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喧闹的学校终于静了下来。欢欢乐乐从小就爱吃西瓜,两个人一顿能吃完一个。栀兰知道他们今天在家,特意抱了个大西瓜来看他们。
她刚走到楼下,坐在花坛上深深地喘着气,——“多歇一会儿,攒点力气准备爬八楼!”她给自己鼓着劲儿。
目光追随着院子里嬉戏的孩子,看着他们玩得那么有意思,栀兰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三女儿家住在八楼,栀兰抱着十几斤的大西瓜,上一层,歇一气,可算爬了上去,把西瓜切开,看着两个孩子开开心心地吃着。
欢欢、乐乐啃着红瓤西瓜,汁水顺着嘴角流下,眼睛笑成了弯月牙。看着他们的吃相,栀兰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你们两个中午想吃啥饭,姥姥一会给你们做。”栀兰问两个小外孙。
“姥姥再见,我们下楼玩一会儿。”话音未落,两个孩子已蹦跳着冲向楼道,留下栀兰一人望着敞开的门,手里还攥着切西瓜的刀。她怔了怔,又摇着头笑出声来。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栀兰坐在空荡荡的桌边,望着桌上未吃完的西瓜,心头忽然涌上一阵酸涩。
偌大的屋子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墙上挂钟 “滴答滴答” 的声响,敲得人心里空落落的。
“唉,这日子过得,连他们两个也快抓不住了。” 栀兰轻轻叹了口气,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孩子们。
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几个孙子,“我的七个孙子要是都能回来,该有多好。”栀兰有七个孙子,家孙三个,鹏鹏,政儿,卓卓。外孙四个,宝宝,小源,加欢欢、乐乐,栀兰骄傲地称他们“七匹狼”。
鹏鹏和宝宝都在外地上大学了,半年也见不上一面。栀兰最想的就是他们两个。
鹏鹏是长孙,从小就跟奶奶亲,每次放假回来,那甜甜的声音,那贴心的模样,把栀兰亲得,心里像灌了蜜一样。
往年放假,志鹏一回来就会先跑到她跟前来,甜甜地叫一声 “奶奶”,然后把在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一股脑儿地讲给她听。
她还记得志鹏小时候,总喜欢黏在她身边,夏天的夜晚,她坐在院子里,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志鹏讲他爸爸逸卿小时候的故事,志鹏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像听神话一样着迷。
如今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飞得越来越远,想见一面都难了。可政儿就在本市,放了暑假就见了一面,再也没影了。
那天政儿来看她,栀兰特意煮了政儿爱吃的鸡蛋面,想让他吃了再走,可他却说同学还在楼下等着他,急着要去聚会,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的离开了,连一口面都没吃上。
看着桌上冒着热气的面条,栀兰的心里一阵发凉,她不明白,怎么孩子们长大了,就变得这么忙,连跟奶奶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孩子大了,想抓都抓不住个影啊。她想起了上学期她去卓卓的寄宿学校看卓卓的事,忍不住心酸。
她知道卓卓从小就爱吃香瓜,所以她哪一次去老儿子家,都会带些过去,小孙子总能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还不忘记往奶奶嘴里塞,非叫她尝尝不可。
后来卓卓去的寄宿学校,虽然有艳华陪住,但栀兰还是忍不住惦记,几天不见卓卓,她就想得厉害。
一天早上,栀兰去早市买菜,闻到一股香瓜的味道,她一下想到卓卓吃香瓜时可爱的样子,她顺着香味走到市场的尽头,终于找到一辆在路边叫卖的三轮车。
新摘的香瓜香喷喷的,个个都带着毛毛刺,瓜顶带着露水。栀兰喜欢得一口气挑了十斤。
那天上午,她拎着沉甸甸的袋子,换了两趟公交车,才到卓卓的学校的路口。
栀兰走到学校,刚打上课铃,孩子们都往教室跑,栀兰使劲瞅,也没瞅见她的宝贝孙子,她只好把香瓜子交给儿媳艳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出了收发室,她在学校门口站了很久,望着教学楼的方向,盼着卓卓能突然出现在门口,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也好,可直到上课铃响了又停,停了又响,她也没能等到卓卓的身影。
一个星期之后,栀兰还是不甘心,她忍不住又去了卓卓的学校。她看天气太热,孩子快要期末考试了,栀兰特意去早市又挑了一大袋子香瓜,想给小孙子送去。
这次买的比上次还多,她一个手都拎不动,走几步就要歇一歇,手臂被勒得生疼。不一会儿,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可一想到小孙子能吃瓜的那甜甜的样子,栀兰就觉得浑身是劲儿。
到了学校门口,还是像上次一样,没让她见到卓卓,她只好把瓜又交给艳华,自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她越想越委屈,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片好心,来了两趟都没能见上小孙子的面。
可即便如此,栀兰还是没有放弃。没过几天,她又买了一个大西瓜,再次来到学校门口。这次她学聪明了,没有去收发室,而是在大门口等着,看看学生放学的时候,能不能看到卓卓。
她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学校门口,找了个阴凉的地方站着,手里紧紧地抱着西瓜,生怕不小心摔了。
放学铃声响了,孩子们像潮水一样从教学楼里涌出来,栀兰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在人群中仔细地寻找着小孙子的身影。
学生们都穿着一模一样的校服,熙熙攘攘的往食堂跑,连男孩女孩都很难分辨,在后面看长得都一样。她看哪个都像卓卓,可是喊过来哪个又都不是。
她想上前问问,可又不知道该问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们渐渐散去,最后学校门口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她一个人,抱着那个沉甸甸的西瓜,站在原地,像个孤零零的雕像。
她把西瓜抱到收发室,交给了儿媳,自己默默地往外走。
“唉,你想人家,谁想你呢?” 栀兰喃喃自语,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想起自己三次去学校看小孙子的情景,可每次都落空了,连小孙子的影子都没见到。
在别人眼里,她或许就是个来看热闹的陌生人,甚至是个多余的人。她觉得自己这个做奶奶的,真是太下贱了,巴巴地跑过去想看看孙子,却连孙子的面都见不到,她感觉遭到了冷遇。
栀兰擦了擦眼泪,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渐渐西沉的夕阳。天空被染成了一片橘红,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可她却没心思欣赏。
她想起卓卓小时候常搂着她的脖子喊“奶奶”,那声音清脆得像小鸟啄着窗棂。如今,那声“奶奶”成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回响,每每想起,心口就泛起一阵酸楚。
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成了孙子生命中的局外人。可她仍舍不得责怪谁,只把所有的失落咽进肚里。
“只要他们过得好,见不见面又有什么关系呢?”栀兰轻轻叹了口气。
孩子们都长大了,她连想见一面都成了奢望。难道我真的老到让人讨厌的地步了吗?年轻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是不是打扰到他们了?
“姥姥、姥姥开门——”中午了,欢欢、乐乐在门外使劲地拍着防盗门,大声地喊着。
“饿了吧?姥姥给你们做饭吃。”
栀兰知道孩子们现在面临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她这个做老人的,应该多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