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渡口位于南山县境内,县志这种东西一般都被存放在县衙之中。
现在问题是,以他们三人的身份,想要通过正规途径进入县衙翻看县志,显然不太可能。
“师妹,看来这次还得你出手了!”
岳灵珊钻出养魂葫,“放心吧,交给我!”
话音未落,人已消失不见。
萧夜、周武便蹲在县衙后墙根处静静等候。
片刻之后,岳灵珊抱着一大摞已经发黄的书籍飞了出来。
“县志记载内容太多,我就将这几本重点记录河工事的志文拿了出来。”
足足数十本,看起来工作量不小,可对于已经拥有灵力的萧夜来说,并不十分费劲。
盏茶功夫过后,他紧锁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找到了!”
周武、岳灵珊赶忙凑了过去,只见萧夜正在翻看一本记载八百年前漳河泛滥,水淹南山县的惨事。
而姬康恰巧就是在这个时候投河自尽,被朝廷下旨封神的。
这两者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据志文中记载,八百年前那次漳河泛滥似乎并非天灾,事发前夜,有人看到大批修士聚集漳河两岸。
第二天,平静了数百年之久的漳河突然就泛滥了,直接将整个南山县变成了一片泽国。
如果不是镜道司大修士出手平息了水患,恐怕整个南山县数十万民众将无一人生还。
水患平息之后,朝廷当即下旨,册封姬康为漳河正神,世受香火供奉。
百姓并不知道这其中有何关联,只知道从那以后,姬康就成了漳河河神。
屡试不第,投河自尽,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信息。
自从有了姬康这位河神大人,漳河风平浪静了八百年,再无泛滥。
这便是县志中关于河神姬康的介绍,萧夜三人相视一眼,不禁有些迷糊。
“按理说,非大功于社稷,不得封神,可志文里说,这平息漳河水患的是镜道司修士,为何要将一个投河自尽的书生封神??”
“这不合理啊!”
萧夜点了点头,“的确蹊跷,而且就算志文记载是真的,那这姬康应该对朝廷感恩戴德才是,可方才听他谈话,对唐国朝廷似乎怨念颇深。”
岳灵珊突然开口,“看来还得想办法搞清楚当年那场水患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大批修士现身漳河。”
“不是,师妹,这事儿都过去八百年了,咱们去哪儿查啊??”
岳灵珊却是胸有成竹,“八百年对于凡人来说确实悠久,可对于那些大修士来说却算不得什么。”
“你想想看,连镜道司的大人物都惊动了,此事定然不小,想要打听出那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应该不难。”
周武哭丧着脸,“话是这样说,可问题是咱们该去哪里找这么一位大修士呢?”
言罢,二人竟然不约而同地看向萧夜。
萧夜一脸懵逼,“你们看我干嘛,我又不认识什么大修士。”
周武心道,你丫是真能装,谁不知道你自己就是一位金丹大修士。
“前辈,都这个时候了,救人要紧啊,您要是有什么手段就赶紧使出来!”
萧夜欲哭无泪,“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就是个读书人,认识你们之前,连饭都吃不饱,你们怎么就是不信呢??”
“要不我也发下天道誓言??”
“我看可以!”
周武说完,岳灵珊赶忙制止,“好了,秀才,别听师兄瞎说,咱们还是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吧。”
周武还要再说,却被岳灵珊制止了,与此同时,一道神念传入他的脑海。
“别说了,这位前辈肯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咱们就别逼他了。”
周武只得作罢。
可是,今夜子时姬康便要与莹莹大婚,他们只有半天时间,该去哪里找大修士呢??
正在三人愁眉不展之际,老黄看不下去了。
“小子,你还真是骑驴找驴,笨的可以啊!”
萧夜眉头一挑,“老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见萧夜又开始对着老黄自说自话,周武顿时精神一振。
好像每次他跟老黄聊天过后,就能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初在南山驿也是这样。
有时候周武都怀疑,这位前辈是不是人格分裂,假想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然后自己和自己对话。
老黄依旧一副慵懒模样,趴在那好像随时都会睡着一样。
“把你的念力集于一点,尝试在儒道心经中刻画出姬康的名字。”
萧夜挠了挠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可出于对老黄为数不多的信任,萧夜还是决定照做。
修为踏入凝气三层后,意念之力大涨,他现在翻阅儒道心经的时间已经被拉长到了半刻钟。
萧夜将意念沉入识海,翻开儒道心经。
“然后呢?怎么才能刻画名字?”
“将儒道心经翻到最后,用意念在空白处书写名字。”
萧夜听的暗暗称奇,这儒道心经上居然还可以写字。
找到空白处后,萧夜开始催动儒道心经,以意念为笔,尝试书写名字。
让他意外的是,这个过程竟然十分耗费精力,眨眼间,他的额头之上已经布满了汗水。
周武有心上前询问,却被岳灵珊制止了,“看样子,前辈在施展一门大神通,先不要打扰他。”
一番尝试过后,萧夜终于在识海中凝结出了意念之笔。
接下来就是落笔书写“姬康”二字。
这个过程更加艰难,一笔一划都让萧夜感觉沉重无比,当最后一笔完成之后,萧夜整个人都虚脱了,脸色一白,差点跌坐在地。
“秀才……”
周武吓了一跳,什么神通啊,居然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
萧夜摆了摆手,“不妨事!”
他也没想到,仅仅写两个字就几乎抽干了他全身力量。
与此同时,一行行文字突然从儒道心经中冒了出来,待看清那些文字内容,萧夜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