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府,正堂。
秦良玉换上了一身藏青色的常服直裰,端坐于主位,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郁色,此刻板着的脸,显示着她的心情绝对算不上好。
她看着被引进来的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尤其是那个一脸坦然,仿佛只是来串门的女童,胸口那股憋闷之气几乎要冲破喉咙。
“神尊!”
秦良玉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
“良玉昨日已然表明心迹,道不同不相为谋。神尊为何还滞留我石砫境内,迟迟不去?”
她目光锐利如刀,直刺张潇一。
“更遑论,纵容麾下神使、神兽,在我治下府县如此大张旗鼓,驱邪显圣,宣扬神威!神尊究竟意欲何为?莫非真要在我石砫地界,另立山头不成?”
最后一句,已是锋芒毕露。
面对这咄咄逼人的诘问,张潇一面不改色,毫无波澜。
她甚至慢条斯理地在下首椅子上坐定,才抬眼迎上秦良玉锐利的目光,脸上露出一抹无辜的表情。
“秦将军此言差矣。”
她声音清脆,带着点孩子气的理所当然。
“吾观石砫山川形胜,民风淳朴,心中喜爱,多盘桓几日,看看此地风物民生,有何不可?难道将军连客人游览的兴致也要管束?”
张潇一顿了顿,继续道:“至于驱邪显圣?”
“将军,邪祟害人,荼毒生灵,此乃人间大患!吾辈修行之人,感天地之德,怀济世之心,见邪祟横行,岂能袖手旁观?
遣座下灵兽剿之,只为还百姓一片清净天地,清理人间污秽,此乃举手之劳的功德善举,还错了不成?
难道将军希望那些邪祟继续肆虐,残害将军治下的子民?”
这番话说得理直气壮,甚至带着“我帮你忙,你还凶我”的委屈感,配上张潇一格外真诚的脸,效果拔群。
“你……!”
秦良玉被这番占着大义名分的强词夺理噎得一时语塞。
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脸皮厚得如此清新脱俗,还带着仙气的!
这神尊竟跟她玩起了装傻充愣、顾左右而言他这一套?
还举手之劳?
那神兽招摇过市,成群结队扫荡四方,宣传口号喊得震天响,这能叫举手之劳?
这分明就是在她眼皮子底下抢人抢地盘!
“噗……”
侍立在秦良玉身后的一个年轻亲兵,似乎从未见过自家将军被人用这种孩子气的理由噎住的模样。
一时没忍住,漏了半声气音,在秦良玉眼风扫来时,死死憋住,脸涨得通红。
再看张潇一那副无辜表情,饶是秦良玉半生刚硬,也忍不住气极反笑,胸中那股郁结的怒火竟被这无赖劲儿冲散了几分,紧绷的脸色都差点破功。
秦良玉没好气地道:“神尊,休要与良玉打这机锋!你之用心,路人皆知。驱邪是假,收拢人心,宣扬你那太一道场是真!”
“将军明察秋毫!”
张潇一非但不恼,反而顺势接话,脸上露出敬佩之色。
“将军果然心系苍生,慧眼如炬!这点微末心思,瞒不过将军法眼。”
她话锋一转,脸上的嬉笑淡去几分,显出些许真诚。
“正因将军心怀黎庶,深知百姓疾苦,才更应理解吾此举的不得已。
邪祟不除,民无宁日;人心惶惑,则社稷难安。我宣扬道场,亦是给绝望之人一处安身立命、休养生息之所。
将军忠义无双,护佑一方,不也是为了庇护治下百姓平安?此心此念,与我所为,岂非殊途同归?
况且我道场收人,也讲究顺其自然,深知强扭之瓜不甜。”
她看向秦良玉目光中那份欣赏与惋惜之情显得格外明显。
“便如将军,文韬武略,忠义无双,乃当世罕见的奇女子、真国士!吾对将军之欣赏爱惜,发自肺腑。
然将军心志如铁,自有坚守,吾虽心向往之,亦深深敬重,却不敢有丝毫勉强之意。此乃吾道真谛,亦是吾待将军之心。”
她坦然地迎向秦良玉审视的视线。
“清理邪祟,确为顺势而为,为保一方百姓平安,此乃修行本分,亦是向将军表明诚意,吾等非为祸乱石砫而来,实为安定石砫而来。”
她微微停顿,观察着秦良玉的表情。
见对方虽仍紧绷着脸,但眼中的怒意稍敛,似乎在评估她话语的真伪。
张潇一知道,初步的缓冲已经达成。
“将军,吾近日观将军治下军容,白杆兵虽雄风犹在,然……”
她故意留了个话尾,果然见秦良玉眉头微蹙。
“然如何?神尊但讲无妨。”秦良玉沉声道,她治军严谨,最忌讳他人对其军务指手画脚,但张潇一话中有话,她不得不听。
“然将军勤王血战,将士用命,损耗必然不少。”张潇一叹息道。
“听闻朝廷粮饷久拖,军中恐有缺粮之忧,怕是那些为国伤残的忠勇之士,也缺医少药,困顿潦倒……。”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秦良玉内心最沉重的痛处。
那些跟随她父子两代的石砫子弟兵,勤王一战,白杆兵折损近半,活下来的许多也落下了终身残疾。
朝廷的赏赐和抚恤杯水车薪,许多伤残军士的生计,全靠她个人威望和石砫土司府勉力维持。
这份愧疚感,时刻啃噬着她的良心。
秦良玉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她没有立刻反驳,只是沉默。
张潇一心中了然,语气更加恳切。
“将军爱兵如子,石砫子弟为国流血流汗,不该落得如此凄凉境地。吾道场,略有薄产,更通晓些疗愈之术。
若将军首肯,吾愿为军中伤残将士提供接济,并为伤兵诊治,助其康复。算是吾对忠义之士的一点心意,别无他求,将军只管看作是对将士们的一份敬意。”
秦良玉的内心激烈地斗争着。
她不想与太一神尊扯上关系,更不愿接受其施舍。
但看着那些老兵饱受伤痛折磨的模样,她的心硬不起来。
他们是石砫的子弟,是为她秦家马家、为大明流过血的忠勇!
她身为主帅,却无法让他们安度余生,这是她最大的心病。
良久,秦良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声音带着沙哑:“神尊美意,良玉心领。然石砫军务,自有朝廷法度与良玉担当,粮饷之事,不劳神尊费心。”
她拒绝了粮饷的供给,这是原则,不能授人以柄。
但紧接着,她的语气软化,带着深深的愧疚:“至于军中伤残将士……”
她停顿了一下,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们为国负伤,是石砫的荣光,亦是良玉心中之痛。若神尊肯施以援手,缓解其苦楚,良玉代他们谢过神尊。”
张潇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将军高义,体恤士卒,令人钦佩。”张潇一赞了一句,随即话语极其自然地一转,目光变得柔和而关切。
“说到伤病,吾听闻少将军在战场上勇冠三军,却不幸为流矢所伤一目,虽已愈合,但留有隐患,日夜煎熬。
将军为人母者,见子受苦,心中岂能无痛?吾可助令郎复明,解其沉疴,慰将军慈母之心。”
此言一出,秦良玉端坐的身躯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
儿子马祥麟是她最大的骄傲,也是她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他眼部的伤势,是她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反复咀嚼的痛,那伤口虽愈合,但每逢天气变化便隐隐作痛,视力也大受影响,军医言可能还会逐渐恶化。
张潇一此言,抓住了她作为母亲的忧虑和软肋!
“不必了!”
秦良玉眼中一闪而过的柔软被强行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