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在林凡深邃的瞳孔中跳跃,映照出他眉宇间凝而不散的决断。徐庶传来的官渡生变消息,如同催征的鼓点,敲响在南阳命运最为紧绷的弦上。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他不能再与黄祖在宛城脚下无休止地消耗下去,必须行险,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打破眼前的僵局。
\"传令下去,召集众将议事。\"林凡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
不多时,高顺、石韬、徐凡等将领齐聚郡守府议事厅。烛光摇曳,映照在每个人凝重的脸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所有人都知道,眼下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林凡环视众人,缓缓开口:\"诸位,黄祖三万大军围城已有月余,虽然我军屡次击退敌军,但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如今北方传来消息,官渡战局已到关键时刻,无论曹操、袁绍谁胜谁负,下一个目标都可能是荆州。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眼前的危机。\"
高顺抱拳道:\"军师所言极是。末将愿率敢死队夜袭敌营,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也要为南阳杀出一条血路!\"
石韬摇头道:\"高将军勇武可嘉,但敌军势大,强攻恐难奏效。不如继续固守,等待时机。\"
林凡抬手制止了众人的争论,目光落在案几上那个精致的木匣上。\"诸位请看此物。\"
他轻轻打开木匣,一方温润如玉的印玺静静躺在锦缎之中,在烛光下流转着神秘的光泽。印玺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雕工古朴,玉质通透。
\"这是......传国玉玺?\"石韬倒吸一口凉气。
\"非也。\"林凡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这是能工巧匠仿制的赝品,但足以以假乱真。\"
他看向肃立一旁的周卓,这位年轻将领刚刚经历荆山伏击的洗礼,眼神愈发锐利沉稳。
\"周卓,此物交由你。\"林凡将木匣推过去,语气凝重如铁,\"你亲自带队,挑选最机警的'暗羽',将此匣'不慎'遗落在蔡瑁势力范围内的显眼之处,务必让蔡瑁的人'偶然'发现。记住,过程要自然,痕迹要清晰,要让他坚信,这是他费尽心力找到的'真品'!\"
\"末将领命!\"周卓单膝跪地,双手接过木匣,如同接过千钧重担,\"必不负军师所托!\"
\"此外,\"林凡补充道,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在散播消息时,可稍加引导,暗示黄祖似乎也对此物有所察觉,甚至......有意染指。\"
周卓心领神会,这是要将水搅得更浑,加剧蔡瑁与黄祖之间的猜忌。\"明白!\"
计策已定,周卓如同暗夜中的猎豹,带着他的小队和那方足以搅动风云的\"玉玺\",悄无声息地再次潜入阴影之中。
就在周卓于暗处布设陷阱的同时,宛城正面战场,林凡也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故意命令城头守军,在击退黄祖军几次不痛不痒的试探性进攻后,摆出士气高昂、储备充足的姿态。夜间在城头多点灯火,制造欢声笑语的假象,仿佛丝毫不为围城所困。
\"军师此计甚妙。\"石韬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连绵的敌营,\"只是不知黄祖会不会上当。\"
林凡负手而立,目光深邃:\"黄祖此人,看似粗豪,实则多疑。我们越是表现得从容不迫,他就越会怀疑我们另有倚仗。\"
与此同时,林凡授意石韬,暗中与城外一些尚有联系的襄阳中立派士族传递消息,言语间透露出\"林军师似有底牌未出\"、\"南阳或与北方有秘约\"等模糊信息。
这些举动,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传到了黄祖和刘表的耳中。
黄祖大营内,气氛凝重。黄祖烦躁地在帐中踱步,几个将领垂手肃立,不敢出声。
\"宛城守军今日又在城头饮酒作乐,这是何意?\"黄祖猛地停下脚步,厉声问道。
一员副将小心翼翼地回答:\"或许是故作姿态,想要扰乱我军心。\"
\"故作姿态?\"黄祖冷笑,\"围城月余,他们哪来的粮食酿酒?哪来的底气如此嚣张?\"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林凡此人诡计多端,莫非真有什么后手?若是北方战事有变,曹操或袁绍插手南阳,那......
想到这里,黄祖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挥手让众将退下,独自在帐中沉思。攻城的决心,在不知不觉中动摇。
而襄阳城内的刘表,接到这些纷乱的信息,更是寝食难安。他召来蒯越、蒯良等人商议。
\"诸位以为,林凡此举是何用意?\"刘表揉着太阳穴,显得十分疲惫。
蒯越沉吟道:\"林凡此人,善于用谋。他越是表现得从容,就越说明其中必有蹊跷。依我之见,不如暂缓攻势,观察局势变化。\"
蒯良却持不同意见:\"主公,我军围城月余,耗费粮草无数。若是此时退兵,岂不是前功尽弃?\"
众人争论不休,刘表越发烦躁。他开始后悔听从蔡瑁等人的怂恿,对南阳用兵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周卓的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方\"偶然\"被蔡府仆役在郊外别院附近拾获的\"传国玉玺\",被火速秘密送入了蔡瑁的密室。
\"这......这真是传国玉玺?\"蔡瑁颤抖着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印玺,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心腹谋士仔细端详许久,低声道:\"将军,此物无论是玉质还是雕工,都与史书记载一般无二。只是......\"
\"只是什么?\"蔡瑁急切地问。
\"只是此物出现得太过蹊跷,恐怕其中有诈。\"
蔡瑁却不以为然:\"林凡小儿,怕是想要用此物来离间我们。但他不知道,此物若是真品,就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他严密封锁消息,一边暗中找更多心腹鉴定,一边加派人手,疯狂追查任何可能知晓此事的线索。尤其是......黄祖那边是否有风声?林凡的\"底牌\",是否就是指这个?
