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围绕农机厂的小企业,也有自己的员工,他们的日常三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于是,大家干脆统一从丰收食品公司采购,这也成了一项稳定的小收入来源。
在这段时间里,祁同伟的恩师——汉大的上官校长,特地从京州赶到吕州,既是道谢,也是来帮忙的。
依靠祁同伟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上官校长顺利发表了多篇重量级论文。
在八九十年代之交,锂离子电池还是全球科研的热点方向。
曰本在这方面进展迅速,甚至将其称为“最后的技术壁垒”,严防死守,拒绝与国外交流。
然而,上官校长却意外地突破了这道壁垒,并成功制造出可商业应用的锂离子电池。
一时间,京州的日方人士都多了不少。
上官校长也凭此成果顺利当选院士,从此成为学术界的中坚力量。
而祁同伟作为他的关门弟子,也自然而然地受益于这位老师的人脉资源。
这次他特地来吕州,就是为了感谢祁同伟。
学生如此用心地帮助老师,做老师的除了帮他搭上线京州大学的资源,也没能帮上什么大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可当他真正踏足这里,却愣住了——这真的是农村吗?
哪有农村能从幼儿园一直办到高中的全阶段教育体系?
还有配套的三甲医院分院——这还得感谢高育良对祁同伟的全力支持,直接让吕州中心医院在二王村设立了分院。
特别说明一下,从基础医疗水平来看,东大在这方面确实领先全球。
原因很简单,东大人口基数大,病患样本多,这让基础医疗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学校的建设、医院的设立、工厂的运转,这些都没能让上官校长感到震惊。
真正让他震撼的,是这里的福利体系。
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每天都能领取一瓶牛奶、一颗鸡蛋——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丰收集团专门养殖了上千头奶牛和山羊。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享有同样的待遇。
村子里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因为资金充足,工程进度快得惊人——只要资金不断,进展速度绝对超乎想象!
上官校长看得真切,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两层小洋楼。
要不是隔壁还有几间住人的茅草屋,他还真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他神情复杂地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学生,认真地说道:
“同伟,有什么需要尽管提,老师一定帮你搞定。”
祁同伟沉思片刻,开口道:
“老师,能不能给我找几位计算机专业的优秀学生?”
上官校长一脸疑惑:
“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原本祁同伟是证法系的佼佼者,后来转了理工方向,还搞出了全球首款商用锂离子电池——这是校长心里清楚的。
现在怎么又跳到计算机领域了?
祁同伟解释说:
“我这边业务铺得比较广,目前急需一套内部管理系统。”
“我自己学太费时间了……”
上官校长赶紧摆手:
“你的时间可宝贵得很,哪能这么浪费?再说,计算机也没电池那么有趣吧?”
“放心,这事我来安排。”
他从不怀疑祁同伟是位难得的高材生。
更不否认他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当初让祁同伟转来读研,其实他也没想到这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拿出如此成熟的产品。
简直好到让人难以置信。
祁同伟就是他做导师的最大骄傲。
如果祁同伟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他这个导师岂不是要被“淘汰”了?
那是绝对不行的!
于是乎……
一队汉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被调了过来。
总之,祁同伟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
每天都得忙到晚上八九点——顺便提一下,夜校还在继续开课,只是授课的换成了其他大学生。
祁同伟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走出车间:
“龙哥刚才说什么了?”
钟小艾回答道:
“好消息,关于虎头奔的事。”
祁同伟嘴角微扬:
“戴勒姆那边出问题了?”
钟小艾思索了一下:
“我猜他们是不想在松江生产虎头奔系列。”
祁同伟冷笑一声:
“帝国主义的算盘从没停过!”
钟小艾叹了口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落后就要挨打。”
祁同伟皱眉道:
“这样拖下去太耽误事了,我们有没有可能自己研发移动电话?”
钟小艾吃了一惊:
“移动电话?”
祁同伟解释说:
“你可以理解为能随身携带的电话……”
“我回头跟上官老师谈谈。”
“让他帮我找几位学生。”
钟小艾笑着说道:
“上官老师真是帮了我们不少。”
“不过通信方面的学生得去工大找,我们汉大没有。”
祁同伟笑道:
“老师肯定会愿意帮忙的。”
钟小艾好奇地问:
“师兄,这移动电话……”
祁同伟说:
“岳父和赵伯伯送来了不少国外资料,移动电话在鹰酱已经有雏形了。”
“我研究了一下,我们也可以做。”
钟小艾眼里满是崇拜:
“我师兄最厉害了!”
