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最近事情很多,要是有个吕州本地人帮忙,他会轻松不少。”
“易书记,你别忘了,宁家的老窝就在流水县,这本就是你的职责范围。”
易学习一拍脑门,感叹道:“要不是你提醒,我还真差点疏忽了。”
赵公子调侃道:“当官不能太清高,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
“更何况,高府尹本就是你的上级,又是你同一派的人,帮他做事,理所当然。”
易学习点头微笑:“你说得对。”
“我回头就安排一下,这几天多往市里走动。”
祁同伟又补充:“让大龙陪你一起去。”
“你们两个正好可以帮高老师撑个场面。”
“吕州这边的人以为高老师是空降来的,在本地没人手。”
“我们就得帮他站稳脚跟。”
赵公子一脸无奈:“好嘛,我又是那个跑腿的命!”
“好,这事儿我接下来了,正好过去看看宁家那边的工程进展。”
大伙儿就这样敲定了安排。
易学习心里明白,祁同伟这个分工,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趁着这次机会,把流水县从上到下清理一遍,那些不听招呼的人,统统给我让位。
而且祁同伟提到的学校项目,对易学习来说也是一项拿得出手的成绩。
东大一直看重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方面的工作。
他心中不由感慨,有靠山就是不一样啊!
正如他所说,易学习已经把祁同伟当作自己的主心骨,哪怕这位“主心骨”名义上还是他的下属。
众人之后去了医院探望管春秋,接着又回到了二王村。
刚坐下没多久,祁同伟就接到了赵立春的电话:“同伟,吕州的事你办得漂亮。”
“眼下有一件事,还得你来处理。”
当祁同伟带着易学习去省府汇报吕州民间金融问题时,政治嗅觉灵敏的赵立春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在汉东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他迅速拉上了盟友梁群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一场闪电式行动。
虽然赵立春是右布政使,但左布政使年纪大了,仕途已经到头,因此默许赵立春在吕州扶植自己的人马。
更何况吕州宁府尹捅出的篓子实在不小,省府上上下下都十分愤怒。
左布政使也不想自己的晚年名誉毁于一旦,发誓要把这个害群之马清理出去。
很快省府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否则梁群峰即便和赵立春是盟友,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行动起来——毕竟规矩还是要走的。
吕州的事情办得十分顺利,只是一夜之间,宁府尹就被拿下。
但梁群峰送回来的调查结果,差点把省府几位大佬吓得心脏病发作——
吕州原本用一千万的资金运作了三亿的盘子,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操作得当,在合规范围内回笼资金,风险大点也能接受。
但问题就出在资金的运作上。
宁府尹这一伙人,居然直接挪用了六百万的款项!
换句话说,他们仅靠四百万的资本在运作三亿的盘子,只要有一点闪失,立马就要出事。
一旦爆雷,整个吕州都会被炸得支离破碎。
甚至,连他们这些人也得被卷进去。
更离谱的是,宁府尹竟然用公务员的工资搭建这个资金池,还强行命令各单位参与这个平台。
换作别的知府,连想都不敢想。
可在吕州,这是宁家的地盘,宁家在这里经营了整整四十年,宁府尹就是敢这么做。
而且没人敢质疑!
像易学习这样的,也只能守住自己的小摊子而已。
换句话说,整个吕州几乎都成了宁府尹的共犯!
更糟的是,宁府尹这么痛快交代问题,是因为亏空实在补不上了,眼看就要爆雷。
这才是最头疼的地方。
更头疼的是,省府眼下根本拿不出六百万来填补这个窟窿。
这是1988年,不是十年后,或者四年之后。
哪怕再过四年,以汉东的财政能力,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都不难筹措。
但在八八年深秋,六百万可是天文数字。
赵立春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这次麻烦大了。
吕州一旦出事,左布政使的退休日子过不安稳,连他这个右布政使也得跟着倒霉。
赵立春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走投无路。
他甚至开始琢磨起退路来了。
可就在这时,高育良打来电话,说事情解决了,六百万的缺口有人补上了!
祁同伟!
又是祁同伟,在关键时刻又拉了他一把。
赵立春激动之余,心头却泛起一阵后怕。
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祁同伟、钟小艾、赵瑞龙一起请到家里吃饭。
他想请祁同伟夫妇吃顿饭,表达感激。
但他更想狠狠抽赵瑞龙一顿!
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敢阻挠祁同伟收购宁家资产!