猜疑的毒蛇,死死缠住了蔡瑁的心脏。
荆襄之地,因一方假玉玺,暗流骤然加速,几乎要冲破平静的表象。
蔡瑁获得\"玉玺\"的消息,尽管他极力掩盖,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还是在襄阳高层小范围悄然传播开来。
\"听说蔡将军得了传国玉玺,这是要......\"几个官员在私底下窃窃私语。
\"嘘!慎言!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妄议。\"
\"可是黄将军那边似乎也有所察觉,这两日频频往襄阳派人......\"
这些流言很快就传到了黄祖耳中。他本就怀疑蔡瑁心怀鬼胎,此刻更是疑心重重。
\"好个蔡德珪!\"黄祖在帐中暴怒,\"我说他怎么总是在后方拖延粮草,原来是另有所图!\"
副将劝道:\"将军息怒,此事未必属实,或许是林凡的离间之计。\"
\"离间?\"黄祖冷笑,\"若是离间,他蔡瑁为何要秘密搜寻玉玺?为何要隐瞒不报?我看他是想做第二个袁术!\"
两人之间的裂痕,因这方假玉玺,迅速扩大为难以逾越的鸿沟。
与此同时,在江东吴郡,徐庶敏锐地捕捉到了荆襄方向的微妙变化。
\"元直先生,看来林军师的计策奏效了。\"鲁肃笑着为徐庶斟茶,\"蔡瑁与黄祖果然中计。\"
徐庶轻轻品了口茶,神色从容:\"子敬兄过奖。不过眼下正是促成盟约的大好时机。\"
次日,徐庶再次拜会孙权与周瑜。周瑜刚从广陵前线回师述职,虽然面带疲色,但眼神依旧锐利。
\"公瑾将军广陵大捷,实乃江东之幸。\"徐庶拱手道贺。
周瑜还礼:\"元直先生过誉。不知南阳战事如何?\"
徐庶将林凡\"巧妙运作,已令刘表、黄祖、蔡瑁互相猜忌,荆北压力大减\"的情况做了通报。他并未提及玉玺细节,只强调林凡运筹帷幄,已成功分化瓦解敌军。
孙权与周瑜闻之,对林凡的手段和南阳的韧性更为看重。
\"既然如此,盟约之事也该定下来了。\"孙权最终拍板。
在经过又一轮紧锣密鼓的谈判后,一份用词严谨、条款清晰的《孙-刘(擎)盟约》正式缔结。盟约规定:双方互为唇齿,永结盟好;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建立情报共享机制;任何一方遭到第三方攻击时,另一方有义务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军事或物资支援。
徐庶代表刘擎,周瑜代表孙权,在盟约上郑重签字用印。
\"愿孙刘两家,永结盟好,共抗强敌!\"徐庶举杯祝酒。
\"共抗强敌!\"周瑜亦举杯相应。
当盖着双方印信的盟约文本被快马加鞭送回宛城时,林凡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了一半。有了这份盟约,南阳至少在东南方向,有了一个相对可靠的战略依托。
盟约抵达宛城的同一日,前线监视黄祖大营的\"暗羽\"也送回了最新情报:黄祖军有拔营后撤的迹象!营中士卒正在收拾行装,部分辎重已开始装车!
消息传来,宛城上下,一片欢腾!
\"军师妙计!黄祖退兵了!\"高顺激动地前来报喜。
林凡却显得异常平静:\"传令全军,提高警惕,谨防敌军撤营前的最后反扑。多派斥候,严密监视黄祖军动向。\"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黄祖大军开始有序地向南撤退。围城近一月的危机,终于解除。
宛城内外,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军民奔走相告,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终于......守住了。\"石韬长舒一口气,多日来的紧张让他显得苍老了许多。
林凡站在城头,远眺逐渐远去的敌军旗帜,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他知道,这场胜利来得取巧,南阳的实力还远远不够。
就在这时,一匹来自北方的快马疯狂地冲入宛城,马上的信使几乎是从马背上滚落下来。
\"急报!官渡急报!\"信使嘶哑着嗓子喊道。
林凡心中一紧,快步上前接过军报。当他展开绢书,看清上面的内容时,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军师,怎么了?\"高顺关切地问。
林凡缓缓抬起头,声音干涩:\"官渡之战......曹操赢了。\"
短短几个字,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曹操赢了?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竟然真的以少胜多,击败了四世三公的袁本初?
林凡握着军报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而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可怕的对手,已经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正将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投向南方,投向荆州,投向......他脚下的这座宛城。
\"传令下去,\"林凡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但眼神却愈发深邃,\"全军戒备,加强城防。真正的风暴,现在才刚刚开始。\"
夕阳的余晖洒在宛城城头,将每个人的身影都拉得很长。远方,曹操的阴影正在缓缓笼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