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亮……那不就是嫦娥奔月吗?”一个年轻的姑娘咯咯地笑了起来,“他们星条国也信这个?”
院子里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月亮”是一个诗意的、神话的符号。
它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意象,是苏轼“但愿人长久”的寄托,是民间故事里广寒宫的所在。
把它和一个充满机械和钢铁味道的“计划”联系在一起,显得那么不真实,甚至有些滑稽。
“这跟神话可不一样。”陈老师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他习惯性地带上了给学生讲课的口吻,“神话是想象,而他们说的是……工程。
是用火箭,把一个装着人的铁罐子,发射到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再让它落下去,然后再飞回来。”
他用手比划着,试图解释这个过程。
三十八万公里!
这个数字,让院子里刚刚还轻松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对于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一辈子走过的最远距离,可能就是从老家到首都的几百上千公里。
三十八万公里,是一个他们连想象都难以企及的天文数字。
“我的乖乖……”李师傅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酒杯都忘了放下,“那得烧多少煤啊?”
这个朴素的问题,引来了一阵低低的议论。
人们开始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衡量这个目标的难度。
“咱们的‘东方红’号列车,从首都开到南边的广州,三天三夜,也就两千多公里。
这三十八万公里,得开多久?”
“开车哪行啊,得用飞机!不对,飞机也飞不了那么高吧?”
“关键是,人怎么上去?那上面又没空气,吃啥喝啥?”
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接近核心。
人们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困惑和觉得滑稽,逐渐转变为一种深切的、难以言喻的震撼。
陈老师看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心里五味杂陈。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他比院里任何人都更清楚“载人登月”这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恐怖的技术实力。
那意味着无与伦比的火箭推进技术、精确到秒的轨道计算能力、闻所未闻的生命保障系统、全新的材料科学……那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科技、教育和经济实力的终极体现。
而他们呢?
陈老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墙角那根歪歪斜斜的电线杆。
上面牵着几根电话线,其中一根,通往他家那台刚刚安装不久的、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待遇的黑色转盘电话。
就在上个星期,他的小舅子,一个在邮电系统工作的工程师,还兴高采烈地告诉他,他们自主研发的“小灵通”市话系统,已经在几个重点城市试点成功了。
那是一种不需要经过总机人工转接,就能在小范围内实现自动通话的新技术。
当时,陈老师为之感到由衷的骄傲。
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现代化的通讯网络。
他还想起了报纸上连篇累牍报道的,国家在西北戈壁深处,建成的第一座实验性“核电站”。
用一个神秘的“反应堆”来发电,这在当时听起来,已经是科幻小说一般的事情了。
所有人都为此欢欣鼓舞,认为这是龙国迈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坚实一步。
是的,他们有自己的“小灵通”,有自己的“核电站”,有自己制造的万吨巨轮和解放牌卡车。
这些成就,是他们这一代人勒紧裤腰带,一滴汗一滴汗干出来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勋章。
然而,就在此刻,在“载人登月”这个宏伟到近乎狂妄的目标面前,那些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勋章,似乎……一下子黯淡了。
一种巨大的、令人晕眩的落差感,猛地攫住了他的心脏。
就好像,你正在为自己学会了骑自行车而沾沾自喜,并计划着明年能骑车去几十里外的县城时,却突然听说,你的邻居已经造出了一架喷气式飞机,并宣称要在几年内环游地球。
这不是差距,这是不同维度之间的壁垒。
“上天摘月亮啊……”李师傅喃喃自语,他终于放下了酒杯,抬头望向夜空中那轮已经升起的、皎洁的明月,“这星条国……真是不得了。”
他的语气里,没有了平日里提到这个“头号敌人”时的那种鄙夷和不屑,只剩下一种纯粹的、发自内心的惊叹。
那是一个工匠,对于一个超乎想象的、神迹般的“工程”的本能敬畏。
这种惊叹,像会传染一样,在人群中弥漫开来。
“是啊,真是想都不敢想。”
“咱们还在想着怎么把河水拦起来发电,人家都要上天了。”
“我儿子前几天还跟我吹牛,说他们学校的收音机,能收到好几个台。
你看看人家……”
议论声仍在继续,但基调已经彻底变了。
不再是猎奇和困惑,而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惊叹、羡慕,以及一丝难以言明却真实存在的失落感。
这种微妙的心理冲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迅速地从酱油厂胡同的这个小院,扩散到了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工厂的车间里,工人们在休息时,不再只是讨论这个月的生产指标和谁家的媳妇比较俊,他们会聚在一起,比划着想象中火箭的样子。
一个刚刚因为改进了某个车床零件而获得表彰的老师傅,抽着烟,沉默半晌后,会冒出一句:“咱们这点小打小闹,跟人家比,算个啥?”
在学校的课堂上,孩子们的问题变得天马行空。
他们不再满足于知道地球是圆的,太阳系有几大行星。
他们会追着老师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也能上月亮?”“我们的火箭,有星条国的大吗?”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在排队买菜的人群中,在灯火通明的街头巷尾,只要有两三个人聚在一起闲聊,话题总会不经意地飘到“登月”上去。
“听说了吗?人家要去月亮上走路了!”
“可不是嘛,报纸上都登了照片,那火箭,比咱们这最高的楼还高!”
“哎,你说,咱们国家啥时候也能干成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