赵瑞龙这个蠢货,难道不知道吕州的事直接关系到他的政治命运吗?
“我对这孩子太放任了,没有好好管教。”
“把他放在同伟身边,虽然是为了让他少犯错。”
“可也让他少了点紧迫感!”
赵立春心里明镜似的,这半年来,自己的儿子赵瑞龙跟着祁同伟,捞了不少好处。
可赵瑞龙出了多少力?
半点都没有!
净在外面露个脸!
那脸是谁的面子?
呸!
分明是沾了他赵立春的光!
若不是他赵立春身居高位,是汉东右布政使,赵瑞龙凭什么到处露脸?
差点没把赵大人气炸了!
好半天,赵立春才缓过神来,心想祁同伟果然了不起,不愧是他和钟声共同看中的干才。
陈岩石那个老家伙真是眼瞎了。
如果赵立春有陈阳这样的闺女,二话不说就许配给祁同伟,最好早点成婚,要是能抱个外孙就更妙了。
陈岩石居然怕祁同伟抢了他儿子陈海的政治资本,简直荒唐。
祁同伟现在还在汉东,要是真按照钟声当初的规划进入中枢,不知道多少大人物要拉拢他。
他还缺政治资源?
简直是无稽之谈!
赵立春长叹一声,真可惜!
自己两个女儿都比赵瑞龙年长,也早已成家。
虽说女婿们都不错,但从本事上讲,没人比得上祁同伟。
这就让人头疼了!
还是钟声舍得下本。
直接把钟小艾跟祁同伟绑在一起了。以祁同伟的能力,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超过钟声都是迟早的事。
将来走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
至少不会比钟声低就是了。
赵立春看着手中的《明朝那些事儿》,眼前一亮。
“言语出自真心,古人诚不欺我啊!”
这本书以小说形式,结合正史、野史与大量地方志写成,从中能读出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回看祁同伟从政以来的经历,还真是一模一样。
宁府尹的金融案是他揭发的。
六百万的财政亏空也是他补上的。
在赵立春眼里,祁同伟就像一位绝世剑客,凭借一手惊艳剑术,将原本必败的局面扭转成大胜!
“能写出历史的人手段不凡,祁同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赵立春心中满是喜悦。
他太清楚,一旦六百万缺口补上,吕州将会彻底洗牌。
那里将变成赵系势力的一统天下!
当然,他的盟友梁群峰也会分得一杯羹。
这正是胜利者的奖赏。
赵立春兴致颇高,给自己泡了一壶碧螺春。
他早年在地方工作时就爱上了这款茶,平时也只喝这个。
不过他喝茶不多,只在情绪波动时才会来上一杯。
如今心情大好,自然要泡一壶。
“有功不赏,这是大忌。”
“可祁同伟年纪太轻,资历尚浅,想要提拔他……不太合规矩。”
赵立春轻轻皱起眉头。
这就像当初祁同伟用家传宝玉挡下地痞老五致命一击时一样,想奖赏他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不行,若是不给祁同伟应有的奖励,恐怕他会投奔钟声那边。”
祁同伟接到赵立春的电话,颇感意外:“华东论坛?”
赵立春解释道:“就是华东六省一市组织的论坛。”
“主要是由华东六省一市的学者组成的。”祁同伟略显疑惑,
“这不是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吗?”
赵立春笑着摇头:“虽说是学者主导,但实际服务对象可是这六省一市。”
“哦?”祁同伟试探性地问,“那这个论坛,说白了是为官员提供决策参考的?”
赵立春哈哈一笑:“我就知道你脑子灵光,一点就透。”
“没错,就是为六省一市的布政使提供决策依据的。”他压低声音补充道,
“而且,有些重要观点还会报上内参。”
赵立春其实一直在琢磨怎么奖赏祁同伟。
功劳太大,不奖励不行。
一个团队,就算做不到绝对公平,也得维持基本的平衡。
若祁同伟没背景,还能压一压。
可祁同伟不是普通人。
先不说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在地痞老五手下救下赵瑞龙,是赵家的恩人。
且说吕州的事情,从最初察觉到后续处理,祁同伟所付出的努力无疑是最大的。
往大了说,这几乎可以说是保住了赵立春的政治前程。
那么,问题来了。
如此重大的功劳,你要是不给予应有的回报,合适吗?
如果不给予回报,派系内部的人会怎么看赵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