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谷一日游”门票秒空的盛况,再次印证了青安农场这块金字招牌在高端消费群体和猎奇爱好者心中无与伦比的吸引力。那十位幸运儿(或者说“勇士”)在万众瞩目下,完成了为期一天的“异界观光”,回来后无不激动地在社交平台分享见闻——九成九的灵气浓度如何让人飘飘欲仙,千年灵药如何光华流转,远远瞥见的珍稀灵兽如何神异……当然,也少不了提及那令人腿软的御剑飞行体验和需要签署的厚厚一沓免责协议。
这次跨界旅游试水的成功,让白梨看到了“秘境运营”的更多可能性。光是看风景、吸灵气,虽然新奇,但似乎……还不够“接地气”,不够有“参与感”。怎么能让这些花了大价钱的游客,体验更深刻,记忆更独特,甚至……能产生点“梗”出来呢?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片神奇的百草谷,以及顾长歌留下的、那些堆积如山的五十年份灵药种子。这些种子固然珍贵,但直接售卖或种植都需极其谨慎。不过,其中有一种名为“白玉灵稻”的种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种灵稻在修仙界不算顶级,产量低,对灵气环境要求却高,食之能微弱滋养肉身,口感极佳。最关键的是,它的种植过程,极其考验种植者对灵力的细微感知和操控,也就是所谓的“灵植亲和度”。在修仙界,这通常是木灵根修士的入门功课。
一个绝(缺)妙(德)的主意,在白梨脑中诞生了。
很快,青安农场推出了“百草谷深度体验·灵根科普团”项目。在原有观光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重磅环节——下田亲手插种“白玉灵稻”!宣传语写得极具诱惑力:“激发你的潜在灵根,体验与植物灵魂沟通的奇妙感受!” 当然,后面用小字标注了“成功与否视个人天赋而定,本农场不保证激活灵根”。
这个项目一经推出,比单纯观光更引人注目!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但名额依旧被秒杀。很多人都抱着“万一我有灵根呢?”的侥幸心理,跃跃欲试。
首期“灵根科普团”开团日,天气晴好。十位穿着青安农场统一发放的、颇具古风的粗布短打(方便下田)的游客,在经历了震撼的御剑之旅和短暂的谷内观光后,被带到了百草谷边缘一处事先规划好的、灵气相对温和的水田旁。
水田不大,泥土黝黑,泛着淡淡的灵光。旁边摆放着一捆捆翠绿欲滴、仿佛自带柔光的白玉灵稻秧苗。
白梨作为“总指导”(主要是想来看热闹),穿着一身利落的工装,戴着草帽,拿着个小喇叭(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开始进行“岗前培训”:
“各位道友,欢迎来到灵植实践课堂!”她煞有介事地说着,“眼前这些,就是修仙界基础作物——白玉灵稻。种植它们,不需要你们有多大力气,也不需要多高的技巧,关键在于——用心感受!”
“想象你们的手是温暖的阳光,你们的呼吸是轻柔的雨露,”她开始满嘴跑火车,夹杂着一点真实的灵植原理,“将你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秧苗的根须上,想象着将它们温柔地送入灵土之中,与大地建立连接……对,要温柔,要有爱!它们是有灵性的!”
游客们听得云里雾里,又觉得莫名高大上,纷纷点头。
“好了,现在,请大家每人领取一株秧苗,找一块地方,开始尝试吧!记住,温柔!感受!”白梨说完,就退到田埂上,找了个树荫坐下,掏出保温杯,一副准备看戏的架势。林予安则在一旁,拿着记录板,负责记录数据和……确保安全。
十位游客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仿佛一碰就会碎的灵稻秧苗,踏入灵田。
起初,一切正常。泥土温润,秧苗手感清凉。
但当他们试图按照白梨的指导,将秧苗插入泥土,并努力去“感受”、去建立“连接”时——
异变陡生!
