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手头有个数据,虽然是关于别的产业的——是京州的小桥科技搞的踏板车项目。
这个项目的推进速度之快,远超预期。
一是赵立春亲自推动,小桥科技吞下了二机厂,迅速完成转型。
二是原二机厂的员工经过薛向阳的筛选和重组,去粗取精,顺利上岗。
就这样,一家老国企被盘活了。
虽然资产性质从国有变成了私有,这是没办法的事。
但不管是祁同伟夫妇,还是赵瑞龙,谁也没在收购国有资产上耍花招。
根本没必要,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而变成私企员工的工人们,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干劲十足。
所以到了初夏,定价两千块的踏板车顺利上市。
上市之初,赵公子按照祁同伟的指示,送了一批给派出所、妇联、街道办。
口碑一下子就打开了。
正值“禁摩令”推行,市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代步工具,解决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踏板车正好赶上了风口。
刚过去的一个月,光是京州就卖了十万辆!
不是不想多卖,而是产能跟不上。
在这个工资三四百的年代,两千块一台的基础款确实不便宜。
可即便如此,京州老百姓照样抢疯了。
三个月库存的十万辆,几天就卖光了。
这只是京州一个地方!
其他城市想买都买不到。
就这十万辆踏板车,除了带动二机厂之外,上下游产业链也解决了三千人的就业问题。
要是换成整车制造,那能带动多少岗位?
赵立春忍不住问:
“你们小桥科技的踏板车,还能再扩产吗?”
赵公子顿时来了精神:
“老爷子,我早就说过,伟哥这人说话向来留有余地,他说年销量三十万辆……”
“怎么可能真就只有三十万辆呢?”
“我看啊,顶多三个月就能达成这个目标。”
赵立春直截了当地问:
“别绕弯子,我问你,能不能尽快提升产能?”
赵瑞龙略带无奈地答道:
“我们已经在全力以赴提升效率了。”
“现在工人都实行三班轮换,还是轮休制,每人每月最多休息四天……”
赵立春皱眉:
“休息四天还少吗?”
赵瑞龙摊了摊手:
“别的公司或许算正常,在我们这儿,以前每人每月至少休息六天。”
“我们标准的满勤是24个工作日。”
“这是经过实际测试得出的结论,超过这个限度,不但效率下降,还容易出事故。”
“即便这样,还是追不上订单增长的速度。”
“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去了。”
“根据最新统计,今年剩下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一百万辆踏板车的产量。”
“这……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赵立春沉声问:
“那现在主要的瓶颈在哪儿?”
赵瑞龙难得认真:
“主要还是电池供应。”
“说到底,踏板车拆开也就那几大件,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电池。”
“电池跟不上,其他配件再快也没用。”
“伟哥提了个思路,就是把踏板车的零部件进一步细化。”
“简单说,除了核心的发动机、电池和控制系统,其余的都交给合作厂来做。”
“我们只负责最后的组装环节。”
赵立春若有所思:
“这个办法可行?”
赵瑞龙点头:
“可行,只要把住质量关,就不怕出问题。”
“而且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伟哥也说了,单靠我们自己,根本吃不下这么大的市场。”
“现在是抢市场的关键时候。”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降本增效,打响品牌,快速铺开市场。”
“当然也有风险。”
“就是容易给别人做嫁衣,培养潜在对手。”
赵立春饶有兴致地问:
“你不担心?”
赵瑞龙笑了笑:
“我也问过伟哥这个问题,他说哪有永远风光的行业,再好的企业也难保百年不衰。”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最基础的产业做扎实。”
赵立春一愣:
“基础产业?”
赵瑞龙脱口而出:
“衣食住行嘛!”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这些是绕不开的。”
“有些行业可能几年就没了,但这些基本需求永远不会变,变的只是形式。”
有道理!
赵立春接着问:
“那下个月的产能能做到多少?”
赵瑞龙答得干脆:
“八万辆!”
“这是我们当前的最大负荷。”
“要是再硬压产能,出事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安全。”
赵立春立刻表态: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口碑也是第一位。”
“有多大能力就接多大的任务,别盲目追求速度。”
赵公子笑着站起身:
“老爷子,我没等你发话就去吕州了,那边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事让我心里痒痒的,真等不及了。”
赵立春反问:
“人家电话都打到我这儿了,你是不是也该有个回应?”
赵瑞龙好奇地问:
“老爷子,您怎么看这事?”
