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邦的驿馆窗棂之外,是异邦都城永恒的低沉喧嚣。而在窗内,绘的世界却沉浸在另一种更为浩瀚的声响之中——那是文明于竹简皮帛上行走时,留下的沙沙足音。与工匠们热火朝天的技术交流不同,绘所进行的工作,是一场无声却更为深远的熔炼。他如同一个饥渴的旅人,突然发现了一座蕴藏着无数典籍的宝库,而钥匙,正是他通过朝堂应对、市井观察以及与大卜偃的密会中,艰难捕捉并逐渐掌握的亳邦文字。
亳邦的文字系统已极为成熟。它们被广泛用于政令发布、历史记载、占卜祭祀乃至商业契约。其字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大多保留着浓厚的象形与会意特征,笔画繁复,雍容华贵,透着青铜礼器般的庄重与威严。绘如获至宝,却又并非全盘接受。他以自己创造的、更侧重于实用与逻辑的汉部落初期文字为基座,以一种批判和借鉴的眼光,贪婪地吸收着亳邦文字的养分。
他首先惊叹于其表达的精确性与丰富性。一个“祭”字,能有十余种不同写法,细微区别在于祭祀的对象、规格与所用祭品;一个“马”字,依据毛色、年龄、性别、状态,皆有专字指代。这种细腻,是汉部落粗糙的初期文字所不具备的。他仔细抄录,辨析其构字逻辑,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但随之,他也看到了问题。过多的异体字、过于复杂的笔画、以及大量专用于描述贵族生活与祭祀仪式的生僻字,使得学习和使用门槛极高,注定只能被少数巫、史、贵族所垄断。“此非教化万民之文字,乃束缚思想之枷锁。”绘在笔记中如此评价。亳邦的文字如同其社会结构,精美而森严。
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文字革命”在绘的案头展开。他要做的是融合与提炼,是“化金为器”,而非“全盘照搬”。
取其神,塑其形。 他极度欣赏亳邦文字中那些高度抽象却又意蕴丰富的会意字。他借鉴其“思维模块”的组合方式,开始系统性地整理和创造汉部落的核心字符。
他首先着眼于自身。汉部落需要一个正式、庄严的自称符号。他摒弃了早期简单描绘龙形的图案,而是结合亳邦文字中“水”、“族”、“城”的构字元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字——“汉”。左侧似水(氵),寓意部落依水而居、历经洪水而重生的历史;右侧经过简化,融合了代表聚居的“邑”和某种代表权威的抽象符号,整体寓意“临水而居、秩序井然的强大方国”。此字一出,汉部落的文明认同感仿佛瞬间有了坚实的载体。
对于强大的邻邦,他也需一个准确的称谓。“亳”字在亳邦文中本就存在,描绘的是高台上建立宗庙的景象,彰显其王权神授。绘直接采纳了此字的核心结构,但略作简化,使其更易于书写,专指这个庞大的青铜文明帝国。
关乎礼器与制度。 亳邦工匠正在为汉部落铸造象征权力与秩序的青铜鼎。绘深入研究亳邦的“鼎”字,它本身就是一个鼎的象形,三足两耳,极为传神。他将其简化,保留最具特征的三足与腹身轮廓,创造出了汉字的“鼎”字,赋予它“重器”、“政权”、“稳定”的深意。
“礼”字的创造更是深思熟虑。亳邦的“礼”字极其复杂,包含“示”(祭祀)、“玉”(礼器)、“鼓”(乐舞)等多种元素,体现了其仪式之繁琐。绘取其核心——“示”与“玉”,将其巧妙结合并简化,形成了一个结构平衡、意义明确的新字“礼”,强调其本质是“以玉帛等物奉于神前以示敬意”,既保留了神圣性,又隐含了对过于繁文缛节的扬弃。
系统化与简化。 这是绘工作的核心。他归纳亳邦文字的偏旁部首,选取其中最常用、表意最清晰的部分,进行大幅度笔画精简,确定为汉字的部首体系。如“水”部、“木”部、“人”部、“手”部、“心”部等。然后,利用这些部首作为“义符”,再搭配表示声音或简化特征的“声符”或“形符”,系统性地创造新字。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造字效率,并且使文字体系变得有条理,易于学习和推广。
例如,有了“水(氵)”部,便可衍生出“江”、“河”、“湖”、“海”、“沐”、“浴”等字;有了“木”部,便有“树”、“林”、“枝”、“械”、“桥”等字。逻辑清晰,举一反三。
夜深人静,驿馆灯火阑珊。绘伏案疾书,身边堆满了写满字符的草纸和竹简。他不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在扮演一个文明“编译器”的角色,将亳邦文字的华彩乐章,拆解成最基本的音符,再按照汉部落的节奏和旋律,重新谱写成一首更简洁、更有力、更面向大众的进行曲。
这项工作带来的激动,远胜于获得任何珍宝。他感觉到,一种真正属于汉部落的、兼具表达能力与实用性的文字系统,正在自己手中逐渐成型。
而这项工作的第一个宏大应用,也随之展开。他取出一卷最新制作的、质地相对细腻的麻纸,提起笔,蘸饱了墨,在卷首郑重地写下了三个刚刚确定下来的、力透纸背的大字——
《汉纪年》。
他要以这全新的、融合创新的文字,开始书写汉部落自己的历史。从阳歌穿越而来、龙图腾小部落的挣扎求生,到定澜治水、建城立制,再到如今出使亳邦、签订盟约…所有的光荣、牺牲、智慧与奋斗,都将用这全新的符号记录下来,告别口耳相传的模糊,赋予其永恒的形质。
笔尖落下,第一个字符是“汉”。墨迹在纸面上晕开,仿佛历史的河流开始了新的流向。绘知道,他书写的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一个文明正在觉醒的、独立的灵魂。
文字既成,春秋可期。
第三百六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