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感慨道:
“赵大人平生最爱碧螺春,而且只在心情好的时候才喝。”
“今天沾你们的光,我也尝尝。”
祁同伟笑了笑:
“老师,您要是喜欢,回头我让龙哥多捎点来。”
高育良瞪他一眼:
“要是赵大人那儿的茶叶全到了我这儿,他不收拾我才怪!”
祁同伟哈哈一笑:
“你是赵伯伯最倚重的人,他怎么会真的怪罪你呢?”
这话听在高育良耳中格外熨帖。
他环顾四周,不住地点头,对屋内的布置显然十分满意。
“村里统一都是这种装修风格的吗?”
钟小艾接过话头:
“装修风格还是由各家自己定的,我们只做一些基础的硬装,后续怎么布置,就看各家的喜好和条件了。”
“如果想装得讲究点,也可以请人好好设计一下。”
“不过大多数村民图省事,拿到房子就直接入住了。”
“毕竟大家手头都不宽裕,工作时间也不长。”
小郝一听,差点瞪圆了眼:
“这房子是每家都有一套?”
祁同伟笑着解释:
“没错,二王村每户人家都能分到一套,用的是丰收集团的分红。”
“房子,可是人生大事。”
“合并之后,全村共有四百三十三户,按照面积大小,分到了一百五到二百五平米不等的联排别墅。”
“就是人口多的家庭,也完全够住。”
高育良略带疑惑地问:
“那我听小易说这里一共建了八百栋?”
祁同伟答道:
“剩下的,是为丰收集团引进的人才准备的。”
“不光是集团员工,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也都考虑进来了。”
“要想留住人,就得拿出点诚意来。”
“房子和配套设施是最关键的保障。”
“这也是我们能提供的福利之一,不然怎么跟别的地方争人才呢?”
小郝忍不住问:
“那是不是只要入职就能分到房子?”
祁同伟笑了笑:
“也不是谁都行,得有专长,还得有一定的服务年限。”
“通常来说,是十年。”
小郝一脸不解:
“要干满十年才能拿到房子?”
“这也太久了。”
祁同伟摆摆手:
“不是你想的那样。”
“只要符合条件、有住房需求,入职就可以安排住房。”
“十年,是服务期限,等于是给员工一个归属的承诺。”
“只要你踏实干满十年,这套房子就是你的了。”
小郝一听,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还有这样的好事?”
“现在工作这么难找,一边挣钱一边还能得一套房……谁不抢着来啊?”
祁同伟摇头笑道: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这里是吕州市流水县小桥镇二王村。”
“要吸引人才,可不容易。”
小郝这才回过味来——这可是贫困镇里的贫困村,名声在外,对年轻人来说,吸引力确实有限。
高育良笑着打圆场:
“贫困村是过去的事了,回头我让宣传部门好好报道一下你们的做法。”
祁同伟笑嘻嘻地说:
“还得靠老师帮忙宣传。”
“要是我们自己张罗,可真得忙得焦头烂额。”
高育良感叹:
“打造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你这想法可不小。”
祁同伟反问:
“老师,您觉得我就不该想这么远?”
高育良脸色一正:
“你早点说,我也可以早做准备。”
“或者提前帮你们规划一下。”
“现在突然提出来,让我一时半会儿真不好安排。”
祁同伟叹口气:
“当时情况特殊,必须保密,等成果出来才能对外公布。”
“不然,易书记的办公室早就被人踏破了。”
易学习连连点头:
“这确实是我们最担心的事之一。”
面对高育良,祁同伟毫不掩饰:
“老师,基层的事情真不好办。”
“我这一路走来,可以说都是硬拼出来的。”
“一开始跟村里人‘斗’,后来又跟邻村‘斗’,再后来是镇上的其他村长,再到后来,就是跟两任镇长打交道。”
“最后还和宁家掰过手腕。”
“这些倒也还好,除了宁家之外,大家好歹都是体制内的人,有章法可循。”
“官僚嘛,该谈就谈,碰到泼皮,那就该管就管。”
“最难的反而是老百姓,不能靠硬来,只能慢慢贴近,融入他们的生活,但又不能真的混在一起。”
小郝一开始听得一头雾水,心想这不一个意思吗?
可细细一想,还真不是一回事。
“你分析得确实在理。”
祁同伟接着说:
“如果我只是负责二王村,那其他村子的事跟我无关。”
“可我们是要下大棋的,必须顾及周边村庄的情绪。”
“这个消息必须压住,这是第一点!”