赵立春淡淡一笑:
“我的意思就是,按你原定计划来。”
赵公子眼睛一亮:
“您的意思是……晾着他?”
赵立春意味深长地说:
“他先打电话过来,已经坏了规矩,我凭什么要给他面子?”
“按你的安排来。”
赵瑞龙高兴地说:
“有您这句话,我就踏实了。”
“老爷子,那我先走了哈!”
赵立春忽然叫住他:
“下个月小艾就过生日了。”
赵公子一时没反应过来:
“阿嫂的生日怎么了?”
赵立春叹口气:
“钟叔叔过年的时候给我打过电话,说小艾一过生日,就让他们俩去把证领了。”
赵立春眉头一皱,语气略显迟疑:
“钟叔叔那边还是不方便?”
他随即语气淡了下来,说道:
“眼下大局已定,等到了年底,事情自然就顺了。”
赵瑞龙听得有些纳闷,嘟囔着说:
“那也不用这么急吧,一个才二十,另一个也才二十一……”
赵立春脸色微微一沉,情绪有些低落:
“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拿婚姻当儿戏?这可是人生大事,越早定下来越好!”
“我提醒你,是让你提前准备点像样的礼物!”
赵公子一听,立刻缩了缩脖子,灰头土脸地走了。
难得清醒状态下的赵瑞龙,这次居然没自己开车,而是让司南来开他的那辆虎头奔。
赵立春的提醒让他有点犯愁:
“司南,你说伟哥要结婚了,我该送什么合适?”
司南苦笑一声:
“龙哥,您这问题可真难倒我了。”
“我自己送礼都愁得不行,哪知道送什么好啊。”
赵瑞龙认真地问:
“那你亲戚朋友结婚的时候,一般送点什么?”
司南摊了摊手:
“也就是点小家电啥的,实用点的东西。”
“不过龙哥您身份不一样,肯定不能和我们一样。”
赵瑞龙翻了个白眼:
“问你跟没问一样!”
其实司南根本没心思琢磨这个,他正沉浸在驾驶体验中。
这车,真不是盖的!
好得离谱!
开车还能带点按摩,谁想得到?
太舒服了!
简直是一种享受。
他忍不住感叹:
“果然不愧是顶级豪车。”
赵瑞龙却不在意:
“好好干,以后你也能拥有。”
司南无奈一笑:
“龙哥,您就别拿我开涮了,这种车我可养不起。”
“光是买车就一百万,平时保养维修,一年至少得十万吧?”
“万一刮了蹭了,我估计心都碎了,还是算了。”
赵公子恨铁不成钢地看着他:
“你现在一个月一万,一年就是十万,过几年涨工资,还不能考虑买一辆?”
司南摇头:
“哪能这么算呢?”
赵瑞龙笑了笑,回忆道:
“我刚跟着伟哥那会儿,伟哥问我,我理想中的收入是多少。”
“我当时年轻,没什么眼界,随口说了一句,十年一个亿。”
司南听得一愣,这还叫没眼界?
要他说,这种话想都不敢想,太吓人了。
赵瑞龙继续说道:
“伟哥听了之后还跟我打了个赌,说十年内如果我赚不到一亿,他补我。”
“你也知道,咱们小桥科技的电动滑板车卖得有多火。”
“你知道一辆车利润有多少吗?”
司南摇了摇头。
赵瑞龙嘴角一扬:
“平均五百块!”
“而且随着工人技术提升,利润还能再涨一百。”
“这可是纯利润。”
“那你说,上个月我们卖了多少台?”
司南脱口而出:
“十万台!”
赵瑞龙拍手一笑:
“没错,就是十万台!”
“你算算这利润有多可观?”
司南睁大了眼睛:
“五千万?!”
赵瑞龙的意地点点头:
“是啊,可惜目前产能一个月最多八万辆,也就四千万左右。”
“不过嘛,这才只是开始,我现在的目标是——十年十个亿!”
司南听得目瞪口呆。
他知道自己这份工作不一般,却没想到竟然能这么不一般!
这哪是请老管他们吃一顿饭就能表达谢意的?
得请他们吃上一个月才行!
赵瑞龙随意地说道:
“你也不用这么惊讶,你是老管介绍来的,也是我身边的人。”
“你得有个信念——伟哥,无所不能!”
司南连连点头,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
如果不是了解赵瑞龙的为人,他甚至会觉得这人是在吹牛。
可赵公子,从来不是那种喜欢空口说大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