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基地挂牌的余温尚未散去,青安农场那片小小的院落,俨然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送走了省厅的领导和大批媒体记者,院子里还残留着热闹过后的喧嚣与喜庆。村民们大多心满意足地散去,忙着回去照看自家劫后余生的田地,脸上都带着与周边村落截然不同的、充满希望的干劲。
白梨抱着那块沉甸甸的铜牌,感觉手臂都有些发酸,心里更是五味杂陈。高兴是肯定的,这份认可来之不易;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显而易见,未来会有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这里,更多的期待需要回应。她下意识地想找个地方把牌子藏起来,然后回到她那“每天工作不超四小时”的咸鱼生活里去,但她也知道,这恐怕很难了。
就在她琢磨着是把牌子挂在客厅还是仓库更不显眼时,几位并未随大流离开的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是农大的老校长,以及之前曾强烈反对林予安“浪费天赋”留村的赵世襄教授,还有另外几位看起来像是学校领导的人。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径直走向了正在帮忙收拾桌椅的林予安。
白梨的心莫名提了一下,抱着牌子的手不自觉地收紧。她大概能猜到这些人的来意。
“予安。”老校长笑容和蔼,拍了拍林予安的肩膀,目光中满是欣赏和感慨,“这次的事情,省里都传遍了!好小子!真是给咱们农大长脸!你那套‘海绵梯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啊!”
赵世襄教授站在一旁,表情有些复杂,不再是以前那种恨铁不成钢的严厉,而是带着一种被事实说服后的叹服,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予安,你之前的坚持……是对的。将前沿理论与乡村实际、与应急抢险结合,这条路,你走通了,走出了成绩。”
林予安面对昔日的师长,态度依旧谦逊,微微躬身:“校长,赵老师,过奖了。这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是形势所迫,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诶,不必过谦。”老校长摆摆手,神色变得正式起来,他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一个烫着金色大学校徽的深红色聘书,郑重地递到林予安面前。
“予安,经过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正式聘任你为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客座教授。”老校长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意,“我们知道你志在田野,心系这片土地。所以,学校对你没有任何硬性的坐班要求,只需要你每周回来一天,给学生们开一门专题课,或者指导几个重点项目。”
他特意加重了语气,强调道:“其余时间,你完全可以留在青安,继续你的科研和实践! 学校还会给予你相应的科研资源支持!我们希望,你能将青安这片‘先导区’,变成我们农大最生动、最前沿的露天课堂和科研基地!”
周围尚未完全离开的村干部和少数村民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一幕。农大的客座教授!这对于一个小山村来说,是何等的荣耀!这意味着林予安的才华和价值,得到了最高学术殿堂的正式认可,而且是以一种极其尊重他个人选择的方式!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予安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这几乎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邀请,名利双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他的自由。
林予安没有立刻去接那份聘书。他深邃的目光从老校长殷切的脸庞上移开,越过众人,精准地落在了不远处那个抱着牌匾、显得有些无措的白梨身上。
他的眼神沉静,却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
白梨对上他的目光,心脏没来由地一跳。她看到他那双总是冷静理性的眼睛里,此刻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以及一种她看不太分明,却让她脸颊微微发热的情绪。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林予安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小院:
“谢谢校长,谢谢学校的厚爱和信任。”他先表达了感谢,语气诚恳。
然后,他话锋一转,目光依旧牢牢锁着白梨,仿佛这句话,更多的是说给她听:
“这个聘书,我可以接。”
老校长和赵教授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林予安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的笑容微微一顿:
“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我接受聘书,但我所有的科研课题,必须以青安农场为核心,必须在这里完成。 我的实验室,就在这里。”
他不是在请求,而是在陈述一个决定。
这意味着,他即使接受了农大的职位,他的根,他事业的重心,依然牢牢地、毫无保留地锚定在了这片土地,锚定在了……青安农场,锚定在了白梨身边。
老校长愣了一下,随即失笑,摇了摇头,带着几分无奈,更多的是理解和赞赏:“你小子……好!依你!就依你!只要你能出成果,能把学生带好,实验室在哪里,学校支持!”
赵教授也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拍了拍林予安的肩膀:“看来,这里是彻底把你拴住了。”
林予安没有否认,他这才伸出手,郑重地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聘书。
这一刻,掌声再次响起。村民们虽然不太明白“客座教授”具体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听懂了,林技术员要当大学教授了,而且还会一直留在村里!这比什么荣誉都让他们高兴!
白梨抱着冰凉的铜牌,却觉得手心有些发烫。她看着林予安在众人的簇拥和祝贺中,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自己,那眼神里的灼热和坚定,几乎要将她融化。
他拒绝了更舒适、更广阔的舞台,选择留在这片小小的山村。
他接受了荣誉,却附加了一个将她这里作为绝对核心的条件。
这其中的意味,昭然若揭。
白梨感觉自己的脸颊越来越热,心跳快得不像话。她下意识地想躲开他那过于直接的目光,想把自己藏起来,但脚下却像生了根,动弹不得。
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慌乱、欣喜、不知所措的情绪,在她心底蔓延开来。
事业与情感的双重纽带,将他与她,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
客座教授的聘书,与其说是将他召回学术殿堂,不如说是为他扎根乡村的梦想,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
而他选择栖息的那根枝桠,名唤青安,更名唤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