梨。
白梨由着它去野,只叮嘱不准吓唬村里的鸡鸭。她发现团团似乎能模糊理解她的意思,灵兽的聪慧远超普通宠物。
与林予安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奇怪的“篱笆邻里”状态。
两人没有刻意接近,偶尔在田间地头碰上,也只是简单点头示意,并不多言。但有些东西确实不一样了。
白梨发现,隔壁果园那粗暴的“开天窗”式修剪确实少了,林予安剪枝时似乎更加注重保留一定的叶幕层。而她茶园里插着的黄板,也不知何时被换成了更科学、误伤率更低的新型诱捕板。
一次,她试着将一小筐自产的、口感改善了许多的普通茶叶放在篱笆边,上面放了张纸条:“秋茶,喝着玩。”
第二天,那个空筐里多了一盒包装严谨的、来自省农科所的优质果树专用有机肥,同样附着一张打印纸条:“试验品,多余。”
这种无声的、实用的“礼物”交换,成了他们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
冬日悄至。
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安溪村裹上了银装。茶园里的茶树进入了休眠期,叶片颜色变深,仿佛在积蓄力量。
白梨清闲了不少。每日里除了固定巡园,检查滴灌系统是否冻住,大部分时间都窝在老屋里。仙田里的那株杂交灵茶母本被她重点保护起来,偶尔动用微薄灵力为其抵御严寒。她开始有更多时间研究外婆的《茶与山月录》,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茶和香囊,忘忧薄荷成了冬日里安神的好东西。
团团怕冷,变得格外黏人,经常钻进她的被窝,或者团在灶台边打盹,像个银黑色的毛球。
林予安的果园也沉寂下来。实验大棚覆上了保温膜,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里面,或者伏案整理数据。他的越野车偶尔会消失在盘山路上,几天后又带着新的实验器材或资料回来。
白梨的微博偶尔更新,内容变成了冬日的茶园雪景、围着火炉烤红薯的团团、以及各种关于茶文化的冷知识。粉丝们依旧活跃,在评论区里嗷嗷待哺,催促着春茶,并坚持不懈地嗑着“篱笆cp”。
时光就在这宁静的冬日里,不紧不慢地流淌。
白梨很享受这种节奏。没有KpI,没有deadline,只有四季更迭和作物生长的自然律动。她额头上的“天道嗜睡症”警报再未响起,那缕伪金丹灵力在每日规律的温养下,似乎壮大了极其微弱的一丝。
她甚至开始学着用林予安那种“科学”的方式,记录茶园的数据:土壤温度、湿度、茶树的休眠状态……虽然她的仪器远不如他的精密,但做的有模有样。
有时,她会在清晨看到林予安在果园里跑步,呼出的白气凝成霜。有时,他会在傍晚站在果园高处,眺望夕阳下的山峦,身姿挺拔而沉默。
他们依旧很少说话。
但那种隔阂感,却在日复一日的隔篱相望中,渐渐淡了。
爆竹声中,旧岁辞去,新年到来。
白梨一个人在老屋贴了春联,放了挂小鞭炮,和父母视频吃了顿“云团圆饭”。团团被鞭炮声吓得钻进了衣柜,半天不肯出来。
春节过后,天气虽然依旧寒冷,但风中已然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湿润的暖意。
山涧的冰开始融化,叮咚作响。
泥土深处,蛰伏的生命悄然苏醒。
白梨巡园时,开始格外留意茶树的顶芽。
终于,在三月的一个清晨,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
她像往常一样,走到那株长势最好的杂交灵茶母本前,习惯性地低头查看。
忽然,她的目光凝固了。
只见在那深绿色的、保护严密的顶芽鳞片缝隙中,一点极其娇嫩、却充满力量的黄绿色,怯生生地探了出来!
那么小,那么脆弱,却又那么坚定!
仿佛一个信号!
她猛地直起身,环顾整个茶园。目光所及之处,那些经过一冬休养、饱蓄能量的茶树上,一颗颗饱满的顶芽仿佛约好了一般,都在悄然裂开鳞片,吐露出象征新生与希望的嫩黄!
春茶,发芽了!
白梨站在原地,怔怔地看着眼前这片萌动着勃勃生机的绿色海洋。
过去大半年的辛苦、等待、焦虑、惊喜……所有情绪在这一刻,仿佛都找到了归宿。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春雨的清甜和嫩叶的清香。
冬天过去了。
她的茶园,和她的人生,都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她转身朝老屋跑去,脚步轻快,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团团!松子!别睡啦!准备开工了!”
“我们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