进入初夏,很多事情逐渐明朗,祁同伟去年在华东论坛上的判断,如今已经一一应验。
京城局势已定,钟声和赵立春也按他的要求送来了大量国外报纸。
祁同伟需要靠这些资料来分析国际局势,也为自己的“超前布局”找些合理的解释。
拿起电话,赵瑞龙的声音立刻传来:
“伟哥,戴勒姆对你提供的车型图纸非常满意,价格方面也没有异议。”
“但他们不愿意在松江生产虎头奔系列,理由是不想把这个系列归在大众旗下。”
“为此,他们愿意多给师兄五千万美金。”
祁同伟嗤笑一声:
“我缺这点钱吗?”
这话一出,霸气十足。
赵瑞龙哈哈大笑:
“伟哥威武!”
祁同伟接着问:
“你那边有没有什么麻烦?”
赵瑞龙略显犹豫地开口:
“松江那边有个富二代,被戴勒姆招了过去,最近老是劝我答应他们的条件。”
祁同伟一脸不屑:
“这不过是西方惯用的手段罢了,不收买几个胳膊肘往外拐的人,他们反倒不安心。”
赵公子忍不住抱怨:
“谁说那帮老外个个都是绅士了?”
祁同伟脸色一沉:
“这种念头谁灌输给你的?”
“你忘了我们曾经的屈辱史了吗?”
赵瑞龙连忙辩解:
“哥,我怎么可能忘?”
“这不是跟着你做事,想多学点东西嘛。”
祁同伟皱着眉头:
“哪本正经历史说过西方人是绅士?”
赵公子撇嘴:
“我哪有时间去看那些大部头?”
“我看的都是《读者》《意林》之类的。”
祁同伟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
“这种肤浅的刊物以后别看了。”
“你知道那些文章是怎么来的吗?”
赵瑞龙一脸好奇:
“怎么说?”
祁同伟叹了口气:
“这两个杂志的编辑部有明确的要求,不管你什么背景,只要按他们的格式写,表达‘外国人素质高’这个核心思想……”
“哪怕内容再离谱,也能拿稿费。”
赵瑞龙满脸震惊:
“你是怎么知道的?”
祁同伟淡淡一笑:
“我以前是汉大学生会主席,对大学生兼职、赚外快的事情比较了解。”
“理工科的学生给京州老板做点小设计,文科学院那边嘛……”
“中文系的学生有些才气的,随便翻几本读者意林,就看出里面的问题,然后反手就给投稿了。”
“据我所知,汉东省不少中文系的学生,都靠这两本杂志赚点零花钱。”
啊?!
赵瑞龙整个人都懵了。
他难以置信地问:
“那上面的文章,是几个还在念大学的学生写的?”
祁同伟摊摊手:
“说不定还有高中生呢。”
赵瑞龙忍不住爆了粗口:
“我靠!”
祁同伟语气坚定:
“你回去告诉戴勒姆的人,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就换人合作。”
“你转身就把图纸卖给冈本,他们那边肯定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
“毕竟,冈本虽然产品卖得好,但骨子里还是廉价货。”
“你告诉戴勒姆,如果他们不点头,那以后‘冈本汽车’就成了高端车的代名词,随便他们选。”
“另外,因为他们的拖延,这单价格必须翻倍。
我们原本要五千万美金,现在涨到一亿。”
赵瑞龙瞪大了眼:
“伟哥,你还加价?”
祁同伟微微一笑:
“这两个欧美品牌的竞争,比你想象得更激烈。”
“听我的,准没错。”
“西方人就吃这套。”
赵瑞龙越听越兴奋:
“这种事我最爱干了。”
他又补充一句:
“伟哥,戴勒姆那边想见你一面,想当面谈。”
祁同伟冷笑一声:
“一个区区的地区总裁,也配见我?”
赵瑞龙一愣:
“伟哥,人家可是亲自来松江了,连市里都派人陪着。”
祁同伟提醒道:
“你现在是个商人,就要用商人的手段办事。
你守法合规,又有赵伯伯撑腰,怕什么?”
“你又不是当官的,得讲那么多规矩。”
“你越强硬,他们反而越服你。”
赵瑞龙听得热血沸腾:
“哥,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让那帮洋人知道,咱们不是好惹的。”
祁同伟郑重叮嘱:
“这一亿美金,对我们接下来的计划太关键了。”
“无论如何,今年必须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