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危机阴影笼罩,生活仍需继续。
钟清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寻找合适店铺上。她通过阿玉姐和几次外出积累的人脉, discreetly(低调地)打听畹町镇上是否有愿意出租或出售的小铺面。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合适的铺面本就稀少,且大多掌握在公家手里,私人转让的很少。偶尔遇到一两个,要么位置太偏,要么要价太高。
这天,阿玉姐悄悄带来一个消息:镇中心老街有一家临街的杂货铺,老店主年纪大了,儿子在省城落了脚,想接他过去养老,店铺打算盘出去。因为要价不低,而且要全现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接手人。
钟清清和姜国栋立刻前去查看。
铺子位置不错,就在老街拐角,人流量尚可。面积不大,但前后通透,后面还带个小院子和一间可以住人的小屋。整体有些旧,需要修缮。
老店主是个精明的傣族老人,开口就要价三千块,一口价,不还价,而且只要现金。
三千块!在此时无疑是笔巨款,相当于几十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
钟清清心里盘算着。价格确实偏高,但位置和格局都符合她的预期。后面的小院可以住人,也能堆放货物,甚至……可以悄悄种点用灵泉水浇灌的“特殊”蔬菜。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实体店铺,他们就有了一个合法的据点,便于融入当地,也便于洗白资金。
她暗中动用玉佩的感应能力仔细探查了整个店铺,尤其是地面和墙壁,确认没有隐藏的麻烦或者特殊的“东西”。玉佩毫无反应。
姜国栋更注重安全。他仔细查看了店铺周围环境,出口入口,以及可能的监控盲点和撤离路线。虽然价格让他蹙眉,但他认可这个店铺的潜力和安全性。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讨价还价(最终以两千八百五十元成交),钟清清动用了那笔“赌石巨款”的一部分,买下了这个店铺!
拿到房契的那一刻,钟清清的手微微颤抖。这不仅是他们在七十年代末的第一份固定资产,更是迈向真正安稳生活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忙碌起来。姜国栋负责店铺的修缮加固,钟清清则规划货架、联系货源、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尽管此时手续相对简单,但仍需打点)。
他们计划先经营一家综合性的杂货店,卖些日用百货、烟酒糖茶,同时利用灵泉水的优势,悄悄提供一些“特色”产品,比如口感极佳的“自家种”的蔬菜,或者用灵泉水勾兑的、具有提神醒脑效果的“特色凉茶”。
钟清清还特意隔出了一个小角落,准备将来政策再放宽点,可以尝试收售一些民间的老物件或者玉石边角料——这既能发挥玉佩的感应能力,也能拓宽财路。
忙碌中,两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晚上挤在店铺后院临时搭起的小床上,盘算着装修进度和进货清单,虽然累,却觉得日子有了奔头。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已经通过特殊的渠道,注意到了他们在畹町老街盘下店铺的举动。
畹町镇一家旅馆的房间里,一个穿着风衣、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人,正仔细地看着桌上几张偷拍的照片。照片上,是钟清清和姜国栋在店铺里忙碌的身影。
男人拿起一张钟清清低头算账的特写,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有意思……不仅命大,还会做生意了?还盘下了店铺?”他低声自语,眼神却冰冷如霜,“看来,评估需要更新了。成长性……超预期。威胁等级,上调。”
他拿起笔,在一份印着外文logo的文件上,快速写下几行评语。然后,他拿起另一部加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目标已稳定,并开始尝试扎根。申请启动‘b计划’,进行接触试探。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手段获取‘样本’。”
挂了电话,他再次看向照片上钟清清的脸,目光最终落在她脖颈间若隐若现的红绳上。
“玉佩……终于快要现世了么……”