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鸭绿水(鸭绿江)口,一片宁静的水面被打破。几艘高句丽的战船,如脱缰野马般,公然越过双方默认的界限,直直地逼近大唐安东都护府的巡逻船队。
这些高句丽战船,船头高高翘起,船帆鼓满风,气势汹汹。船上的高句丽士兵们,站在船头,脸上露出嚣张的笑容,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做出各种挑衅的动作,甚至向唐军船只发射了几支并无杀伤力的响箭。
响箭在空中呼啸而过,发出尖锐的声音,仿佛是对唐军的嘲笑。然而,面对高句丽的挑衅,唐军巡逻船队的指挥官却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他牢记着都督张俭“暂不冲突”的严令,不敢轻易还击。
唐军巡逻船队保持着警戒队形,士兵们手持弓箭和盾牌,严密地注视着高句丽战船的一举一动。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无奈,但军令如山,他们只能默默忍受着高句丽的挑衅。
高句丽船只见状,越发得意起来。他们绕着唐军船队转了几圈,像是在展示自己的威风。最后,他们大笑着扬长而去,留下了一片被激起的水花和唐军巡逻船队的沉默。
几乎与此同时,在陆地上,一小股高句丽骑兵如鬼魅般突然闯入新罗境内。他们如饿狼扑食一般,迅速袭击了一个村庄。村庄里的新罗百姓惊恐万分,四处逃窜,但还是有不少人被高句丽骑兵抓住。
高句丽骑兵们毫不留情地抢走了村庄里的粮食和牲畜,还掳走了十几名新罗百姓。他们的暴行让新罗守军们怒不可遏,立刻组织起追击。
然而,当新罗守军们追到一片树林时,却突然遭遇了高句丽预设的伏兵。高句丽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将新罗守军们包围起来。新罗守军们猝不及防,陷入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新罗守军们损失惨重,不少士兵倒在了血泊中。而高句丽骑兵们则趁乱逃脱,带着他们的战利品和掳走的新罗百姓,消失在了茫茫的山林之中。
新罗使者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他再次哭诉着赶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呈上了金春秋的求救国书,以及高句丽越发猖獗的罪证。
甘露殿内,李世民看着边境急报和新罗国书,面沉如水。泉盖苏文的试探,越来越过分了!他在故意挑衅,试探大唐的底线!
“陛下!高句丽猖狂至此!若不予以惩戒,天朝威严何在?新罗藩属之心何安?”李靖(已从松州回朝)出列请战,“臣愿再提一旅之师,东征高句丽,擒拿泉盖苏文!”
“卫国公稍安勿躁。”李世民抬手制止,声音冷静得可怕,“泉盖苏文就是想激怒朕,让朕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出兵!朕岂能如他所愿?”
他走到巨大的东北疆域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卑沙城(高句丽在辽东半岛的重要海防堡垒)、乌骨城(陆路要冲)等几个点上。
“登莱之地的海船,造得如何了?”他问阎立德。
“回陛下,已建成大型海船十五艘,中型三十艘,皆采用新式榫卯加固和部分贞观泥浇灌技术,更坚固耐用。水手正在加紧训练。”阎立德回答。
“河北、河南道的军粮,囤积几何?”
“新建大型军粮仓十座,已囤积粟米六十万石,足以支撑十万大军半年之用。”户部尚书答道。
“辽西走廊的道路,拓宽加固得如何?”
“主干道已用贞观泥夯实拓宽,可容四辆马车并行,桥梁也已加固完毕。”工部侍郎回禀。
“好!”李世民眼中寒光一闪,“传令登州都督:命新造战舰,以演练为名,频频率队巡弋辽东海域,熟悉海情,震慑高句丽水师!命张俭、李道宗:加强边境巡逻,若高句丽军再敢越境,准其予以坚决反击,歼其有生力量!但暂不扩大战事规模。命新罗金春秋:固守待援,朕将来必为其做主!”
他要用持续的压力和充分的准备,一步步勒紧套在泉盖苏文脖子上的绞索。他在忍,在等,等待那个最佳时机的到来。高句丽,已成为他下一个必须要拔除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