第一位尝试的是个身材魁梧的健身教练。他屏住呼吸,肌肉紧绷,小心翼翼地将秧苗往泥里一插。就在秧苗根部接触灵土的瞬间,那株看似柔弱的秧苗仿佛被触怒了,猛地一震,一股无形的柔韧力道反弹回来,健身教练只觉得手上一麻,整个人惊呼一声,被那股力道推得向后踉跄几步,一屁股坐在了水田里,溅起老大一朵泥花!
“哈哈哈!”田埂上和其他游客忍不住笑出声。
第二位是个戴着眼镜的It男,他吸取教训,动作更轻了。然而,当他试图将意念集中在秧苗上时,那秧苗似乎对他杂乱无章的脑电波极为排斥,叶片无风自动,猛地一甩,直接抽在了他的眼镜上,虽然不疼,但侮辱性极强!
“哎哟!”
“我的秧苗怎么在扭?”
“它、它不让我碰!”
“我感觉它在嘲笑我!”
一时间,水田里状况百出,惊呼声、笑声、落水声此起彼伏。
那白玉灵稻的秧苗,仿佛自带傲娇属性,对没有灵植亲和力(或者说灵力感知为零)的凡人极其“挑剔”。动作稍重,会被弹开;意念不纯(比如想着晚上吃啥),会被排斥;甚至有人因为太紧张,手抖得厉害,秧苗直接从他手中“跳”了出去!
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只有一位看起来文文静静、学园艺出身的小姑娘,似乎天生带着点与植物沟通的灵气,她屏息凝神,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花瓣,竟然成功地将一株秧苗稳稳地插进了泥里,虽然也累得出了一头汗,但那株秧苗在她手中显得异常温顺。
“成功了!我成功了!”小姑娘激动得满脸通红,仿佛真的觉醒了什么了不得的天赋。
而其他人,则成了各种搞笑场面的主角。尤其是那位健身教练,不信邪地尝试了三次,三次都被不同的秧苗以不同的姿势弹飞或推开,最后一次甚至在空中做了个不太标准的后空翻才落水,场面极其滑稽。
这一切,都被青安农场官方(经过游客同意后)以及一些游客自己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视频片段流传到网上,尤其是b站,瞬间引发了二创狂潮!
各种鬼畜视频、剪辑合集层出不穷:
《被稻子打飞是什么体验?》
《当代人类驯服灵稻珍贵影像》
《关于我花一万块去异界插秧却被秧苗教做人这件事》
《秧苗:莫挨老子!》
《唯一成功的那个小姐姐是天使吗?》
弹幕和评论区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哈哈哈哈秧苗の反杀!”
“健身教练:我练的不是肌肉,是寂寞。”
“秧苗:这人思想不纯,pass!”
“这哪里是灵根检测,这是社死检测吧!”
“青安农场:专业提供高端社死服务一万年。”
“成功的那位,请问是木系天灵根吗?”
“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期了!我要去看现场版!”
“灵根科普团”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血洗了各大视频平台,为青安农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话题度。虽然大部分游客体验到了失败的“挫折”,但这种新奇、搞笑、略带“虐”感的经历,反而成了他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比单纯看风景记忆深刻得多。
白梨看着b站上那些播放量惊人的二创视频,满意地吸溜了一口枸杞茶。
“看,多成功。”她对林予安说,“既让谷灵收了‘门票’(灵石),咱们赚了‘体验费’,游客收获了‘难忘的回忆’和‘网络梗’,还顺带科普(?)了灵植知识,一举多得啊!”
林予安看着田埂边那个唯一成功、正小心翼翼呵护着自己那株秧苗的小姑娘,又看了看视频里那些狼狈却笑得开心的游客,无奈地摇了摇头,眼底却带着一丝笑意。
或许,这就是青安农场独特的魅力吧。用最不靠谱的方式,做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而百草谷的灵稻体验田,也正式成为了“灵根科普团”的保留项目,持续为网络贡献着笑料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