高育良有些惊讶地问:
“还有第二点?”
祁同伟神情严肃地答道:
“既然我能把消息放出去,就有办法控制由此引发的混乱。”
高育良愣了一下:
“你说什么?!”
小郝听得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懂两人在说什么。
作为市府的秘书,他多少也算个重要人物,可此刻却一头懵,两人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高育良连忙追问:
“那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老百姓跑来县正府要求同样的补偿,你能摆平?”
这其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事实上,流水县的老百姓已经冲击过一次县衙,万一被人煽动,说不定还会再来一次。
高育良本能地想要防患于未然。
祁同伟淡淡一笑:
“能!”
高育良眼睛一亮:
“真的?”
祁同伟语气坚定:
“真的!”
“当然,不会让他们坐享其成。”
“最多只能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高育良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又追问了一句:
“你真的有办法解决这些事?”
祁同伟笑着答道:
“当然可以。”
“现在正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丰收集团迎来一次大飞跃。”
“我敢做承诺,是因为我有底气。”
高育良皱眉问:
“什么机会?”
他提醒道: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就算现在就开始申请,最快也要到明年才能批下来。”
“也就是说,想要享受国家级示范区的政策支持,最快也得等到年年。”
“当然,市里也会给你提供不少优惠。”
祁同伟摇了摇头:
“我讲的不是这个。”
“我有个机会,能让丰收集团迅速扩张。”
“不然的话,光是北方联合工农业国阿廖沙那个订单,都很难完全满足。”
“他这次要的是洋葱,下次就可能是番茄酱、蔬菜罐头、干菜这些。”
“目前和我们签订供销合同的企业,远远不够!”
高育良看了看一旁的易学习,又望向祁同伟:
“我记得没错的话,你已经把整个流水县的农户都签进来了吧?”
祁同伟点了点头:
“没错。”
高育良推了推眼镜:
“还不够?”
祁同伟语气坚定:
“远远不够!”
高育良有些震惊:
“一个县都不够?那你到底想要多大的规模?”
祁同伟笑了笑:
“兵越多越好。”
高育良听得头皮发麻:
“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些?”
祁同伟认真地解释:
“去年年底我就有这个想法,今年条件差一点,现在嘛,已经完全具备了。”
高育良不以为然:
“你说的成熟?”
“你知道全市有多少耕地?”
“你知道有多少农户?”
“你有足够的资金吗?”
“就算你有资金,也得考虑风险问题。”
“这不是二十年前了,我们要稳扎稳打,走得慢没关系,关键是走得稳。”
祁同伟笑了笑:
“老师,您放心,我做事一向谨慎。”
高育良差点笑出声来。
就你这胆大包天的行为,还说自己谨慎?
你是在开玩笑吧?
祁同伟掰着手指头继续说:
“我做农业出身,自然要考虑方方面面。”
“首先是运输。”
“这就涉及交通问题。”
“流水县之所以是吕州最穷的县,是因为在汉东这样一个多水的地方,它偏偏干旱少水。”
“而吕州别的县,即使公路运输不发达,也可以依赖短途水运。”
“相比陆路运输的限制,水运的承载能力要高出许多。”
“其次是仓储保鲜技术。”
“做农产品,最关键的其实是储存和保鲜。”
“想要产品有竞争力,就必须具备强大的保鲜和仓储能力。”
“我们打算在全市范围内布局一两个大型仓储中心,构建物流网络相互支撑。”
“今年就可以联合农业供销社一起推进。”
“这得有个过程。”
高育良略一沉吟:
“仓储保鲜?物流体系?”
祁同伟点头回应:
“比如说番茄酱。”
“这种调味品虽然种类单一,在汉东省内看,产值不算特别突出。”
“但如果放到全国范围来看,总量就不容小觑了。”
“要是再扩大到国际市场,前景更是巨大。”
“短期来看,确实存在供过于求的风险。”
“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需求大于供给。”
“这个项目是具备盈利能力的。”
高育良迅速理清了祁同伟的逻辑:
“关键还是仓储保鲜?”
祁同伟笑着接话:
“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核心就在仓储和保鲜环节。”
高育良略显担忧地问道:
“就算你分析得没错,那你资金从哪儿来?”
他一边说,一边扳着手指列举:
“保鲜技术、运输系统、市场拓展,这些前期投入都是一次性的,短期内难以回收。”
“别跟我说你又打算动用那些没卖出去的设计图纸。”
“老话讲得好,落袋为安。”
“连资金问题都没解决,你怎么推进你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