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熔炉之炼
来自水上的巨大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整个部落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时状态。所有的资源、人力、物力都向战争准备倾斜。
熔炉区成为了最繁忙、也最戒备森严的地方。日夜不息的火光映照着工匠们紧张而专注的脸庞。青铜的冶炼成为了重中之重。阳歌改进了合金配比,虽然依旧凭经验,但产出的青铜质量逐渐稳定提升。
新的模具被不断制作出来。不再是单一的武器,而是形成了系列:
· 破水矛:加长了矛刃,强调了破甲和穿透能力,专门对付可能披着厚湿革甲的鱼牙战士。
· 重山斧:斧面加宽加厚,重量增加,用于劈砍木筏和近身重击。
· 飞星箭:大量浇铸标准化的青铜箭镞,确保远程火力持续输出。
· 卫戍盾:尝试制作镶嵌了青铜凸钉的皮木盾,增强防御。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淬火的滋滋声、鼓风囊的呼啸声,奏响了一曲紧张的战时工业交响曲。
然而,产量的提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锡矿的来源单一且距离较远,运输线漫长而危险。阳歌不得不派出更多的战士护卫采矿队,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手的紧张。
与此同时,阳歌日夜构思的“远程投掷器械”也进入了试验阶段。没有橡胶和高强度钢材,他只能利用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材料——木材、兽筋、绳索和青铜。
他设计了一种基于扭力(兽筋束)的简易抛石装置(类似古罗马的蝎弩缩小版),用于发射拳头大小的石块或者燃烧物。试验过程挫折重重,不是结构散架,就是射程精度惨不忍睹。阳歌和几个心灵手巧的工匠泡在工棚里,不断失败,不断改进。
另一边,关于火攻的准备也在加紧进行。陶器组日夜赶制一种薄壁、易碎、开口较小的“火油罐”,里面填充混合了油脂、树脂和硫磺(在特定矿区发现)的易燃物。女人们则忙着编织更多的耐烧网兜,用于盛放燃烧物。
内部融合的问题,在战时状态下被暂时压制,但也暗流涌动。新加入的流民被大量编入后勤和辅助岗位,负责搬运物资、制作箭杆、处理皮革等。他们获得了食物,但从事的是最辛苦、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部分原部落族人隐隐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而流民中则开始滋生不满和怨气,认为受到歧视和剥削。虽然目前尚未爆发冲突,但这种隔阂在高压环境下如同隐形的火药桶。
阳歌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暂时无暇他顾。外部威胁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内部矛盾只能先靠战时纪律和“贡献积分”的许诺来强行压制。他只能在巡视时,刻意地对表现突出的流民给予公开表扬和实物奖励,试图缓和情绪。
这天,就在阳歌为解决抛石机扭力机构问题而焦头烂额时,一个负责处理废弃矿渣的年轻流民,怯生生地找到他。
“首…首领…我…我有个想法…”年轻人手里拿着几块不同的矿石废料,结结巴巴地说,“我看您那个…发射东西的…架子…老是散…能不能…不用木头扭…用这个…”他递过来一块泛着金属光泽的、形状奇特的…天然青铜矿?或者说是一种富含铜锡的共生矿石块?
“这个…很硬…也很韧…我试着烧过…不容易断…”年轻人补充道。
阳歌猛地一愣,接过那块矿石。他之前一直陷入思维定式,想着用木材和兽筋作为储能机构,却忽略了天然金属材料的可能性!虽然无法像弹簧钢那样高效,但一块经过锤炼的、特定形状的高品质青铜件,或许真的能提供更稳定可靠的弹力!
思维的桎梏被打破了!
“你!很好!你叫什么名字?”阳歌激动地问。
“我…我叫石耳…”年轻人受宠若惊。
“石耳!从现在起,你加入工匠组,专门负责帮我试验这个!”阳歌当场宣布,并给予了极高的“贡献积分”。
这个小小的插曲让阳歌深感,部落就是一个巨大的熔炉,不仅在冶炼金属,更在淬炼人心和智慧。危机之下,压迫之下,往往也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就在抛石机项目迎来转机之时,岩灵率领的深入西北侦察小队,回来了。但他们带回的,并非情报,而是一个浑身是血、只剩下一口气的队员,以及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小队在西北边缘遭遇了远超想象的恐怖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岩灵本人,为掩护队员撤退,下落不明!
消息传来,如同晴天霹雳,狠狠击中了阳歌!
(第三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