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为探查大唐铁道与水轮技术,以 “商议丝绸之路贸易” 为名再派使者访唐,使者团中暗藏技术工匠与 “影先生” 联络人。李恪奉命接待,一面展现大唐开放姿态,一面命百骑司严密监视,在贸易谈判与技术保密的博弈中,成功识破使者团的暗藏目的,截获其与 “影先生” 的联络密信。
长安的盛夏总是伴着蝉鸣,鸿胪寺外却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 大食使者团。此次带队的是大食哈里发的亲信曼苏尔,随行人员除了官员与商人,还有十余名身着便服的工匠,对外宣称是 “学习大唐纺织技艺”,实则肩负着探查铁道与水轮技术的秘密任务。
李世民接到奏报后,召来李恪商议:“大食与我大唐在西域虽有边境对峙,但丝绸之路贸易对双方都至关重要。此次他们遣使,表面是谈贸易,实则想探我大唐新技术的底。你负责接待,既要展现大唐的气度,也不能让他们轻易摸清我们的虚实。”
李恪点头应下,心中已有盘算:“儿臣会按礼仪接待使者团,安排他们参观长安的纺织作坊与市集,却对铁道工坊与煤矿水轮系统严加看管;同时命百骑司暗探混入使者团的随从之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些工匠的行踪。”
三日后,李恪在鸿胪寺设宴款待曼苏尔。宴席上,曼苏尔频频提及大唐的铁道与水轮技术,言语间满是好奇:“太子殿下,听闻大唐的‘钢铁道路’能让货物日行千里,‘水转机器’能自动炼铁织布,不知可否让我们见识一番?大食也想学习这些技艺,促进两国技术交流。”
李恪笑着回应:“曼苏尔使者,大唐向来愿意与各国交流互通,但铁道与水轮技术涉及民生与军务,尚在完善阶段,暂不便对外展示。不过,我国的纺织技艺已十分成熟,明日便可带贵使的工匠们参观长安最大的纺织作坊,相信他们能有所收获。”
曼苏尔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无法强求,只能点头应下。次日,李恪命人带领大食工匠前往长安城西的纺织作坊,作坊内展示的都是传统的水轮纺车,而非最新改进的多锭纺车。工匠们围着纺车观察,不时提出疑问,作坊负责人却只讲解基础原理,对关键的齿轮设计与动力传导避而不谈。
与此同时,百骑司暗探发现,使者团中有一名叫阿卜杜勒的随从,每日深夜都会悄悄离开鸿胪寺,前往城南的胡人茶馆。暗探悄悄跟踪,发现阿卜杜勒每次都会与一名戴着帷帽的神秘人会面,两人交流时用的是只有少数人能懂的波斯密语。
暗探将情况禀报给李恪,李恪立刻下令:“密切监视阿卜杜勒与那神秘人的动向,待他们下次会面时,当场抓获,务必拿到他们的联络证据。”
五日后,阿卜杜勒再次前往胡人茶馆。当他与神秘人交接一个羊皮袋时,百骑司暗探突然冲出,将两人当场制服。羊皮袋内装着一封密信,信上用波斯密语写着:“大唐铁道工坊在长安东郊,水轮煤矿在河东,可派工匠伪装成商人前往探查;‘尊主’已在西域备好物资,待获取技术图纸后,便伺机行动。”
李恪看着密信,眼神一冷:“果然与‘影先生’有关!曼苏尔表面谈贸易,实则是想与‘影先生’勾结,窃取我大唐的技术!” 他当即命人将阿卜杜勒与神秘人押入大理寺审讯,同时亲自前往鸿胪寺,面见曼苏尔。
曼苏尔见李恪带着侍卫前来,神色顿时慌张起来。李恪将密信放在桌上,语气严肃:“曼苏尔使者,你可知你的随从阿卜杜勒,正与危害大唐的暗势力勾结,意图窃取我国技术?大唐以诚待你,你却暗中搞小动作,这恐怕不是两国友好交往的态度吧?”
曼苏尔脸色惨白,连忙辩解:“太子殿下,此事我毫不知情!阿卜杜勒只是普通随从,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栽赃陷害与否,大理寺会查明真相。” 李恪打断他,“不过,此次贸易谈判可以继续,但贵使的工匠们不得再离开鸿胪寺半步,若再有异常,大唐将立刻驱逐你们出境!”
曼苏尔不敢反驳,只能点头应允。随后的贸易谈判中,李恪坚持 “公平互利” 的原则,与大食达成协议:大唐向大食出口丝绸、瓷器与茶叶,大食向大唐出口香料、象牙与鸵鸟,双方在西域边境设立贸易集市,由两国共同管理。
而阿卜杜勒与神秘人的审讯也有了结果 —— 神秘人是 “影先生” 在长安的联络人,阿卜杜勒则是大食哈里发派来的间谍,两人约定由大食工匠窃取技术图纸,再交由 “影先生” 的势力,用于在西域制造对抗大唐的器械。
李世民得知结果后,对李恪说道:“此次你处置得当,既保住了技术秘密,又没破坏与大食的贸易关系。不过,‘影先生’与大食勾结,说明他们的势力已开始联合外部力量,我们必须更加警惕。”
李恪躬身应道:“儿臣明白,已命百骑司加强对西域边境与大食使者团的监视,同时加固铁道工坊与煤矿的防卫,绝不让他们再有可乘之机。”
一场暗藏博弈的外交风波就此平息,可李恪心中清楚,这只是 “影先生” 势力与外部势力勾结的开始。未来,大唐不仅要应对内部的暗敌,还要防范外部势力的觊觎,守护盛世的道路,仍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