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菜的主料是当地产的河虾。
而且必须是母虾,还要带虾籽。单是炒虾籽就得花上一个小时。
接着取出虾仁,煮熟后再取出虾脑,再用虾壳熬出虾油。
锅里加上清水和盐,小火慢炖一个小时,熬出虾汤。
过滤掉虾壳后,晒干碾成虾粉。
最后,将虾粉和面粉混合揉成面团,制成面条。
这些复杂的步骤完成后,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面条煮熟后盛入碗中,浇上虾汤,再配上虾脑、虾仁和虾籽,最后淋上虾油,撒点葱花就完成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面条最好现煮现吃。要是提前煮好了,面条就会变得又软又烂。
祁同伟只完成了第一步,就立刻带着材料进了空间。
他实在没时间一步步慢慢做。
直接在空间里走一遭,虾面、虾汤、虾脑、虾仁、虾籽、虾油全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钟小艾惊讶得差点张大了嘴:“师兄,这真是你做的?”
祁同伟面不改色地点头:“是啊。”
钟小艾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鲜得差点咬到舌头。
这六虾面做法不算复杂,材料也不贵,就是太费时间。
自己在家做倒还可以,要是拿来开店,那非亏死不可!
所以京州本地很少有人主打六虾面,多是简化版的三虾面或者三鲜面。
一碗面,两个人不到五分钟就吃光了。
钟小艾笑眯眯地挽着祁同伟的手:“师兄,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嘛!”
她太了解祁同伟了,这家伙只有心情好时,才会下厨做这些讲究的菜。
祁同伟嘿嘿一笑:“还是你懂我!”
“我今天见了上官校长,顺便谈了点合作。”
他把自己今天的事情跟钟小艾讲了一遍。
钟小艾好奇地问:“师兄,你真的打算资助上官校长的那个项目?”
祁同伟点点头:“那是当然。”
“你别看我们现在电力紧张,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电网建设,火电、水电,甚至核电都在快速推进。”
“现在京州有些村办企业,一个月的电费都能上万——这说明用电需求很旺盛。”
钟小艾笑道:“咱们二王村不就是这样的吗?”
祁同伟轻轻搂着她,摇头道:“不一样,咱们二王村是特殊情况。”
“整个吕州能有几个像二王村这样有规模的企业?”
“样本数量太少了,没有代表性。”
“但是……”
“京州这边的情况是很多村子的工厂主用电量激增。”
“这说明,电力的大发展,是大势所趋。”
“松江已经出台了禁摩政策,而在此之前,帝都已经先行一步。”
钟小艾思索片刻后说道,
“我上中学那会儿,帝都已经开始限制摩托车上路了。”
祁同伟点点头: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一个城市开了头,其他城市都会跟着效仿。”
“表面上看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为汽车产业铺路。”
“不过目前来看,有能力购买汽车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我计划投资建一个踏板电动车厂。”
钟小艾提醒说:“这和我们集团的发展方向不太一致吧?”
“吕州根本不会发展工业,它是个农业城市。”
“耕地是红线,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这句赠言,还是你送给易学习的呢……”
祁同伟笑了笑:
“我又不是要在吕州建厂。”
钟小艾一愣:“你的意思是,放在京州?”
祁同伟认真地说:“踏板电动车未来会是一片蓝海,我们得抢先布局。”
“相比摩托车,踏板车速度更慢,安全性更高,足以应对日常出行的各种需求。”
“更重要的是,它的车身轻便,女同志骑起来也方便。”
“我们集团将来规模会很大,因为我们的业务性质,很大一部分都跟农民打交道。”
“所以,拥有一款合适的交通工具是必须的!”
钟小艾轻轻点头。
祁同伟又补充了一句:“农机厂是农机厂,我们是我们,我们不会一直局限在吕州。”
钟小艾顿时明白了:“那我们什么时候启动踏板车厂的建设?”
祁同伟摆摆手:“明年吧,前提是上官校长那边能顺利推进,电池研发要有突破才行。”
“电池是踏板车的关键。”
钟小艾有些疑惑:“冲击院士需要投入这么多资金吗?”
祁同伟笑道:“任何科研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大量的资源支撑。”
“没有资金支持,只能靠时间慢慢熬。”
“但我们都知道,科技发展太快了,你不抓紧出成果,闭门造车的话。”
“等你终于搞出来了,可能别人早就有了类似甚至领先好几代的技术。”
“到时候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祁同伟没说出口的是,现在冲击院士的投入,最多也就几百万。
可他重生前,不花个几千万甚至上亿,想冲击院士几乎不可能!
“我们是汉大的学生,上官校长和我们天然亲近。”
“如果他能成功评上院士,对我们集团的帮助将非常大。”
“我们必须全力支持。”
上官校长的行动力,证明了祁同伟的判断多么准确。
仅仅三天时间,他就从祁同伟那里拿到了三万元的额外研究经费,作为回报,他带来了三百名农业专业的学生。
这让祁同伟大为惊讶:“校长,你是怎么做到的?”
上官校长小心翼翼地问:“你不嫌人多吧?”
祁同伟一愣:“这才哪到哪?”
“有多少要多少。”
这下轮到上官校长吃惊了:“我还担心人太多,你居然还嫌不够?”
祁同伟解释道:“我那个项目最需要的就是农业大学的学生。”
“要不是他们毕业有分配制度,我都想把这两届学生全包下来。”
上官校长瞪大了眼睛:“全……全包下来?”
“你到底做的是什么项目啊?”
祁同伟介绍道:“就是在地里搞农业,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上官校长吃了一惊:“你搞这个?”
祁同伟点点头,一边掰着手指数道:
“在地里种粮食可不是简单事。”
“必须标准化、专业化。”
“这就离不开细致的田间指导。”
上官校长疑惑地问:“田间指导不是每个乡镇都该做的工作吗?”
祁同伟反问:“校长,您小时候也干过农活,您觉得单靠镇里那几位农业技术员,真能面面俱到地指导得那么细致吗?”上官校长连连摆头。
技术员的指导方式都是集中式的,怎么可能做到那样细致入微?
上官校长皱眉:“你这个计划……规模到底有多大?”
“三百个学生还不够?”祁同伟反问。
“难道要把每一亩地都建成高标准的示范田?”
祁同伟伸出手指:“我需要的学生,首先得是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还没到专家的程度。”
这一点上官校长也认可。
现在的大学生,确实很少有人浑水摸鱼了。毕竟学得扎实,将来进了单位才有人重视。
农业大学的学生,那可是真的要下地干活!
但就算是种地,也不可能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把所有农作物都轮种一遍。
“第一是专业能力还有点欠缺,第二是他们毕竟还是学生,还没完全适应社会角色。”
“面对突发情况,能不能真正融入当地村民之中,谁也无法预料。”
“所以我其实准备了五成的淘汰率。”
啊?!
上官校长微微皱眉:“这淘汰率是不是太高了点?”
祁同伟摊了摊手:“要是没人带着,能有一半的人留下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接着说道:
“最开始我只是打算招几个农业技术员就行了。”
“因为起步阶段覆盖的范围也不大,就小桥镇的二十一个村子。”
上官校长一愣:“你不是还没毕业吗?”
“你不是只是个村支书吗?”
祁同伟略带腼腆地说:“咱们汉大的毕业生质量一直都不错,前几天,我被调任为小桥镇的代镇长。”
上官校长吃了一惊:“副科级?”
祁同伟笑了笑:“年纪轻、资历浅、学历也不够,只能先干副科。”
要是他手里有博士学位,那晋升流程能快不少。
但祁同伟并不在意这些,他选择从基层做起,本就是为了长远布局。
在体制内,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力量,根本比不上一个团队的力量。
他不想当孤胆英雄,他想做的是一个有坚实后盾的组织者,该走的路,必须一步一步踏实地走。
反正他还年轻,今年才二十岁。
等得起!
上官校长想了想,说道:“那一个镇配个六七十个技术员,也够了吧。”
祁同伟耸耸肩:“我在二王村有个工厂项目,因为用工只招了本村的农民,周边村子的人有意见,就把县里给围了。”
上官校长啧啧称奇:“你那个厂子的待遇看起来真不错。”
祁同伟笑了笑:“那当然,工人最差的也能拿三百一个月。”
啊!
上官校长感叹:“怪不得会闹事。”
“现在城市里的工人,一个月也就三百上下。”
“还不一定准时发。”
祁同伟认真地说:“我从不拖欠工资,加班还有补贴。”
上官校长听后摇头苦笑:“难怪他们要闹县里。”
县里被围一下,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上官校长经历过的离谱事还多了去了。
这不过是农民想改变生活状况的一种方式罢了。
没人会真的因此责怪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